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也有诀窍!想让医生又快又准确的了解病情,必须要把重点的症状说清楚才行。

  如果您有“气短”的感觉,对您来说,建议先看心血管内科而不是呼吸内科。总结以下几个方面是您应该跟医生说清楚的:

  1、气短出现在什么情况下?

  安静状态下?

活动后?

  夜间平睡时?

  情绪激动时?

  2、气短时的伴随症状?

  剧烈胸痛?

放射到后背、左肩及左前臂?

  咳嗽或深吸气时?

  心悸?

  头晕?

  3、气短时的主观感觉?

  想用力深呼吸?

  深呼吸后能否好转?

  还是不敢深呼吸?

不敢活动?

  4、既往有没有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

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部肿瘤?

  长期大量吸烟史?

  这只是举了一些例子,这4个问题您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填写。如果记不住,不妨把这篇收藏起来,下次就诊前翻出来看一看,这样能做到心中有数。

  为什么回答这4个问题很重要呢?这里给您举几个同样是有气短症状的例子,最后诊断却截然不同:

  

案例⑴:小张,22岁,工作压力大

  “胸闷、气短,做深呼吸后缓解”

  小张是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公司白领,近半年来工作一直很忙碌,经常要加班到很晚。他发现自己这一段时间偶尔会胸闷、觉得喘不上来气,特别喜欢深呼吸,而且深呼吸后症状能好转。

  到医院让医生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均没有发现什么明显异常,医生告诉他要调整好心态,控制情绪,释放压力就能痊愈。

  这里小张的气短是一种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尤其多见于压力大、心事重的年轻人,如果是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改善心情、释放压力后,胸闷、气短的症状就会自然而然消失了。

  案例⑵:老刘,68岁,心绞痛

  “劳力后胸闷、气短”

  自2年前开始,老刘在活动后(如快步走米左右、爬1楼后)出现胸闷,而且近期引起胸闷的活动量逐渐减小,近1周在静息状态下也有胸闷、憋喘的表现。

  医生考虑“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完善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开口处50%狭窄,前降支近端95%狭窄,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狭窄70~80%。右冠状动脉向前降支发出侧支。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老刘存在严重的冠脉病变,所以2年的胸闷、活动后气短主要是心肌慢性缺血的表现,是一种以心功能下降为表现的不典型心绞痛。在行冠脉血流重建治疗后,这种气短也会好转或消失。

  案例⑶:李奶奶,80岁,心衰、肺水肿

  “风心病,夜间不能平卧,需端坐位呼吸”

  李奶奶从年轻时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

  1个月前受凉感冒后,李奶奶逐渐出现了气短、喘憋症状,两条腿也经常浮肿。

  5天前夜间李奶奶觉得憋喘,坐起来喘一会才能继续入睡。来门诊看病时,医生听了听李奶奶的肺就让老人家住了院。

  这次李奶奶的气短是肺水肿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发生左心衰后,本来应从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的血液受阻,出现肺循环淤血,进而出现喘憋、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经过利尿消肿等治疗后,李奶奶的病情才逐渐好转。更多心脑血管疾病科普文章,请   案例⑷:徐阿姨,55岁,肺动脉栓塞

  因“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史”4年。

  徐大姐是一位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曾长期卧床,近一周无缘无故的出现了间断憋气的症状,来门诊后医生得知她有髋关节置换术史后,对气短的症状高度重视,检查结果显示肺栓塞。

  对于卧床时间长、久坐不动、有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创伤、恶性肿瘤、服用雌激素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一旦出现气短症状,切不可轻视。

  急性肺栓塞会有生命危险的,慢性肺栓塞也会引起患者长期胸闷、气短,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也是很致命的。

  因此,“气短”,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只有将重点说清楚,医生才能更好地做诊断,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方便了别人,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欢迎







































白驳风
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xg/73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