▲图为小选手们在立陶宛第三届武术公开赛上。(阿尔弗雷达斯·普里亚迪斯摄) 近日中国传统武术因一场“比武”而被坊间热议,记者走访多位传统武术的“洋弟子”,听他们讲了讲“老外”眼中的“中国功夫”。 8岁的蒂耶斯来自加拿大,目前已在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3周了。他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曾做过一个自己在学习中国功夫的梦,从此便一直想学中国功夫但却不知道从哪里学。直到他0岁正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少林武术馆,他便报名开始学习中国功夫。 “学功夫是我从小就魂牵梦萦的事情,我太喜欢中国功夫了,能来到少林寺这个功夫圣地学习,我太高兴了。”蒂耶斯说。 “我学习中国功夫不是为了跟人打斗,也不是炫耀,而是为了实现我的功夫梦,是为实现心中的宁静,”蒂耶斯说,“少林功夫跟佛教文化、跟禅是融为一体的,所以少林功夫学得越多,你就越不想跟人打斗。” 与蒂耶斯有类似看法的还有在成都生活的塔玛拉,最初开始练太极拳仅仅是因为好奇,但后来这个“神秘的中国功夫”深深影响了她的生活。在她看来,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承认冲突,但不是简单逃避,而是要正视它,这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各类冲突很有借鉴意义。 ▲图为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学员在习练太极功夫。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太极拳讲究对身体、情绪的控制,有时因为一些事情会有发脾气的冲动,但此时我就会按照老师说的,调整好气息,放松肌肉,这甚至成了一种自然反应。太极拳教会我面对复杂情况时仍有良好的心境,与养生、健身比起来,对我来说这一点更加珍贵。” 受访的多位“老外”都称“中国功夫”与他们最初的想象不太一样,除了武术本身,“拜师学艺”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也多了层认识。来自瑞士的伍德特里说:“好多瑞士的年轻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舞蹈,这样的理解太肤浅了,它其实是一种超越身体、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的武术,里面蕴含着许多中国文化精髓的东西,如中医的经脉理论、中国人的处世哲学等,很深奥和神秘。” ▲图为在永春学习的外国白鹤拳爱好者在练习打拳。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来自美国的麦克莱伦在西安练习古典武艺多年,他说:“我认为中医和传统的中国功夫都是真实的。”不过让麦克莱伦感到无法理解的是,很多中国人自己抹黑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这对中国文化是一种破坏,同时也会让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忽视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 麦克莱伦每周四都会找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马文国练习古典武艺,包括徒手格斗和棍棒技术。他在学武的过程中,爱上了中国武道精神和传统文化。 “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没有中国文明的推动,世界不会是今天的样子,”麦克莱伦说,“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武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得到尊重和钦佩。”■ 太极精义是什么?▲电影《功夫熊猫》形象 近日,太极拳师雷雷败于现代格斗教练徐晓冬拳下的视频引发广泛讨论。赢了这场没有第三方认证的所谓“比赛”,徐晓冬坚持认为“传统武术是花拳绣腿,太极是骗人的”。 他还宣称将向更多的武师挑战,并点名三个人:马云保镖李天金、太极实战家王占军、武僧一龙。 徐晓冬的挑战和言语震动中原武林,江湖上诸多名门正派的弟子跃跃欲试。 这场“约架”也好,因某些机构和个人利益而精心策划的炒作也罢,倒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就输赢来说,雷雷表示结果仅代表个人,并不能说太极拳赢不了现代格斗。就文化上来说,成功塑造“张三丰”角色的演员李连杰曾表示,尚武不等于滥用武力,收起锋芒,止戈为武,也是武术的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向世界展示的是我们民族自己的铠甲。 那么真正的太极是什么样的?传统武术在现代的意义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当然,网络上流传的极其夸张骗子“功法”不在讨论之列,这个锅传统武术不背。) 一、强身健体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几年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专家指导下将“太极”和“气功”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加以练习,对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能够达到与服用特殊药物同样的效果。 不过,有人说太极拳好像慢吞吞的,应该是老人年的保健功法,这认识就太片面了。的确,现在公园中常见许多中老年人打太极拳,动作迟缓柔慢,但那仅是太极拳大家庭中的一种而已。 从这篇文章读起,揭开太极的神秘面纱—— 太极拳的套路主要有武当、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这几大类。其中杨、吴、孙、武式太极以“慢、柔、缓”见长,适用于康复、静养、不宜剧烈运动和无武术功底的中老年人学练。而武当功夫和陈式太极则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棉里藏针,速度快猛且具爆发力,对肢体和韧带要求较高。电影《太极张三丰》中李连杰所演绎的套路正是这两种。但无论哪一种套路,其要领和精髓都是一致的。 太极之道:以柔克刚 太极拳是拳术中以柔克刚的典范。以柔克刚因个人性情不同可分为:外刚内柔、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因个人体质不一样,所以柔度也不一样。 说法1:身有千斤力,只用四两劲。 “四两拨千斤”是很多人对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浅显的认识。杨澄甫的《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这就说明了被称为“太极内劲”的这种劲力的特性,并不是打拳力气越小越好,而是身有千斤力,只用四两劲,即功夫好,用巧劲,四两可以拨千斤。 说法: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 很多人以为,练太极拳,只要会用技巧,就可以“四两拨千斤”战胜敌手,克敌制胜于一时。殊不知太极拳深层的意义是外练筋骨,内练精气,保养身心以求寿健,在延续生命的对垒中战胜敌手,所谓克敌制胜于一世。练太极拳表面是在练拳,实则练功。强身健体、延续生命才是太极至高境界。 锻炼要领:连贯圆活 打太极拳要含胸拔背,垂肩坠肘,内外相合,意守丹田,关键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松腰。松腰是指在微微屈膝、松胯的基础上,使腰部保持松、沉、直的状态。松腰才能够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随之而出。 、分清虚实。分清虚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初练太极拳主要是步法要分清虚实。如全身重心坐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运动中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实能分才能转动灵活。 3、完整一气。太极拳运动讲究由脚而腿到腰,完整一气,手随足运,足随手运。