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期分享回忆高德恩教授一文《在心电图、心动图一片空白的年代,是他亲著实用心电图学》中,了解到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高教授医院心内科之外,还是一位可爱的“医师工程师”,尤其对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的研究,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他还创办了“全国第一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学习班”,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先河。 今天,我们来讲讲高教授在临床诊治中留下的故事。 “一视同仁 热爱故土 ”高德恩教授一生诊治了很多患者,无论是高官名人,还是平民百姓,他总是一视同仁。 他曾因拍出来陈毅元帅的冠心病诊断而名噪一时,陈元帅当时执意要调他去北京。 高教授从没有因为认识这些名人为自己争取一丝好处。仍旧留在他热爱的齐鲁大地,并为之付出一生。 “技高心细 挑战权威 ”高德恩教授诊断病情仔细,这一点全院职工都知道。对于疑难患者,他会亲自带领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他不仅善于熟练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分析、诊断疾病,而且还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提出问题,从不放过蛛丝马迹。 有一次,山东省军区的一个司令员找高教授看病,高教授仔细看了患者的心电图后建议做运动心电图(蹬车试验)。当患者刚开始等车的时候,心电图T波就有改变,按照当时的标准就可诊断为冠心病,高教授叫患者别蹬了,以免出现危险情况。 为了保险起见,高教授拿着心电图到上海找到当时心血管届的权威专家,也诊断为冠心病。 而患者认为自己尚未使劲蹬车,回家自己悄悄跑步,跑得心率非常快,也没出事,医院找高教授。 高教授一看,心电图完全正常了!他连声夸患者有胆量,并大胆否定权威专家的诊断,提出可能是肥厚性心肌病,这一诊断被后来的超声心动图所证实。 因此,高教授改变了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标准,提出有T波改变未必是冠心病,只有ST段改变才能诊断。 “他 颠覆常规思维模式 ”高教授对各种心脏疾病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经常会让人回味无穷,获益良多,他的学生季晓平教授介绍了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 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射频消融治疗,也没有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 一天晚上,医院转来一个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在急诊室值班的季晓平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发现,医院已经对患者进行了所有教科书上介绍的治疗方法,包括升压治疗,一时束手无策,只能呼请高教授。 高教授仔细看了患者的心电图后,指示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推注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开始,季晓平并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思路,但想明白后,更是真心佩服老师的临床思维能力之强。 年的一天,一名40岁医院。当时这医院,都被怀疑是冠心病、心绞痛。 高教授仔细观察了患者,又做了一些必要的检查,诊断为重度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就是患者有心脏疾病的症状,但是检查显示没有出现器质性改变,是功能失调,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 做出这样的诊断后,高教授耐心跟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找出心理上的症结所在,引导患者走出阴影。 他的学生葛志明教授说,要推翻别人的诊断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怀疑患者患有某种疾病容易,而排除一个疑似诊断则是要担风险的。但是高教授就是敢于推翻常规思维模式。 “用心呵护 亲力亲为 ”高教授自创了一种新的心脏按压方法,大大避免了胸骨断裂的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心内科护士长回忆说,有一次,她看到高教授在满头大汗地给患者做心脏按压,周围围了一群进修和实习医生,尽管大家想替换高教授,但他坚决不肯,直至患者抢救成功。 事后他说:“我不知道他们心脏按压技术是否过关,怕耽误抢救。” 他就是这样,即使年事已高,仍然亲力亲为。 高教授的儿子高瑞南说:“爸爸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饭桌上讲如何成功抢救患者;如果哪一天有患者没能抢救过来,爸爸的情绪就非常低落。” 在儿子心目中,高教授抢救患者时无异于生命之神,那种直觉和敏锐是常人无法超越的。 编 者 寄 语 已经两期啦,您是否以为高德恩教授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呢?其实不然,下一次,给您讲讲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与高教授之间深厚的师徒情谊。 赶紧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怎样控制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