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地黄汤

出处:《金匮要略》(汉?张仲景)“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处方: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制法及用法: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剂型:汤剂。

点评:百合地黄汤,这个经典的名方,解读起来却很难,一共就两味药,百合七枚、生地黄汁一升。假如您身边有一个中医大夫,您问他:您用百合地黄汤治过病吗?回答多数是否定的。不仅没有用此方治病的经历,而且很可能脑子一懵:百合地黄汤治疗什么病来着?百合病。关键是:百合病是什么病来着?

很遗憾,在十几万字的《刘渡舟伤寒临证带教笔记》这本书里,未能提及这个方子。这就说明,即使是跟随刘渡舟教授这样的中医名家抄方,也很难遇到“百合病”,否则当有医案记录才是。笔者随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侍诊抄方四年余,似乎也没有遇到过“百合病”或者使用过“百合地黄汤”。因此,自然无啥临床经验可谈。难道是随着历史得进程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现代没有百合病了?还是作为内科医生,接触百合病得机会不多造成?作为研究张仲景经方的铁杆中医们,对于出现在张仲景《金匮要略》这本称得上是“汉代实用内科学诊疗手册”之书的“古代常见病”,总还是得研究清楚,否则学问有缺口,临床就可能漏诊一部分病人。

事实上,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篇》,记载了“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百合洗方”“百合滑石散”等名方。有关百合病得描述,条文曰: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百合病多继发于急性热病,或中毒、脑部疾患等之后,余邪未尽,阴液亏损,气血失调,经脉失养,心神惑乱。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凉血,用百合地黄汤。亦可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滑石散等方。

我了搞清楚百合病及百合地黄汤究竟是什么概念,我们再看看经方大家胡希恕教授得中医讲座录音整理的一段文字:

