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熊玲

失眠的意思是清醒。但失眠者只认为他“睡不着很恼火”,而不会认为“我清醒很难受”。睡不着就是醒着呀。失眠者醒着在干嘛?形式上他在睡觉,实际上他在做一件要紧的事:与失眠作努力斗争。形象地说,他睡在床上从事着艰苦复杂的脑力活动。这却是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因为他必须要解决“失眠”而东想西想呵。

不难看出,是失眠者的意志迫使他躺在床上“睡觉”,是失眠者的观念与思维,促使他进入了一个只为“失眠”而思维的催眠状态。

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与观念是具有能量的,有能量的东西具有催眠性质。当你崇拜某个权威,或认定某种思想,或坚守某种信仰等,它们都将起到对你高度依赖它们的催眠作用。每个人从小到大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了一个系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教育让我们学会找正确答案,而且都很善于寻找正确答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几乎是我们的习性,我们内心存有很多文化陷阱,但自己并不知道。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总是用头脑中已有的概念或已有的判断方式对事物进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自然把事物分为了好或坏,正确或错误两块。可许多事物是不能用好坏来解释的。

如果你内心强烈觉得被观察事物应该是什么的时候,它就会是什么,但同时会疏漏不支持你观点的其它信息。当你亲近某一种记忆内容和相关观念,你不自觉中会被此记忆激起的一串观念所牵动,所感染,类似于被某种力量催眠一样,由不得自己,你只能被动服从“激起的观念联想”,而看不到其它真相存在。

《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就是把永远正确的道理化为绵绵不绝的唠叨,他是被某种观念催眠在只会“念叨”行为里的代表。

人思维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通过言词理解某种关系。精神分析告诉我们:“人的意识观念包含着具体观念和与它相应的言词观念,而无意识观念只是事物观念本身。人在对事物的观察中,前意识系统(下意识的)通过把具体观念和与它相应的言词的言语观念联想起来,而引起了这种具体观念的过度精力发泄。”正是这种发泄,在心理上产生了较高级的组织,它像个“智囊团”一样,指挥着人现时的思维活动。

分析失眠者D是怎样被观念所困而难以入眠的。她的经验和理性使她认定正常睡眠是7-9小时,现在睡5小时是失眠了。她对失眠的解读:睡眠障碍,神经失调,失去健康。这种认定和理解迫使她必须为纠正失眠,为睡够6小时以上而努力。她说在她的概念里不足4小时的睡眠令人恐怖,她没想过睡4、5小时也是正常,更没想过少睡2小时的意义何在。她也从没怀疑过她的睡眠观的正确,没怀疑过对失眠的理解。正是她这种对“正确观点”的执著与无可怀疑的个性特点(深究根源是人的内心缺乏安全,而形成了追求绝对正确和完美的内心现实),使她不能接受失眠这个现实。可是,失眠这个词(或意象)像个幽灵一样晃动在她脑海,随时唤起她的联想是黑眼圈,皮肤不好,苍老,记忆不好,脑力不够,工作受影响之类。每晚睡之前,她心理就开始紧张和嘀咕:不能再失眠呵,是早点睡还是晚点睡?怎么才能很快睡着?吃药会产生依赖性吗?一副熊猫眼怎么上班?受这些想法的干扰,上床后她控制不住继续想着犯嘀咕的联想……

她并不知道,她对失眠的强烈不满使她不可能入睡,她的思维已被她失眠的恐惧所激发的“健康与失眠,美丽与丑陋,成功与失败”等想象所控制,她的行为被“必须纠正失眠”的意识和意志所支配,她必须躺在床上,哪怕睡不着而辗转反辙她也不敢起床做事情。因为失眠在床上,毕竟在床上睡觉呀。这是失眠者拒绝失眠的一种无意识反抗,也是对睡眠剥夺的一种心理补偿。

不难看出,D的工作压力是失眠的诱因,失眠是她焦虑和恐惧的客体原因,也是她用“障碍、损容、不该”等言词解读她与睡眠的关系的结果。表象上她恐惧失眠,本质上是对丧失自尊、美丽、成就、工作地位的一种恐惧。因为失眠对她而言意味着某种失败,或是某些基本需要没满足的一种情绪生理变异,这些深层原因不为她所知。

凡失眠者,都是睡在床上失眠,其“睡”实际是假睡,是被他的害怕失眠与相关观念所催眠,即他的思想同化在他内心建构的“智囊团”里;其“失眠”实际是醒着,同样是被他的观念催眠在与失眠相关的无限遐想中进行叨念,而没法真正入眠。

这便是失眠者睡在床上的高强度的心理现实生活。

失眠是睡眠生活的一种常见现象,不管何种原因的偶尔失眠,机体的自动调节功能会发挥作用而恢复睡眠的。可有人一旦失眠,就开始怀疑身体或心理有问题,并对自己的失眠高度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54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