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场的人,容易陷入这样一种状态:每天从走进办公室屁股刚落到凳子上开始,还没来得及倒杯水,就开始有各种工作任务找上你。一直到下班收拾完东西回家,始终感觉像身处一场紧张的战斗中,忙的焦头烂额,还要保持紧张感,随时待命。等回家路上想回忆一下这一天都干了什么,却茫然得感到一无所获。时间仿佛消失了一般,一晃就从天亮到了天黑。

在这段被塞得满满的时间里,我工作态度也算认真,但为什么还是充满了焦虑感和不安?为什么如此忙碌,事情却只见多不见少?为什么明明手头的事儿都干不完,来了新任务我却不会说不?

胡咧咧继续尝试用心理学来解释这三个疑问。

一、倒攝抑制

当你接到一个又一个任务,旧任务不停地被新任务中断。这时,如果缺少一套待办事项的记录系统帮助,你的焦虑感会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你一边害怕把前面的工作任务给忘了,担心引发灾难,一边觉得后来的任务看上去挺紧急,不得不马上开展。这种两难境地是诱发你焦虑的源头。哪怕你便利贴使得很顺手,小黄条一贴就能平复焦虑,但在接到任务的那个瞬间,压力水平依然是会上升的。

人之所以会对前面的任务遗忘,是由倒攝抑制现象造成。当先前学习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称为倒攝抑制。遗忘产生的机制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干扰。对长时记忆来讲,则主要是因为干扰。这种干扰又分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比如,背字母表,abc和xyz是先记住的,中间的内容则会受两种干扰抑制作用容易被遗忘。

人脑的功能是负责认知、推理、情绪等高级意识活动。存储这种事情,还是交给纸和硬盘吧。将大脑清空,制做一个待办事项清单,你的压力感就会大大减轻。便利贴尽管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常用方法,但它并不是一个好的待办事项记录系统。最后一部分建议中我会讲到。

二、短时记忆

《小强升职记》里介绍了一个神奇的2分钟原则:如果正在处理任务时,临时被安插另一件工作任务,可以评估一下新任务的耗时,如果不超过2分钟,就立刻去做。当你执行完这个新任务,再切换回原任务时,可以很快恢复之前的处理速度。而新任务一旦时间过长,你的注意力再回到原任务上就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

一是因为短时记忆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只有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当中断时间过长,原任务先前的阶段性工作结果、或工作思路已经被遗忘。想不起来,就只能再做一遍咯。二是大脑的检索信息的区域和思考的神经回路发生了转移,原任务激活的模块已经冷却,重新激活需要时间。这好比计算机在任务切换时产生的系统开销。

所以任务被中断是工作效率的大敌。如果在多任务间切换来切换去,你完成的时间会大大增加,然而产出并没有什么提升。如果工作不停被打断,那你当然会陷入一件事儿都没干完,新事儿又来了一堆的泥潭中啊。解决办法一个是以2分钟为界限,决定要不要中断当前的任务。还有一个是学会保存当前的工作结果,甚至是思路。

三、神经官能症

《少有人走的路》中对大众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区别于严谨的医学定义,本文涉及神经官能症均指《少有》一书中定义)定义为:为自己强揽责任,来回避评估责任归属的痛苦的一类心理问题,即过度担责。对这类人无论提什么要求,他们都会说行,yes。凡是跟他们沾边的事情出了点问题,他们就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对问题偏向于向内归因。

很显然,当任务找到神经官能症者时,他们一定不会拒绝,并会负责到底。特别是当前的社会文化鼓励大家主动承担责任。于是,神经官能症者的任务越接越多。当任务完不成,或者完成质量不高时,他们又向内归因,对自己表示不满、失望和怀疑,感到极度挫败。而忽略了客观上,工作量的确过大的问题。

一个人是无法承担所有责任的。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让你不至于单枪匹马去战斗。学会委派,然后跟踪交办出去的事项,既可以承担责任,又可以发挥组织和团队的效率。

一些建议:

1.建立自己的待办事项清单系统。每来一个任务,第一时间扔到系统里,清空大脑,减轻焦虑。《小强升职记》中的3+1清单系统是一个很完整,较通用的工作任务备忘和记录方法。参考下图。

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喜好,可以对这个系统进行个性化改造。例如,工作任务以项目为粒度的工种可以突出项目清单这块,然后把项目内容细化成一个个下一步行动,填进待办事项中,建立筷子式清单。甚至可以依靠项目管理软件列出每个待办事项的开始/截止日期。

行政类工种琐碎的任务比较多,系统工程少。那么可以参考我的改造方式,见下图。APP用的是印象笔记。

我把待办事项篮里的任务分为待办、交办、私事三类,每周做完工作周报后清空已打勾事项。待办同时承担收集篮和待办清单的功能,事无巨细都可以看到往里罗列,以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序,第一个未打勾的基本就是我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交办就是委派出去,或者需要别人审核的工作。后面我会备注上交办出去后的状态。每跟踪一次,根据结果更新一次备注。办完了就打勾。私事是跟工作无关,但临时想起来要做或配合家人要做的。记在这里是为了避免打断工作,但又会记得抽空完成。

之前说便利贴不好,它的问题在于,对待工作缺乏组织。有了清单,所有任务一目了然,重要紧急的可以有计划地去做,随时调整顺序。便利贴排序则比较麻烦。便利贴干完就扔掉了,也不利于周期性回顾。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去了,才可能有重点有方向地去改进。不然会陷入持续盲目地忙碌。

2.按2分钟原则来决定要不要中断当前工作。实在避免不了被打断,学会保存未完结的工作结果。参考《小强》一书中的“衣柜整理法”流程图。

设立不被打扰的时段。在工作效率最高的一个时段,座机静音,退出邮箱,手机放抽屉,全力来解决当天比较重要、复杂的工作任务。不要怕领导找不到你,如果真有急事,别人会想尽办法联系上你。

3.学会委派。分清责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根据职务分工、个人特长、价值观来确定任务的去向,而不是大包大揽。在组织行为中,与事情利益最攸关的人,是会让事情得到最妥善解决的人。并不是凡事亲力亲为,就能够让组织的运转效率达到最高。

《小强》一书介绍了一个猴子法则,神经官能症者可以稍微了解一下。但职场新人和人格失调症者千万不要学,弊大于利,郑重警告哦。

初入职场头几年,你难免会干很多琐碎的工作,陷入一种盲目的忙碌中。刚开始为了融入环境,倒没什么不好。但这种状态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调整,可能会伴随你两三年,甚至更久。它会让你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经常加班。也会让你找不到工作中真正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无法实现人生目标。

以上,参考《小强升职记》、《少有人走的路》、呆萌呆萌的雪珊酱的《心理学》电台、百度。

----------------我是和作者一样高颜值的华丽分割线--------------

补充:

上一期在







































白癜风传染吗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yy/59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