(注明: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鹤在沼的博客”,内容有点长,但是笔者觉得,胡老还是没有把百合病讲清楚,胡老的这些文字可以看作是胡老的个人理解或总结,有助于我们接近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但由于缺乏考据的材料支撑,仍然需要晚辈们的努力!不能因为是权威专家的论断,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正如牛顿经典力学及原子物理不能解释宇宙暗物质一样,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这是三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现在我们首要研究的就是这个百合病。这百合病在没讲以前,我先把百合病是怎么一种病先说一说,要不不好懂。这个百合病啊,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虚热型得,一种精神方面的病,现在咱们说精神分裂症啊,神经官能症啊这类的,都概括到这里头,是虚热性的,这么一种病。那么古人他给起名叫百合病,百合病起名的道理呢,就这个病啊,就是用百合,百合是个甘寒、养液治虚热的,也能通利二便,所以非它不能治,所以古人管它叫百合病,这是一个意思。它这个书上说还不是这个意思,治疗是这样子,书上它还是讲啊,我们照这本文我给说一说呀。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呢,说人身上的血脉呀,分言之谓之百脉,这人身上的经脉多得很哟,就是分着说可有百,这是约略之词了。而合言之呢,就是血脉,所以他说是“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就是分着说,合着说…就是血脉病,这种神精官能古人怎么叫做血脉病呢,古人认为血通于心,血病它病心,我们后头讲这个“五藏风寒积聚”呀,也有这个情形。这个心病,古人认为心主神明,这个心病,人精神就要恍惚,就发生病,古人这么看的。那我们现在呢,大概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精神的不正常啊,都属于脑神经的关系了,所以叫精神病。古人他是这样子,所以我们现在对治疗精神不正常的药,大概都与脑系有关系,古人认为这是心脏,这是古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治疗是没关系的,他用这个药是治这种病的。开始讲的他说的是病的根源,在百脉。那病的形状呢底下详细地说了。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他想要吃但又不能吃,就是精神不正常了,经常这个人呐,默默然嘛,就是一个像傻子似的,静默不语言,也可以说是浑浑然的意思。“欲卧不能卧”,打算躺下又不能安于卧,躺不住,躺下一会又起来了。“欲行不能行”,是要打算活动,可是又不能坚持他这种活动,他走走又跑回来了。“饮食或有美时”,那么对饮食来说呀,有的时候也挺美,就是吃得也挺香。“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或者也有这个时候,闻着食臭他都厌烦,他就是不吃。这个精神病有这种情况,人给他饭他怕里头有毒药,这都是精神不正常了。“如寒无寒”,看着有时候像有寒,但又不见其寒,你各方面看不出他有什么寒来,那他形象看着像。“如热无热”,也是如此的,也不见其热。那么有一个病它是长期不变的,“口苦,小便赤”,嘴苦,小便发红,而小便到后面就看出来了,小便不但赤还很坚涩,小便少而赤。那么这种病呀“诸药不能治”,吃什么也不好。“得药则剧吐利”这种病呀因为“口苦,小便赤”一般都认为有热,所以用吐药用下药,以攻热的法子来治疗呀,要是吃这个吐药,吐得更剧烈了,而病不去,吃下药也是如此,剧下利,完了病也是不去的。“如有神灵者”,那么这个病呀就像神灵作怪似的,说这个人精神恍惚啊,就像有鬼灵附身一样,总结以上这一切,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有时候挺好,有时候干脆就不吃,看着有寒实在不见其寒,看着有热实在也不见其热,那么吃什么药也不好,一吃药就大吐大下,病还是不去,这个病呀如有神灵一样的。那么看他外表呢,不像有病,这病在临床上常看到啊,这“身形如和”,和平常人一样。但是这脉呢,既微而数,微者虚,数者热。说明他是虚热的一种证候了。那么到这地方我们看出有几点是固定的,口苦,小便赤而脉微数。其它都是一个恍惚迷离,似有似无,精神不正常的一种反应。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愈”,那么这个病啊我们看出来了,就是一个津液、血液虚同时有热,那么这个液虚,撒尿也困难,怎么知道困难呢,后头有,等我讲后头咱们回头再说呀。溺时,他是用力了,而且这个津液有所去,反应到上面而头痛。那么这是小便坚涩,说明这个最重啊,热也重,虚也重,这是虚热具甚的话,他一撒尿的时候小便坚涩,而上边头痛,这种得好得要慢,得六十天才能好。“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这个就象我们讲那个白虎汤,讲那个“痉湿暍”那个暍病一样,暍病就是津液特别虚衰了,他也老觉得撒尿“洒洒然毛耸”嘛,头前有啊,这个也是那个意思,就是撒尿的时候身上淅淅然,也就是那个洒淅恶寒的那个样子,也就是洒洒然毛耸那个意思。这都是虚的反应,虚而有热。咱们那个暍病不就是津液丧失太多了,才有这种反应嘛。这个较比那个溺时头痛啊,这个虚热之象比较轻了,所以这个四十天可以好。“若溺快然”,由这个句我们知道上面这个溺时是不快然,那是坚涩。古人写文章啊,你到后头看,就知道前头那溺时头痛的道理了,那个小便坚涩,这个呢撒尿非常的快然,没有那个情形,不坚涩,所以它头也不痛。“但头眩者”,脑袋只是比较晕嘛,他一撒尿往外出津液,身上这个阴虚更虚了,当时有这个反应脑袋里眩,这个眩就是贫血性那个眩了,这是最轻的,所以二十天就可以好。“其证或未病而预见”,这个其证,就指上面这些的证,溺时头痛啊,如果溺快然,但头眩者,等等上面说得这三项,指的是这个症,这个证啊或未病而预见,未病指的什么病呢?指的百合病,就像头前那一大段。得了百合病,没得以前先有这些症状,小便的时候艰涩,而又各种不同得反应。那么这种反应,没得百合病就预先见着这个症。或者已得了百合病了,四五日后才出现上面这种症,或者病20日或一月才微见着,也有。“各随症治之”,有什么症,我们随之各种不同之证而来施行治疗。这一句话,一般书上都搞错了,一般认为这种百合病都是大病之后才见,说在大病的时候指的是伤寒病,在没得伤寒病就发现这个症状,这是瞎胡说,他这句没明白。这个证就指这三种症,撒尿而有这些反应的症候。这个得病也是指得百合病,而不是指伤寒病,哪有那个事。

