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中草药》透露: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国人一直自豪地认为,中药是我们的国粹。看到这个消息,不禁让人感到尴尬、窘迫。日本人曾说: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知耻而后勇。只有详细了解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特别是,日本中药的长处,再加以借鉴,我们才真正有可能守护好中药这个我们中国人的传家宝。

1

政府重视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年就被WHO指定为世界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面向大众的读物(来源:図解いちばんわかる!東洋医学のきほん帳)

2

重视创新

日本的创新主体是企业。

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剂型创新,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计划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万包。

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3

严苛的质量控制

中医给人一个很强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16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改源感冒药生产线

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是非常严格的,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所接受。

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4

重视传承

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但近年来中国药材品质不断下降,价格却在快速上涨。所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吨,是年的3倍。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药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多种,其中不仅注重古代书籍,还特别







































长沙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偏方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yy/58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