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简介

协和国际部针灸门诊现有2名高级职称医师出诊:知名专家1名,副教授1名,均毕业于中国著名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从事中西医结合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年以上,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针灸概述

针灸属于中医外治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瑰宝。中医针灸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薰灼身体特定部位,结合拔罐、放血等疗法,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目的。针灸具有适应症广泛、安全便捷、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千百年来,针灸以它独特的治疗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针灸正在为世界人民的医疗保健发挥重要作用。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诊疗须知适应症

针灸采用多种针法及灸法、拔罐、穴位贴敷等方法,对神经、运动等多系统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早在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公布了用针灸治疗会有较突出疗效的43种疾病。为适应不断增加的针灸临床治疗和研究发展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又于年召开了意大利米兰会议,提出64种针灸适应证:

1、采用类似针灸法或传统疗法随机对照试验过的针灸适应证:戒酒、变应性鼻炎(花粉症)、竞技综合症、面瘫、胆绞痛、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椎病、运动系统慢性疼痛(颈、肩、脊柱、膝等)、抑郁、戒毒、痛经、头痛、偏瘫或其他脑病后遗症、带状疱疹、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阳痿、引产、失眠、白细胞减少、腰痛、偏头痛、妊娠反应、恶心呕吐、肩周炎(冻结肩)、手术后疼痛、经前期紧张症、神经根疼痛综合症、肾绞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和劳损、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紧张性头痛、戒烟、三叉神经痛、泌尿道结石。

2、有足够数量的病人为样本但无随机性对照试验的针灸适应证: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喉炎、背痛、胆道蛔虫症、慢性咽炎、胎位不正、小儿遗尿、网球肘、胆结石、肠道激惹综合症、梅尼埃病、肌筋膜炎、儿童近视、单纯性肥胖、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经痛。

3、有反复的临床报道,效果较快或有一些试验依据的针灸适应证:便秘、缺乳、泄泻、女性不孕、胃下垂、呃逆、尿失禁、男性不育(精子缺乏、精子活动力缺乏)、无痛分娩、尿潴留、鼻窦炎。

随着大量针灸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开展,上述很多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效果已得到进一步肯定,针灸适应症也还在不断扩展。如今,针灸抗炎、消肿、促进各种组织修复、治疗多种术后并发症,针灸治疗皮肤病、身心疾病、内分泌失调、免疫失调,针灸调整亚健康状态、抗衰老、减肥、美容、戒烟等,都已得到广泛应用。

禁忌症

1、妇女怀孕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针刺。

2、小儿囟门未合,其所在部位的腧穴,不宜针刺。

3、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注意事项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及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治疗。

治疗时机

针灸适应症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皮肤等多科常见病,治疗时机与病情轻重、发展阶段等多因素相关,需因人、因地、因时而论。总体而言,针灸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尤其是早、中期阶段,针灸治疗介入越早,越有利于发挥其疏通经络作用的优势。如:大家都知道用针灸治疗中风,但多在中风后遗症期进行,结果错过了早期针灸治疗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实际上,只要患者生命指征平稳,病情稳定,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48小时后、脑出血患者可在发病1周后即可开始针灸治疗。又如:在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针灸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早期阶段促进炎症水肿的消退,炎性期后促进组织修复、促进功能恢复。当然,具体情况还要根据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由有经验的针灸专业医师具体分析判断。

针灸与亚健康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方式,使人容易思虑过度,不仅会引起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系统,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您是否自感身心疲惫,精力、体力不再充沛,失眠、乏力、没食欲?疲劳、心悸、胸闷、背痛?情绪低落、焦虑、内分泌紊乱?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您可能不知不觉地已经成为“亚健康”一族的成员了。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易疲劳、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月经不调……也就是常说的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为中医的精粹,针灸治疗亚健康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调整内分泌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达到解除疲劳、调摄精神、增强活力、延年抗衰的作用。

就诊预约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60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