那么这段说的是百合病的总纲了,百合病第一个它精神失常,这么一种病。这种精神失常啊根据症候的反应,他是一个拿现在的话辩证说就是阴虚有热,那么就是一种虚热证了,就是虚热性的精神失常的这么一种症候,现在说不就是精神分裂呀等等的吧,也就有癫啊,不是狂,不是打人骂人,就是精神失常,说阴虚者为癫嘛。底下讲的是具体治疗喽,这个病好懂,但各家的注说越说越不好懂了。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这百合病呀,他虚热病与实热不同了,这个实热可以攻啊,在表可以发汗,在里可以下之,在上可以吐之。汗吐下,全是对实热而言,虚热不能攻,所以百合病有热是肯定的,“口苦、小便赤”嘛。可是这个反而发其汗是不会好,只能够伤其津液,而越其烦燥,他这个病不会好的,就上头这个糊涂病,精神失常还是不会好的,那还是存在,只能够增添他的烦热,所以他在百合里头加知母,知母去烦热的喽。这个百合知母汤,百合用七枚,把它劈了,知母用三两,切碎。“右先心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就是泡了一宿啊,它出些白沫子,然后把这个水不要了,“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另换泉水二升,就是两碗了,那么再煮这个百合,取一升,这个时候百合不要了,“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再另以泉水两升煎知母,也取一升也把,也滓去了。“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然后把两个药汁,一个百合药汁一个知母药汁各一升都搁一起,合到一起不是二升了嘛,再上火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分两回来用。那么百合这个药啊,在本草上有了,它是甘寒,这个甘寒的药都是养阴补虚,同时去热。那么在《本草经》上呢,说大量吃百合呀,能够通利二便,它这个小便赤涩,当然吃这个百合合适呀是吧。那么由于发汗更亡失津液,更助其热,所以加知母。所以以百合治这个病,这也说明这个病是虚热了。这是第一条,最要紧那一条在后头呢。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这个下也不能祛这个病,百合病还存在,只能够伤其津液,而为溏泄不已,他说是诸药不能愈嘛,得药则剧吐利,吐利更厉害了,那么这用下药,下之后下利还是不止的。所以他这个用法呢,还是用滑石,这个滑石啊,他有小便坚涩,经过再伤津液,可以说小便就困难了。那么同时大便不已,也影响小便不利,咱们说水谷不别的情况了。他搁滑石是分解作用,使水份从小便走,这大便就不治而治了。同时呢搁些收敛药,这代赭石咱们都知道,收敛降胃了,这也是安中养液得法子,他得收敛,不收敛他津液丧失太多了,仍然用大量百合治他得本病,就是养阴去热了。他没详细这些症候,因为他这病始终不变,都是百合病,但是由于误用药而生出的影响,由这个方剂是可以看出来的,这个准是大便溏泻不已,而小便不利。所以他才加上滑石和代赭嘛,本身呢还是用百合了。那么这个方剂咱不必细说了,就是百合加上滑石、代赭石这两个药,煎服法和上边是相同的,这百合还得泡,用水呀渍一宿,然后水不要了,另换泉水,还是那个办法。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这后方就是指地下这个百合鸡子汤。这个吐是最伤胃不过了。这个鸡子黄啊,有贫血,鸡子黄治贫血,现在小孩子都让吃点鸡子黄嘛。他这个由于吐更伤其胃,这种虚热还不受补呢,你大温大补更不行,非得用甘寒的药是最合适的。这个百合就是更个甘寒嘛。那么胃虚搁点鸡子黄,那么吐也丧失津液嘛,鸡子黄它补血当然也养液作用。这个煎煮法同上面一样,但是鸡子黄是不能煮的了。底下这个是正治正方。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这个是正治,就是百合病开始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没经过发汗吐下,就像咱头前讲的那一大段,那么这个应该怎么治呢,用百合地黄汤。这个百合还是用那些,七个,另外呢,大量用生地黄汁,生地黄汁一升啊,就是一碗呀,很不少了。从这个用药我们可以看出问题来,他这个说病在血分,就是从他用这个生地上看的,“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到这个地方它的本来面目可以看得出来。但是生地黄汁治什么呢,咱现在说它有凉血作用,它是一个强壮性的活血化瘀的药,还祛瘀血呀,那么它这个药是强壮性的,有补益作用,有补血的作用,同时它是寒性药,它能够去热,咱们说去血热,其实就是去虚热,解烦。那么由于这个虚热而失血,它还能够止血,那么有瘀血的它还能祛瘀。所以这个当归呀、川芎呀、生地啊都是祛瘀药,不过它是强壮性的。你看当归吧,当归它是一个苦温,它温性,它不利于热性病,你看这个病不能搁当归,他虚热,那么虚寒呢,当归就好了,所以呢肚子疼那种瘀血证都用当归,他不用生地。那么由于这个方剂上来看,虚热,血有瘀,是这么一个病,所以这个他影响脑子,这个我们想一想《伤寒论》就行了,你看桃仁承气汤,其人如狂,抵当汤也是其人如狂,或者其人喜妄,都是脑子的事呀,所以这个瘀血呀与这个疯、狂或癫、痫有相当的作用。可是我们用药得时候要斟酌,实证我们用这个桂枝茯苓丸呀,桃承气汤呀都对实证来说的呀。这个病是个虚,虚你不能攻呀,一攻就坏了,他是有瘀血,但攻不但不能祛瘀血反而害他了,你要用强壮性的祛瘀药,他瘀血也去了,虚也好了,就是这个道理呀。从这个方剂上我们看出这百合病,是虚热性的有瘀血,所以影响脑系官能上的一种症候。我们看看这个方剂上所说的也是,他说“以水洗百合,渍一宿”,与上面一喽,“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然后和那个地黄汁合起来,“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他这个煎服法都是一致的。我们看看他服这个药后有什么情形,“中病,勿更服”,怎么这中病呢,“大便当如漆”,漆就是黑的呀,黑就是咱现在说潜血呀,就是瘀血下来了,这还不是吗?所以这个病从外观上看,虚热,那么由于这个精神失常,有瘀血的问题。这是我们从辩证上可以这么认识他。虚热就得用甘寒,那么这个百合是最好的,有瘀血你非搁血分药不可,当然要生地呀,它是祛虚热的嘛。由这个正面的治疗,我们对这个病的真实面目才能认识。……