一个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保健应用:急慢性病康复治疗 近年来研究证明: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许多急性病和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中。 1、心血管系统疾病。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使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临床上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恢复期、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和肺原性心脏病Ⅰ、Ⅱ度心功能不全者。上述病人可以练全套简化太极拳,也可以视病情和体力进行部分动作的选练,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云手等。其运动量应以运动时心率亚极量≈(-年龄)为宜。练拳最好在早晨,选择空气新鲜,较为温暖、干燥的地方。 、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调畅气机、调理阴阳、宁神定志、潜阳降逆。因此,可用于轻、中度神经衰弱症、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每日可坚持练拳1小时左右,体弱者适当减量。运动中要特别注意放松和入静。 3、消化系统疾病。打太极拳可使脾气健运、肝气条达,从而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一般可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迁延性肝炎、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无并发症者。运动中要注意腰的转动,以加强对内脏的按摩。 4、呼吸系统疾病。打太极拳可使练习者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病的康复治疗。初练太极拳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力求做到深、长、细、匀。这对于呼吸系统是不错的锻炼。练习最好选择空气新鲜,周围有松柏的地方。 5、早衰。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从而抵御疾病,延缓衰老。其运动量因人而异,以运动后微微汗出、精神爽朗、不觉疲劳、食欲增加、睡眠佳为宜。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可以适当增大运动量。 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太极拳如果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疼痛。因此,想要以太极拳为主要运动方式的朋友,初学时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要在学习中注重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伐,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张聪北京中医药大学) 二、文化意义 除了强身健体,太极拳蕴含着东方传统文化,《中国中医药报》曾经刊发文章《让太极文化走向世界》系统介绍其文化意义。这篇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在去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从年起,每届国际太极拳年会都会吸引海内外许多国家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参加。李慎明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人,对太极文化更有着独特的见解。以下为其发言摘编—— 摘要: ?太极文化在健康领域体现为重在修、养、调、治,强调人体的和谐、组织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宇宙天体的和谐。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研究太极拳的传播路径,能够促进太极拳向国外传播的速度,有利于我国太极文化和太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继承太极拳的太极文化事业中,要提倡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太极拳的各路大师与有志于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企业家等各路大军相互协作、共同配合。 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60%;环境因素次之,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当然可以并必然包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和太极文化。 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则直接明确把推广太极拳作为中医传统运动列入其中。 我国的改革开放助推了太极拳走向世界的步伐。目前己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以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为中心,并逐渐形成向非洲、中美洲等国家地区辐射的太极文化传播网络。截至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爱好习练者。据说这是当今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及武术运动。 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是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重要途径。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需要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和坚实的实践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发掘推广和总结提高工作,在太极拳的发祥地每年召开一次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这对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发掘传承、弘扬创新,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产业的健康成长,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论是强身健体,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这与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不自信,以至于不敢承认自己的传统是好东西;因为不自信,导致骂了自家东西才能博眼球、得利益……想想这也是种悲哀。若都和某些人一样,以后我们恐怕只能在外国人拍的电影里才能看到太极拳了!■ 延伸阅读习近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 中央文献研究室撰文 黄煌: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刘希彦: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早上洗澡、多吃水果······ 三位肿瘤院士总结:10条不得癌的建议,都是你能做到的! 从肝郁到肿瘤只需6步!千万不能做这些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白癜风偏方有效吗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zl/68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