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 怎么办?! 01 背景 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 (persistentpainafterbreastcancersurgery,PPBCS) 为患者带来生理不适、功能障碍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PPBCS是乳腺癌术后出现的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可随时间的推移加重或减轻。 ·疼痛部位:术侧胸部、手臂、腋窝等; ·持续时间:3个月或更长时间。 ·发生率:25%~60% 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三个月:61.0% 九个月:56.2% 02 因素 手术损伤、放化疗、年龄、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敏化等因素都会引起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 1、手术伤口疼痛 ·肋间臂神经(ICBN)损伤显然会导致乳腺癌术后疼痛。 ·腋窝淋巴结清扫也会引起术后疼痛。 关于手术方式是否影响PPBCS发病率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的观点并不一致。 挨一刀,怎么都会痛。 和怎么个挨法,关系确实不大… 2、年龄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了长时间随访,发现随着年龄增大,疼痛发生率逐渐降低: 30~49岁女性疼痛发生率为:91%, 50~69岁女性疼痛发生率为:55%, 而70岁及以上女性仅有:29%。 低龄是疼痛重要的危险因素。 年轻不再是优势。。。 3、肥胖 可能与肥胖增加手术难度和神经损伤风险、 过多的脂肪导致手术切口难以愈合、 肥胖者代谢紊乱促进疼痛过程等原因有关。 体质量指数(BMI)与持续性疼痛的发展呈正相关公式 我去!胖起来容易被人嫌弃,容易得乳腺癌,还容易痛!苍天真是太眷顾胖子。。。 4、负面情绪 乳腺癌患者出现抑郁的风险更高。 抑郁可能加重乳腺癌术后急性疼痛的强度,以及术后持续性疼痛。可能是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 Mejdahl等建议采用“术前忧虑”作为预测PPBCS的因素。忧虑被认为是包含担忧、焦虑、抑郁和调节障碍的一种广泛、连续的情绪集合体,这一概念容易被患者理解,因而可以快速进行评估。 而中医也认可情绪致病。长期剧烈的负面情绪会使全身气血运行阻滞——“不通而痛”。 法国作家·萨克雷说过: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5、前后一致 高强度的急性术后疼痛被一致认为是慢性术后疼痛的预测因素。 术前疼痛也可能是预测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因素。 所以更悲剧的是,祸不单行,疼痛也是有惯性的。 6、遗传 对PPBCS疼痛表型和15个细胞因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关联进行了评估: 发现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IL-10的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的持续性疼痛有关; 另有发现IL-6、CXC趋化因子配体8、肿瘤坏死因子与轻度持续性乳房疼痛的发展和持续有关。 7、不耐痛 Caromorán等观察22例接受乳腺手术并完成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分级量表对患者的颈肩部疼痛进行评估,测定其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压力疼痛阈值(PPTs),发现乳腺癌术后患者PPTs较健康受试者显著下降,表现为双侧、广泛神经过敏现象。 vanHelmond等也观察到乳腺癌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现象,他们尝试在围术期使用环氧合酶-2抑制剂减轻手术导致的炎症反应,以期改善中枢神经敏化并提高痛阈,但没有获得到预期效果。 所以真的是,我比较怕痛。。。 03 治疗 目前有:药物防治、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香港的调查显示,接受手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中: 有术后持续疼痛:28.5% 有感觉障碍:50.5% 有幻乳痛:4.2% 1、药物治疗 药物是PPBCS主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按药物使用时间节点可分为: 预防性用药和PPBCS发生后用药 1、疼痛发生后:按给药方式分为无创给药和有创给药 ·无创口的疼痛: 阿片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 抗抑郁及抗癫痫药物; ·有创口的疼痛: 神经阻滞药物(镇痛药) 2、预防性用药:围术期和手术期间使用药物以预防PPBCS的发生 2、其它 此外还有:手术治疗、物理治疗、音乐治疗、认识治疗。 现在临床止痛,不仅仅针对创口和痛点,还要改善患者的情绪。 04 结语 药物一直是临床治疗各类疼痛的最主要方式,而药物不仅仅要能针对”痛点“,还要能对“心”镇痛。 好的止痛药,应该是: 强效镇痛——小金丸所含制草乌等,能强力止痛; 消除刺激——小金丸消肿散结化瘀,从根原上止痛; 改善状态,让人心情愉快——小金丸温阳散寒,改善全身水液循环,恢复好状态。 文献来源: [1]邵芃,贾杰.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及其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4(0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zl/119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