渴了,也不敢大用寒凉的药,虚嘛。他说“以百合洗方主之”。足见这个百合是甘寒,去热的、滋阴的力量都有,但他这个渴不厉害,你看注解就看出来:“以百合一升、以水一升(斗),渍之一宿以洗身”。就拿那个百合,拿水泡了,洗身,这个百合搁一升,一升就是一碗。“洗己,食煮饼,勿以盐豉也。”这个盐豉,促人喝水呀,就是免去他的痰饮而渴,用煮饼就是不搁咸的、不搁盐、(用)淡水,所以这就说明他的渴的不甚,就用外边洗洗就可以好,戒点盐就行了。这戒盐还有一个道理,盐能走血呀,凡失血的人是少吃盐的,他虽然没有外失血,但是血虚。

底下的说是,百合病,渴不差者。这个比较渴就重了,不是说洗一洗就能好的,不是戒一戒盐豉就可以好的了。这个就用瓜蒌牡蛎散。这个瓜蒌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天花粉啊,瓜蒌根,牡蛎。瓜蒌根这个药,它是苦寒的,它的去热力量相当强,它治消渴嘛,同时也能够滋阴解热的这么一种药,但是它苦,它的去热的力量非常的多,解渴的力量也强。牡蛎是咸寒,也解热,而且多少有点儿强状的药效。这两个药合起来,对于这种虚热的渴,这种阴虚是最好不过了,先去热,也滋阴嘛。咱们治肝病里头的嗓子干啊,比较渴啊,常加用它们,柴胡桂姜汤里就有这两个药,所以柴胡桂姜汤怎么解热的,就里头有这两个药在。所以有许多的无名低烧,老不好,大概是这种关系,所以吃了柴胡桂姜汤就好。这个方子虽然小,瓜蒌牡蛎散,但非常好。我治糖尿病啊,也往里头搁这两东西,用白虎汤加这两东西,加麦冬,也挺好使。这个你们可以试验。放这个,糖尿病里头最多,我治糖尿病用瓜蒌根、牡蛎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百合病,变发热者。本来看着象有热而无热,后来它真变成发热了,就是这个津液越来越虚,热的越来越高,那么后来真见着发热来了。百合滑石散主之。这个可以用百合,病还是存在嘛,百合病变发热了,所以还是用百合,再搁滑石。这个热,所以他不敢攻,搁滑石利小便,它这个利小便,当然这个变发热的小便就更艰涩了,它根据头前咱们知道,是这个小便艰涩的情况。这个热虽由下让它解,可是这个滑石利尿并不重,它是解热的力量倒是挺强的,所以咱们那个治热常用,滑石甘草嘛,这不就常用的方子嘛。它这个病,用百合加点滑石就行。由于这个,我们看它底下的解释,可以看出百合通利二便。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当然滑石不下利,它是利小便的,使它下利的还是百合,这个百合它是整个吃下去的,它是作散嘛,不象上面用水泡一宿,完了搁泉水煮汤汁,煮的时间最少,它说搁二升,煮得剩一升。这个它是整个吞咽下去的,所以吃的量虽然少,但是它整个把百合吃了,吃了就有通利二便的作用。假设一天吃三回,要得微利,就不必那样吃了,因为治虚热这个病,大下利是不行的,可是热已经去了,这个热从哪儿去了呢?它还是从二便去的。

