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神经官能症也称胃肠功能紊乱,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多疑多虑等;常伴有注意力涣散,健忘、失眠、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病因:有关本症的发病机制,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例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由于每个人对外办刺激的耐受限度和反应方式不同,因此本症的类型和表现各异。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会后遗胃肠道功能紊乱。 中医认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多因情志不畅所致,故多见肝气不畅的症状,属实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肝郁化火,煎熬津液或犯胃乘脾,则进一步出现其他症状;到疾病后期,由于耗气伤阴,阴损及阳,可以出现形体消瘦、倦怠嗜卧、口干欲饮、骨蒸潮热,或者形寒肢冷、腹痛肠鸣等。显然此时病情已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了。 症状: 一、肝气内郁:脘胁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嗳气、腹胀纳呆、呕吐、伴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舌苔薄腻、脉弦。 二、气郁化火:脘胁灼痛、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心烦易怒、伴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三、痰气交阻:咽中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并不妨碍饮食、伴胸闷、胁痛、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四、气机壅滞:腹部胀满、顽固不消、攻窜胀痛、纳食减少、大便秘结或者大便溏而秽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五、肝气犯脾:腹痛而泻、肠鸣腹胀、攻冲不定、泻后即见痛减、伴嗳气食少、胸胁胀闷、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六、气阴两虚:面色萎黄、口燥咽干、时而脘腹不适、倦怠嗜卧、懒言食少、便溏、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七、脾阳不足:腹中时痛、温按则痛减、伴有畏寒肢冷、甚则大便溏薄、完谷不化、舌淡边有齿痕、苔水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建议:因本病发病与精神情志有密切的联系,加之病程长,久病不效,更加重心理负担悲观,失望、焦虑、忧郁、易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又必然给本病带来不良影响。故在药治的同时,也应满腔热忱抚慰病者,晓之以理,导其心境泰然,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该病的注意事项:健康的饮食习惯、家属应对患者心里支持,消除疑虑、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饮食、饮酒、咖啡因、高脂饮食、具有“产气”作用的蔬菜、豆类、精加工面粉等。 了解更多 V:bj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hl/91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