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做的多了,对于干并购律师的这个群体的特征有所了解,他们往往都有如下的一些神经官能病状: 被迫害妄想症 交易对手只要改动了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这帮哥们就得琢磨半天:丫是想干啥呢?不会是给我设了个套儿吧? 曾经碰到一个交易对手的公司律师,这哥们在《并购大时代》一书里曾经出过镜,无论我方对交易文本做何修改去Address其要求,这哥们均喜欢说“No”,问其原因?“俺就是不喜欢你们Propose的wording!”–这就是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症的症状。优秀的并购律师虽然有这样的症状,但且还不像这哥们这样蛮不讲理的一概拒绝。 Mark-up强迫症 只要交易对手对交易文本进行了改动,那么必须在对方的改动上再进行改动,不然就感觉亏了。因此,你会发现在交易谈判实务过程中,一个最终版本的交易文件往往是双方律师大战几十回合,反复来回几十个版本达成的。一个优秀的商业并购律师,一定是需要合理的抑制自己修改文本冲动,需要考量对方对交易文本修改是否带来实质性风险的专业人士。当然,律师对交易文本的修改并不总是出于矫情,大多数时候是出于实际需要。 完美主义倾向 并购律师大多对交易文本有完美主义的执念。完美主义不仅仅体现在文本的形式上,也体现在逻辑上的完美。做交易的实务人员往往会看到一个交易条款的涉及到的点非常之多,仔细研读会发现其中力求逻辑上无漏洞。你会发现很多并购交易律师在交易的最后一刻还在反复琢磨交易文本,生怕在某个条款上落下了某种Scenario没有提及而在逻辑上形成了漏洞。 喜用外人听不懂、看不明白的术语 并购律师之间的谈话或者写作,常常喜用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缩写。常常在并购律师嘴边的”DADW、PUSU、CVR、RTF、ROFO”是什么东西?非专业人士听并购律师聊天或者看起文章,大多数的感受是“听求不懂”、“看求不懂”、“搞求不懂”。专业术语与专业缩写是并购律师体现(Zhuang)专业(Bi)的有效方式。 善变、总是看起来不靠谱 优秀的并购交易律师并不是那么死板的存在,他们的大脑里总是充满了灵活性的解决方案。这让他们在客户眼里看上去好像是“这也可以”、“那也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善变型存在,而不是死磕型、一条路走到黑的类型。总是探寻灵活性这一特点使得并购律师能够顺利的搭建交易双方的差异,从而寻找到交易各方利益的重叠区而达成交易。而这个有点让他们看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什么方式都行?-商业交易么,可不是,达到目的就行。 总是鸡血满满,活儿少了浑身不舒服 并购律师总能在高强度、高压力下进行工作。尤其是同时run几个项目的时候,尤其感到兴奋,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一旦项目不够多的时候,总是感觉不够刺激。这种感觉就是被虐习惯了之后,事儿不多反而觉得浑身不舒服。 并购律师的其他神经官能性症状还有不少,上面这几个算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想起那句话“这年头,不是家里困难,谁TM出来干律师啊”! 中国企业在这几年内,以极为激进、快速的方式在海外攻城略地,收购了大量的海外资产,中国买家已经成为全球并购交易中的重要力量。任何行业内的跨境并购交易,离开了中国买方的参与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是中国企业更为迅猛地走向全球化的标志。中国企业也因为这样超常规、跨越式的并购行为而引起了全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