大概讲完了,它主要的方剂还是百合地黄汤,那其它的方剂都是在它的变化上,比方这个病有吃过发汗的药,病人添有烦躁,当然加知母;大便溏泻不已,你也不能用温性药,只是加点儿滑石、代赭石就可以了;经过吐的人,胃不好,那么要健胃,搁燥药是不行的,象咱们用的代赭之类,也用不上了,只能加鸡子黄,这个不碍乎热的,当然据我看,少加点儿人参也是可以的;那么如果变成渴,它都是偏于滋阴去热的方面来加减,大苦大寒,在这个病也不能用,它只是用瓜蒌根、生牡蛎这类的药,用瓜蒌牡蛎散;当然最轻的仅洗一洗也可以好的,戒一戒饮食而不食盐豉,但是重了还是不行的;如果变发热了,给发汗不行,吃泻药是不行的,但是用这种法子,大量甘寒滋阴的法子,用点滑石可以的,滑石起粘滑作用,也能够配合百合得微微而利,一利就好了,微利就不要再吃了。到这里,百合这个病的变化不外乎这些问题。

底下的这是总结,这句话很好,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现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这话不光对百合病说的,是对虚热证整个说的。这个虚热,我开始就讲了,不象实热,汗吐下皆非所宜。百合病是津液虚、血液虚而有热。它说见于阴者,指着血说的,血虚,见着血虚,津液虚。要实证呢?要攻其阳,在《伤寒论》阳明篇有:下之以救其津液。津液也是属阴,但是百合病这种虚热病是不行的,见着阴虚,以甘寒和阳的法子来救,它不说治,不说攻。阳不是有热,亢吗,用甘寒或者咸寒,使之阳和的法子来救治。这很好,这对我们治虚热指出了一个大原则。见于阳者,指着热说的,虚热嘛,象变发热就是的。治热你也不能伤阴,以阴法救之,以和阴的法子,怎么叫和阴呢?要滋阴的法子,用寒性的滋阴的药物来去热,这才对,就是以寒性药物和其阴,这个方法来救治之。底下举一个实证:“见阳攻阴,复发其汗”,太阳伤寒就是这个样子,见着有热,发汗解热,发汗可是伤人的津液呀,这就是攻阴嘛。见着有热而攻其阴液,而发其汗,这在实热证,这是对的,但在虚热证此为逆,这个要紧啊,在临床上是原则的问题。“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见阴,阴虚了,阳亢阴虚嘛,承气汤证就是这样子的,咱们在阳明病常讲,阳明病怕阴虚,阴虚到极点了,想下也不行的。但是阴虚阳亢,赶紧下热,津液就存下了,下火存津液嘛。那是治实证呀,虚热证可不行,虚热见阴而攻阳,你吃泻药,这为逆也,那不但阴虚救不了,下之反倒伤它了,那就坏了。所以虚热与实热的治疗是根本不同的,虚热没有攻法,汗吐下皆是治实证的法子。虚证只有补,虚寒用甘温来补,虚热用甘寒、咸寒来补,没有攻这一法。所以上面说的以阳法救之、以阴法救之,与下面这两句话是相对待的,这些地方大家要注意。所以原则上要是不犯错误,在临床上就不会犯错误。咱们治最后那个病就是这个样子,这个病没有攻法,脉是数的很,只能是甘寒育阴,它是虚热嘛,虚热你不能攻,所以我加点儿白术还要考虑呢,因为我怕它胃坏了,也就坏了,这个病所以能够好,就是因为胃不虚,能吃,肉不脱,所以还能好,要不然这个病会挺麻烦。所以治病呀,原则得守着,这里就提出原则上的话,虽然是对百合病说的,也是对一般的虚热病说的,这是百合病讲完了。

