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止是因为害怕打针、吃药,孩子们更害怕看见苍白的墙,冰冷的设备,严肃的医生,拥挤的人群。于是一些较为先进的儿童保健科,布置了游戏中心让孩子们玩,医生穿上了花花绿绿的衣服,护士们则换成了温暖的粉红色。可在儿科病房里,这些温暖的元素还是很稀缺;在成人病房,这些“孩子气”的因素就完全不会考虑进治疗中了。 有多少成年人心里压抑着一份无奈:其实医院? 当人生病的时候,无论是孩子或成人,身心都处于更脆弱、更敏感的状态,药物与手术能“解决”疾病,可无法抚慰疾病给人的心灵带来的痛苦。显然我们的主流文化还未能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身体的治疗宛如一次“汽车大修”,病人来来去去,犹如流水线上损坏待修的器械,功能恢复正常,他们就应该能健康运转了吧?果真如此吗?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德国的人智学医生David曾经来广州的华德福学校演讲,闲暇之余,他请我陪他去参观广州的儿科病房。我有医院任儿科主任,征得院方同意之后,David以非正式学术邀请的身份,进入病房考察。恰巧学姐在会诊一个疑难病例,一个4岁的男孩患了内分泌肿瘤,身高体重从小就比同龄的儿童超常发育,长得已经像7、8岁的孩子。除了考虑到治疗孩子患的肿瘤,David看到这个孩子一直是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中长大的,他找不到能和自己玩耍的小伙伴,父母也一直不理解为何自己的孩子超常发育,直到拿到最终的诊断——内分泌肿瘤。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无疑是晴天霹雳,难以承受。David医生与学姐交流起这个孩子的治疗方案,他询问:有没有邀请心理科给孩子和家长做辅导?学姐苦笑“医院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考察结束后,我询问David医院的印象,他说看到墙上贴着药品广告,而没有一幅艺术画,有些惊讶。我想他的印象恐怕不止于此,只是出于礼貌回答得很是含蓄。是啊,医院,好像到了火车站,拥挤,忙碌,病人算着口袋里的钱,医生操心着经济业绩,我昔日的大学同窗除医院的业务骨干,还同时被训练成了能干的会计。要在中国探寻一条温暖而人性的治疗之路,除了空有理想化的热情,还需要一双看清现实的黑色的眼睛。理想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可我们的每一点滴努力,都在带来光明。和David医生交流之后,学姐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多次要求医务科开展心理与临床治疗的会诊,给患儿与家长做心理支持。虽然现在院方还未有成熟的实施方案,可在学姐的心里已经有了理想的治疗蓝图。“我最难过的是,看到孩子身体的病已经治好,心理的失常还是让他们无法回到健康的生活中去。”学姐颇有感慨的说。我多么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中国医生参加人智医学的培训,我知道还有很多有使命感的医生们在应对不成熟的医疗体制时,仍然燃烧着追寻更人性化的治疗理想。 人智医学基于对“人”身心灵整体需求的了解,在身体疾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的医药技术之外,还非常重视心理、艺术、环境、护理、人际关系等多元化疗愈。在上一篇文章里,我简要的介绍了人智医学如何运用药物,治疗心理疾病,希望能带给心理治疗师和大众一些新的视野,更理解各种心理疾病的身体失衡。今天,我想从相反的角度,介绍身体疾病的心理失衡,看到艺术医院变为充满创造力的健康之家。 艺术的内在价值 我们的主流文化,一直把艺术视为有钱人的奢侈品,或是加分成名的附属品,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因此,总有人看到华德福教育给孩子带入如此多样的艺术课程时,说这是贵族教育,说这是右脑教育。而传统学校的艺术课则成为随时为数理化让位的冷门,“艺校生”成了“差生”的代名词,考不上重点大学,就考虑艺校吧!医院,人都快死了,哪有闲功夫搞艺术?对此类观念我很无语,只能说人们对艺术的价值缺乏了解,或者更尖锐的说,人们对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缺乏了解。 且不说华德福教育在世界的很多贫民窟里实施艺术教育多年,只让我们看看中国的大山里,那些热情有节奏的舞蹈,婉转悠长的山歌,古老多样的民乐,色彩斑斓的绘画与编织,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何时与“贵族”或“金钱”攀上亲缘?