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中西方文化呈现出一个高速融合的态势,导致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快感、自由、放荡不羁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在不断地透支着我们的身体,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个我们曾经并不熟悉却经常被提起的名字------亚健康!亚健康的出现,就像是给我们身体提供了一个预知的信号,当你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的时候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已经到了透支身体的边缘。

正常人舌质的颜色淡红而润、深浅适中,称为红绛舌。而属于病理性的舌质则有另外五种颜色,即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及青舌。现分述如下:

淡白舌:

舌色浅于淡红,多为气血亏虚,阳气不足之象。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则属血气两虚;若舌淡白而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气亏虚。

红舌:

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红色,多主热证。热盛气血上壅,故现红色。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伴有苔黄为实热证。仅仅为舌尖变红,则为心火上炎。舌边红色为肝胆火旺。如果舌中红色则为胃阴亏。舌色鲜红,少苔或舌起裂纹者,属虚热证。舌质红嫩,看起来湿润,摸起来感到干燥,为津液衰竭迹象。

绛舌:

舌苔深红色,颜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称为绛舌,多主热盛阴虚。外感热病中见绛舌,是由于热盛血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所致,常见于热性病。内伤杂病中见绛舌,舌绛少津液,少苔,舌体瘦小或有裂纹,则多属阴虚火旺。舌尖绛为心火炽盛,舌中干燥而绛为胃火伤津。舌根绛为血热内燥。若舌面无苔、光滑如镜称为镜面舌,此症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

紫舌:

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舌呈淡紫色,主寒证;若整个舌头全为紫,为脏腑热极。舌紫且肿大,而见大红点,为热毒攻心。舌质紫暗,为瘀血证。舌尖有紫色斑点者,为心血肝郁血瘀。

青舌:

舌色如青筋色,称为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全舌青色,多为寒邪直中肝肾,阳郁不宣;舌边青色,是内有瘀血。

舌苔是怎样产生的?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人有一层薄白苔,不干不湿,不滑不燥,这是胃气正常的表现。如脏腑有病,胃气挟病邪之气上蒸,其苔色即可发生改变。观察舌苔的异常变化,是舌诊的重要内容。

中医舌诊历史的记载可追溯到多年前的西周年间,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作为一个中医诊断方法已形成存在,直到唐代中医名家孙思邈才正式把舌诊观察舌苔作为辩证脏腑的理论根据。

现如今临床上常见的舌苔,大致可分为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四种,现分述于下:

白苔:

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表示病情不太严重,予后尚好。舌苔薄白而润,多为外感风寒,病犹在表;舌淡苔白多为寒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见于热证。如:一些急烈性传染病,内脏的化脓性感染;若白苔满布如积粉的,为积粉苔,多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之征,常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黄苔:

黄苔乃外邪入里化热,主里证,热证,黄苔多与红绛舌同现。一般来说,苔色越黄,热邪越盛,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苔黄而滑者,多属湿热;薄黄而干,表示热邪伤津;如黄燥而生黑刺,或中有裂纹者,多是热结已深,气阴已耗。

黄苔虽主里证,热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表证,虚寒证,风热,暑邪在表,也能出现薄黄苔,由阳虚寒湿,痰饮等停滞,郁久化热也可见到黄滑苔。另外,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色中配黄,脾胃多为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肝炎、胆囊炎等,在苔上为黄。

灰苔:

灰苔为浅黑色,主里证。灰苔既主寒,也主热,主要从苔的润燥来分辨寒热。若苔灰而润者,则主寒,而苔灰而燥者,则主热。灰苔湿润,多为痰饮内停,寒湿内阻;若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见于外感热病。或为阴虚火旺,见于内伤杂病;邪热传里,时疫,郁积,蓄血等,均可见灰苔。

黑苔:

苔现黑色,多属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病情较重时多见。若苔黑而润滑,舌质较淡白的,多为寒极;若舌苔黑,干燥少津,甚则舌生芒刺,多为热极伤阴,阴津耗伤之证。总之,苔之润燥,是辨别黑苔主病属热属寒之关键。

[二、小便短赤]

小便短赤是一个中医名词,小便每次量少,颜色深黄甚至带有红色。常合并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膀胱湿热,现代医学多归因于尿路炎症或结石。

尿频: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尿频既可以是生理性、精神神经性的,也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导致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炎症、异物、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

病理性尿频: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此外,患了尿路感染后,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增高、食欲减退、呕吐等等。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多尿性尿频:

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多尿性尿频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

炎症性尿频:

尿频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镜检可见炎性细胞。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

神经性尿频:

尿频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镜检无炎性细胞。见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如癔症,神经源性膀胱。

生理性尿频:

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排尿次数增多,特点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随尿频尿急等其他症状。

尿急:

尿急是指不能自控排尿或排尿有急迫感,尿意一来,即需排尿,不可稍有懈怠;或排尿之后,又有尿意,急需排尿。

膀胱湿热:

感于外者多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窍上犯膀胱,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下注小肠,传入膀胱。生于内者,多因过食肥甘酒热之品,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流入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

肝胆湿热:

因情志失和,恼怒伤肝,肝气郁结,胆失通利,肝胆郁热,久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循经下注膀胱,酿生湿热,发为本病。

三焦湿热:夏秋之交,湿热邪盛,侵袭机体,湿热之邪困阻三焦,气机不利,发为本病;或湿热伤中,中焦不运,升降失司,浊阴不降,下焦不利,湿热内郁,发为本病。

尿痛:

尿痛是指病人排尿时尿道或伴耻骨上区、会阴部位疼痛。其疼痛程度有轻有重,常呈烧灼样,重者痛如刀割。痛常见于急性尿道炎、急性膀胱炎、前列腺炎,尿路结石等。

急性尿道炎:

排尿开始时尿痛明显,尿频和尿急,以至排尿困难。

急性膀胱炎:

排尿终末时疼痛,且合并尿急者,病变多在膀胱,常见于急性膀胱炎。

前列腺炎:

排尿末疼痛明显,排尿后仍感疼痛,或不排尿亦痛者,病变多在尿道或邻近器官,如前列腺炎、膀胱三角区炎等。

尿路结石:

排尿突然中断伴疼痛或尿潴留,排尿不畅伴胀痛,老年男性多提示前列腺增生,常见于膀胱、尿道结石或尿路异物。

[三、肠胃功能虚弱]

肠胃功能虚弱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

消化不良:

肠胃功能减弱,胃排空减慢,会引起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另外因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异常发酵,也会造成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指具有上腹痛、早饱、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并且经检查排除后无确切的器质性疾病者。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

上腹痛:

上腹痛为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其他上腹部症状。上腹痛多无规律性,在部分患者上腹痛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饱痛。或是餐后0.5-3.0小时之间腹痛持续存在。

早饱:

早饱是指有饱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致摄信食物明显减少。

腹胀:

腹胀多在进食后明显,尤与进食不易消化或易发酵产气的食物,如高蛋白食物、豆类、乳制品等,引起上腹部饱胀。

暖气:

因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更常见于摄入了产气的食物或是源于吞气症(无意识的吞咽空气)。嗳气可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的症状。

食欲不振:

所谓的“食欲”,是一种想要进食的生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低落、甚至消失,即称为食欲不振。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想吃东西的欲望。

恶心:

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呕吐:

呕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变: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虚弱,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器质性消化不良:

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

腹泻:

腹泻一般和肠道有关系,如肠道的炎症、溃疡、肿瘤、肝胆疾病等都可以引起腹泻。从中医的证候分析,脾胃气虚、脾肾阳虚、湿热蕴脾、食滞肠胃、寒湿困脾等均可引起腹泻。

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因肠道细菌感染、细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损伤肠粘膜的结果。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则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碍、慢性炎症、肠道运动过速等疾病。小肠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常伴有吸收不良,结肠疾病引起的腹泻多见于慢性炎症或结肠运动过速。

便秘:

肠道运动减弱,肠壁肌层张力降低,或结肠、直肠因炎症、肿瘤而致肠腔狭窄时,可引起大便秘结。便秘也可由药物、生活规律的改变、饮食过少过精、食物中的纤维含量过少所引起。

[四、心悸不安]

心悸:

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以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

心虚胆怯: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阴虚火旺: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心阳不振: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水饮凌心:

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

心血瘀阻: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痰火扰心: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惊悸:

惊悸多由外因引起,指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体型细长或小巧纤弱,脉多弦细,舌质淡苔薄。惊悸在现代医学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本病多发生于年青人,尤以女性为多。惊悸多由外因引起,怔忡则属内因所致,惊悸与心胆的关系最为密切,因心为君主之官。

心胆虚先兆潜证:

心胆素虚,表现为怯弱胆小,优柔寡断,善惊易恐,多梦易醒。但尚未出现明显惊悸,以心惕惕而动为其报标症。

肝郁痰扰先兆潜证:

此型人平素忧郁寡欢,多愁善感,胸闷不舒,涎多善呕,苔腻脉弦。报标症为时感胸闷、心悸、气短。

心肾阴虚先兆潜证:

心肾水火互济则心宁神安,而心肾阴虚,水火不交,则常为心烦惊悸产生。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怔忡:

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种,是指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日久导致心失濡养,心脉不畅,从而引起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

邪毒侵心:

正气内虚,感受温热毒邪,心体受损,耗气伤阴,或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血脉,日久内舍于心,心脉瘀阻,发为惊悸怔忡。

体质虚弱:

先天心体禀赋不足,心脉不畅,气血运行失常;或年老体衰,久病失养,劳欲过度,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导致。

痰饮内停:

素体阳虚或者久病伤脾肾阳气,导致阳气虚不能化水,水饮内停,上凌与心从而导致的惊悸怔忡。

心阳虚弱:

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心失温养,从而导致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止。

心血瘀阻:

久病体虚或者日久伤及心阳从而导致心血阻络,心脉不畅,导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发为惊悸怔忡。

[五、神经衰弱]五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直译为“神经的虚弱”。神经衰弱是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脑神经功能紊乱,同时伴有睡眠障碍的一种神经症。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些症状不能归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状时轻时重,波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程多迁延。

衰弱症状:

包括脑力与体力均易疲劳。表现为精神萎糜、疲乏无力、困倦思睡、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工作不持久、效率下降、但智力正常,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气,容易悲观失望。

情绪症状:

情绪容易兴奋可因小事而烦躁、忧伤、吻激惹或焦急苦恼,事后又懊丧不已。一般早晨情绪较好,晚上差。

兴奋症状:

精神容易兴奋可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控制不信但无言语和运动增多。此外,感官与内脏感受器感受性明显增强,如对声、光敏感、手指、眼脸与舌尖震颤动,皮肤及膝腱反射增强等。紧张性头痛或肢体肌肉酸痛,时轻时重。

睡眠障碍:

睡眠节律失调,夜晚入睡困难睡眠浮浅、多恶梦、易早睡、醒后感到不解乏,头脑不清醒。有时表现为日间昏昏欲睡,傍晚反而精神振作等睡眠觉醒节律变化。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心血管系统:如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四肢发凉、皮肤划痕症、血压偏高或偏低等。

2.胃肠道症状: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遗精、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

是一种身体出现慢性疲劳征状的病症,具体定义是长期间(连续6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强度疲劳感觉或身体不适。因出现的症状与感冒及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容易误判。

心理方面: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有时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要比躯体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自觉也较为突出。多数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思绪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

身体方面:

体型容貌: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型常呈现为瘦、胖两类。应该说多数为身体消瘦,但也不能排除少数可能显示出体态肥胖。后一类患者在现代社会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并非少见。面容则多数表现为容颜早衰,面色无华,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肢体皮肤粗糙,干涩,脱屑较多;指甲失去正常的平滑与光泽;毛发脱落,蓬垢,易断,失光。

运动系统方面:

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时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肌痛、关节痛等,如果时间较长,累积数月或数年,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可有一种重病缠身之感。

消化系统方面: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对各种食品均缺乏食欲,尤以油腻为著。无饥饿感,有时可能出现偏食,食后消化不良,腹胀;大便形状多有改变,便秘、干燥或大便次数增多等。

神经系统方面:

表现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初期常有头晕、失眠、心慌、易怒等;后期则表现为睡眠不足、多梦、夜惊、中间早醒、失眠等,甚至嗜睡、萎靡、懒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方面:

伴随精神异常,可以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此外,疲劳过甚的人,在容器中排尿最容易起泡沫,且泡沫停留时间长久。生殖系统症状,在男子出现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女子出现月经不调或提前闭经、性冷淡等。长此下去,可能发生不孕不育症。

感官系统方面:

在视觉系统主要表现为眼睛疼痛,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等;在听觉系统则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

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指患者的情绪在主、客观影响下易于诱发,易于转化和易于消退。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差。产生机制目前不明,情绪不稳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无特殊治疗。

脑神经功能紊乱:

脑神经紊乱,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组症状群。脑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浑身乏力,脑子不清醒,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

植物神经紊乱:

患者情绪不稳,烦躁焦虑,烦起来电视不能看,甚至听到说话都浑身难受,心慌、爱生气,易紧张,恐惧害怕,敏感多疑,委屈易哭,悲观失望无愉快感,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梦多,身疲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植物神经紊乱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没有食欲,进食无味,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胸闷气短,喜长叹气,咽喉不利,有的患者表现头痛、头昏、头憋胀、沉闷、头部有紧缩感重压感、头晕麻木,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难受、脖子后背发紧发沉,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

[六、失眠多梦]

失眠多梦:

失眠多梦常由精神紧张,思虑过度,苦恼忧虑,心事重重、想入非非等引起。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失眠多梦与深睡眠期时间短,睡眠深度不够、睡眠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

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心阴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肾不交:

症状: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心胆气虚:

症状: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失眠多梦,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

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痰火内扰:

症状:梦扰纷纭,头晕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失眠:

常见病症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失眠:

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在临床上发现其病因都可以溯源为某一个或长期事件对患者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边缘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失衡最终导致了大脑睡眠功能的紊乱,失眠发生。

继发性失眠:

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

睡眠过程的障碍: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

日间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功能下降、注意功能下降、计划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白天困倦,工作能力下降,在停止工作时容易出现日间嗜睡现象。

大脑边缘系统及其周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不稳定,周围血管收缩扩展障碍;消化系统表现为便秘或腹泻、胃部闷胀;运动系统表现为颈肩部肌肉紧张、头痛和腰痛。情绪控制能力减低,容易生气或者不开心;男性容易出现阳萎,女性常出现性功能减低等表现。

其他系统症状:

容易出现短期内体重减低,免疫功能减低和内分泌功能紊乱。

赞赏

长按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yy/63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