《神农本草经?中品?一三五百合》云: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味甘平,无毒。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瘅,止涕泪。生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根据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文字记载,笔者认为:“邪气腹胀”四个字,是百合病病机的根本。这四个字能完美解释《金匮要略》的条文:

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

换句话说,不论是谁,“邪气腹胀”,必然会吃不好、睡不好、呆不住、二便不畅。所有的、一切的身体不适,都可以因为“邪气腹胀”引起。而《神农本草经》开言便说百合能治疗“邪气腹胀”。这样,百合病我们就容易理解的多了。

本来文章写到这里,笔者已经心里明白百合病是怎么回事了。但是为了大家都明白,再说几句:

根据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文字记载,古代”邪气“,多指阴寒之气。阴——寒——邪气。阳——温暖——正气。这种邪气,犹如鬼邪附体,即使如附子干姜之温热药,尤不能除。而多数已经失传的类似于巫术的”祝由十三科(古代精神病专科)“,却往往能解决此类疾病。

但是,邪气也有指温热之气的时候,如《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梁.华阳隐居陶弘景传之大螣蛇汤条文:

大螣蛇汤:治天行热病,邪热不除,大便閟结,腹中大满实,汗出而喘,时神昏不识人,宜此方,急下之方。枳实三两厚朴、甘草、大黄、葶苈熬黑,打如泥生姜、芒硝后下。(笔者注:大螣蛇汤为中医失传近二千年之古方,至民国方重现于世间)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上六味至四升,去滓,内芒硝,待焰化已,温服二升。(生姜一作大枣。按,此即大承气汤加葶苈生姜甘草。)

陶云: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补寒之方,以人参为主;泻通之方,以大黄为主(《敦煌古医籍考释》无此十八字)。此八方者,为六合、八正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但以某药名之,亦推主为识之义耳。

大螣蛇汤方记载的“天行热病,邪热不除,大便閟结,腹中大满实,汗出而喘,时神昏不识人”,当为热邪之重者,而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当为邪热之轻者耳。

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这段文字。

医心方卷第十四

治伤寒变成百合病方第五十九

《千金方》云∶百合病者,是百脉一宗,悉致病也。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十三云,具百合之病,令人欲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及饭臭,如有寒其实无寒,如有热其复无他,常默默欲卧,复不能眠,至朝口苦,小便赤涩,欲行复不能行也,诸药不治,治百合病(本无,同上),其脉微数,其候每溺时即头觉痛者,六十日乃愈。

百合病(本无,同上),候之溺时,头不觉痛者,淅淅如寒者,四十日愈。

百合病(本无,同上),候之溺时,觉快然,但觉头眩者,二十日当愈。

百合病(本无,同上)证,或其人未病已预见其候者,或已病一月二十日,复见其候者,治之治百合病已经发汗之后者方∶百合根取七枚擘之,洗,水二升,渍之一宿,当沫出水中,明旦去水取百合,以泉水二升煮一升治百合病已经下之后者方∶滑石(三两)代赭(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纳百合汁如前法一升合和,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治百合病已经吐之后者方∶百合汁一升如前法,取鸡子黄一枚,纳汁中搅令调,分再服。治百合病始不经发汗,不吐,不下,其病如初者方∶生地黄汁三升,和百合汁后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大盒饭去恶沫为候也。治百合病经一月不解变如渴者方∶取百合根一升,水一斛渍之一宿,以汁洗病患身也。洗身竟,食白汤饼,勿与盐豉也。渴不治百合病变发热者方∶滑石(三两)百合根(一两)上,燥之,饮服方寸匕,日三。当微利,利者止,勿复服也。治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但取百合根随多少,热熬令黄色,饮服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

唐朝的药王孙思邈历经千幸万苦,于晚年才得到“江南诸师秘而不传”的张仲景方,而据考证,孙氏所据《伤寒论》版本其实是张仲景比较原始的书稿版本,较经过宋代整理的《金匮要略》更原始,更可靠。因此,孙思邈记载的百合病条文,比《金匮要略》更有权威性。其实再上面《医心方》的条文,与《金匮要略》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医心方》的目录标题:

医心方卷第十四

治伤寒变成百合病方第五十九

注意:是“伤寒变成百合病”!

说明百合病是伤寒的变症。

曹柏龙

您的奖励,是对科学探索的资助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白脉软膏的零售市场价格多少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yy/74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