艺术是人类最原生态而富有生命力的生活,和阳光、空气、水对身体的需求一样,艺术与美学是人类心灵需求的重要养料,也表达出人类的进化步伐。音乐是一次元线性的流动、绘画是二次元平面的律动、泥塑是三次元立体的延展,分别代表了人类自我体、星芒体、以太体内在运作的不同法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艺术教育帮助四类身体完整发展;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艺术治疗帮助四类身体恢复平衡。 即便是死亡无可避免的来临,艺术还能让临终的告别变得更有勇气和尊严。电视剧的《三国演义》里有一幕场景令我印象深刻:诸葛亮布下火攻困住司马懿,将曹军逼入绝境。司马懿见已无路可逃,便放弃无谓抵抗,带领将士对天高歌,打算豪迈赴死。火雨四射,一个又一个将士的身躯倒下,可曹军的歌声响彻山谷,气势不亡。尘封的历史已让我们难断真伪,可此场景却令我这个“诸葛粉”瞬间对司马懿心生敬佩。学了人智医学才理解,原来司马懿拥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体,能让自己超越星芒体源自本能的死亡恐惧,保持人的精神尊严,故能够做到平淡从容,“以歌赴死”。 艺术在人智医学中的价值与人的身体结构紧密相连。不同的艺术与人内在不同的身体结构有特殊关联,因此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音乐:自我体与星芒体 音乐是人类的自我在星芒体中的表达,音乐爱好者可能体会过音乐在情感上的震撼力,它可以唤起心灵或悲伤、或喜悦的深层情感,既可展现烈火浓情,又能表达冷静反思。星芒体包含人类本能(本我)与社会化(超我)的两极,我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这两个声音中做选择,每个人的生命之路都是无法复制的,并没有所谓的好坏,只有是否平衡。这个分辨与选择的能力来自于人的自我体。 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魔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残酷的人伦故事。老虎帕克象征着少年派的求生本能,少年派追寻的“神”象征着少年派的社会化“超我”。派很小的时候就发展出强大的超我,例如他不断的去参加各种宗教,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受到同学尊敬,可以背出超长的圆周率。而他在漂流中也学会了和自己曾被父亲教育压抑的“本能”共处,他为了生存而吃人肉,没有被自己强大超我带来的罪恶感打到。他接纳了老虎,并不断的训练它,学习与之共处。如果没有老虎,派早就死在残酷漫长的漂流中;但如果没有“神”,派便会在食人岛上无法自拔,被本能欲望毁灭,而忘记了重返人类社会的目的。少年派经过了残酷的考验,成为人类漂流史上最长纪录的保持者。 可是很多人在人生的“漂流”中无法分辨这两极,更无法做出平衡的选择。这种过于虚弱的自我体无法理解自己的命运,带来很多的挫折感、罪恶感与各种继发的情绪毒素,令星芒体失衡,引起各种身心疾病,例如抑郁症、糖尿病,最严重的便是癌症。健康的自我体让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处在均匀的温暖感当中,体温处于37度左右。人智医学的韵律按摩,通过触摸人身体温度的失常,便能做出某些很有价值的诊断。癌症病人的身体常常有长期的寒冷问题,体温接近35度,这和中医对癌症“寒症”的认识惊人相似。低体温象征着自我体的虚弱,这提示着在发现癌症之前很长的时间,癌症病人的生命中就已出现了“选择危机”:无法同时平衡自己的本能与社会要求,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糖尿病是另一个例子,可能承担了超出自己能承受的压力,早已感受到生命的不快乐。 我做过三年癌症病人的心理志愿者,听到了不同癌症患者的生命故事,让我极为深刻的体会到“身病需治心”——那些病人身体上的肿块与剧痛,其实是来自于伤痕累累的星芒体,和虚弱无助的自我。人智医学常常采用让病人回顾“生命史”的方式,做心理咨询,同时使用音乐治疗来帮助病人的自我体与星芒体重获平衡,人智医学对于癌症的疗效因此显著优于主流西医。 音乐治疗和音乐表演是很不同的,因此音乐治疗师需要学习音乐专业与人智学治疗的双重训练,与人智学医生们紧密合作,给予病患一对一治疗,或者团体治疗。音乐治疗可以让病人抒发强烈的情绪感受,自由的表达自我,但专业的治疗师还会带领病人走得更深入。音乐治疗师一方面根据病人失衡的身体疾病,一方面也根据病人在音乐练习中呈现出的状态,来综合制定治疗方案。病人虚弱的自我体可能对声音的听觉不敏感,而无法唱准音调;在不同声部的和声中无法稳定在自己的声部而被别人带走音;无法掌握节奏的变化等等,治疗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练习,帮助病人在音乐上逐渐获得成长进步,不仅可以帮助病人的自我体与星芒体恢复平衡,还能使病人获得全新的艺术体验而强化自信。病人在成功克服了音乐治疗中遇到的挑战后,对克服健康问题与人生挑战都能产生积极鼓舞的作用。 绘画:星芒体与以太体 在水彩画里,光和色彩的特质通过水的媒介展现,带来一种律动的呼吸感。通过水彩画,表达了空气与水的交织,如同人类的星芒体与以太体的和谐运作。在某些器官,这种运作特别突出,例如肺部,空气与血液随着呼吸有节律的互动,如果这种健康的呼吸功能受损,就特别适合绘画治疗。如果病人患有气喘,从人智医学的观察来看,会认为以太体过于强大,肺部的组织发生肿胀,液体过度生成,阻塞了部分呼吸道,使得空气吸入受阻,星芒体无法正常的运作。艺术治疗师会设计一些绘画练习,来削弱以太体过于强烈的表现,恢复与星芒体的平衡,使呼吸重新恢复健康的节律。 绘画治疗还可以运用在非常广泛的领域。例如,红色、橘色,具有温暖、活跃和扩张的特质;蓝色、绿色具有冷却、被动和内缩的特质。我们的潜意识不断被色彩影响,使得色彩具有治疗效果,治疗师可以利用这些色彩特质给不同需求的病人。此外,绘画中的光明与黑暗,实物写生与抽象绘画,水彩画与蜡笔画等等,都可以用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雕塑:以太体与物质体 人在雕塑中体验到的艺术过程,不像音乐与绘画对情绪有戏剧性的影响,而是使用物理材质做出我们渴望的形态,如同人类的以太体,对物质体所做的建构工作。雕塑对于某些在器官塑形上出现问题的疾病非常适用,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精神分裂(无法健康构建思想)等。一位神经官能紧张的患者,在接受雕塑治疗时,先要做出好几块正六面体,和一些钟乳石形状的物体,这样的形状需要运用心智上很周详的考虑才可做到。之后他又做了另一些练习,是创作出一块大型的,上面有波浪形状的平面粘土板,而这一次的雕塑与水的形态有密切的联系,却较少运用到心智的思考。另一位精神分裂的病人,焦虑不安,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泥塑治疗中先要用双手做出球体,然后再去做一个大的立方体,这种治疗有助于他集中注意力,有了冷静的效果。 以上列举的这些练习都是一些个案,不能被当做统一的处方使用,人智医学与中医一样,非常强调个体化的治疗。除了举例的这三类艺术治疗之外,人智医学还常使用音语舞(优律诗美)治疗、语言朗诵、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方法。因为生命是复杂多样的,病患也许有相同的疾病,却总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这就决定了治疗的个体化,这也是人智学医生、艺术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人智学护士等共同致力达成的愿景。 环境:艺术与美学 医院除了将艺术运用在个体病患的治疗上,医院整体环境的布置。除了照顾到生理环境,例如新鲜的空气、软硬适度的病床、干净整洁的房间;医院还非常重视给予病人充满艺术与美学的心灵环境。人智医学认为美学对病人的康复极为重要,任何缺乏美感的事物,对病人的消极影响远大于健康的人。 医院的有些病房是柔和的淡黄色,走廊被设计成弧线型,适合给身体过度硬化、冷却,需要温暖、放松的病人使用;有些病房是明亮的青绿色,走廊被设计成整齐的直线型,适合给身体发炎,正常结构破坏,需要冷却、塑形的病人使用。而医院的有机餐厅,则是淡淡的粉红色,布置着家居的休闲椅子,医院治疗,以为回到了家中用餐。最令人注目的是病房的墙壁上,挂着优美的艺术画,这些画作的主题当然也是根据不同疾病的需要设计的。其中有一幅挂在产科的画是临摹的罗马教堂名作《西斯廷圣母像》,史丹纳说这幅画特别适合孕妇健康孕育、分娩。病房使用的材质很少看到冰冷的金属,大多使用自然的木材,家具也使用很多的原木与布艺,一些角落布置着植物、鲜花和水晶,大自然的生命力在默默的支持着病患的康复。有品质的光线、声音、气味都是医院注重的环境细节,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感官疗愈,与华德福教育倡导的儿童12感官发育,默契呼应。 人智学基于对人身心灵需求的完整了解,在治疗的环节可谓无微不至,这让病人时刻感到一种最需要的治疗品质:我可以生病或残缺,但却保持着人的尊严。 (本文已发表于《教育家》杂志,转载请注明出处。) 11月23日(周日)华人史上第一位拥有西医、中医、人智医学资格的全方位专科医生顾哲铭将到台州给我们带来《华德福教育人智医学》讲座,详情请移步自然谷—台州华德福幼儿园的新浪博客白殿风用醋白癫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