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抑郁、焦虑、紧张、恐怖、烦恼、强迫症状、疑症症状,分离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起因常与心理、生理、社会因素有关,多有一定个性特征为基础;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通常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有很好的自知力,有痛苦感受、有的求助要求。神经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定论,各个心理学流派对它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人的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人格结构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冲突所造成的。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人格结构的这三个部分是统一和相互协调的。本我为心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精神能量;超我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使之能符合社会道德准则与良心;而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使个体能以社会接受和允许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要。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和冲突在力比多的驱使下不断地寻求他自身的满足和表现,超我根据社会、道德的要求不允许其表现,而自我同时要注意本我、超我及现实这三方面的利益,当三者不协调时,焦虑就产生了。为防止焦虑产生和发展,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在自我足够强大时,采取心理防御机制能够获得成功。但当自我力量不足时,心理防御机制未能成功,即产生神经症的心理冲突,使表现的行为改头换面,以神经症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力比多的能量得到了宣泄,使自我避免了焦虑。即:本来要产生的焦虑,因神经症症状的形成而得以缓解。由于自我所恐惧的那些需求处于潜意识领域,自我很难意识到其所恐惧的真正对象。因此其所体验到的是无名恐惧,即为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为神经症症状所取代,以至于病人无法意识到其症状的原因所在,只有通过精神分析治疗,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神经症理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霍妮和弗洛伊德不同,霍妮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强调了文化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尤其重视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神经症乃是一种恐惧,为对抗这些恐惧,而采取防御措施,防御措施是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从而它叫做神经症。”霍妮强调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个人在发展中偏离了文化模式,难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就容易产生恐惧,进而形成神经症人格。霍妮认为产生和保持神经症过程的内在动力是焦虑,可以把焦虑解释为:“一个儿童在潜伏着互相敌视的世界里所产生的那种孤立无援的情感。”焦虑涉及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有的处境,而是他内心所感受到的处境。正是这种内在的不安全感,使个体以多种方式表现出自己的自卑感和不足感,例如确信自己无能、愚蠢、不讨人喜欢,而这些想法可以说完全没有现实依据。实验性神经症学说:巴甫洛夫在实验室中观察到,如果使狗学会在看到园形时流唾液,而看到椭圆时不流唾液,以后把园形逐渐变成椭圆形,使园形越来越变成形,狗就发生辨认困难。当狗不知道该流唾液还是不该流唾液时,狗会出现精神紊乱,表现为狂吠、哀鸣并乱咬东西等行为。巴甫洛夫认为,狗发生了“神经症”症状。因此,当人遇到困惑,不知道该怎样办时,就会产生神经症。

行为主义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从偶然到必然、从随机到有序,行为方式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和固定下来。同样的,神经症便是源于错误的学习经验。这种学习包含三种情况:1、未能学到适应性的反应机制。面对父母不适当而且没有安全感的情感或行为,儿童将会判断自己没有能力,并且无法努力学习适当的反应机制。失败或预期失败都足以提高焦虑或焦虑异常的可能性。2、观察和模仿。儿童观察他人的可怕经验或模仿心烦意躁的父母的情绪反应,这些不良的观察和模仿会进入儿童的生活而成为儿童焦虑的基础。儿童可能在没有具体焦虑刺激的情况下做出焦虑的情绪反应。3、经验的制约和泛化。这种制约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反应制约,假如父亲向女儿提出不可能的要求时,女儿对于不可能的要求感到越来越不安,如果父亲一直强迫要求,则父亲本身就成了女儿的焦虑源。第二个阶段是逃避和泛化。在焦虑的压力下,女儿开始逃避父亲而没有过去那种强烈的焦虑体验。此种结果强化了女儿的逃避反应。后来由于泛化的作用,女儿容易逃避所有男性而且变得抑郁、害羞而退缩。社会文化学派理论: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对于个体的焦虑性心理异常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都会引起个体不同程度的焦虑反应。焦虑起因于个体的“社会性失助”,个体感到被责任所束缚,为要求所重压,常常要退避到疲劳、恐惧和抑郁等神经症状态中去。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对神经症的解释,强调负面的人际经验及发展出的不良的防御机制。心理动力学非常重视早期生活经验的影响,这些经验如早期的被剥夺、父母过度的关心以及父母过于严厉等。1、早期的剥夺。父母在情绪上或身体上忽略儿童,会使儿童自己觉得无用或没有价值。这些感觉使个体面对生活中紧急事情时会产生焦虑。2、过度的关心。如果父母通过威严式的监督和控制,或为儿童感到忧心忡忡,或用诱导的情绪和行为干扰儿童,以至于障碍儿童的独立和自信发展不良,儿童无法健康地发展出适应性行为。其结果是当生活中出现考验时,儿童的内心就充满焦虑不安。3、父母过于严厉。将会使孩子产生如下两种反应:反叛或因敌意攻击所引起的焦虑,儿童表面上顺服。儿童无法包容这些焦虑就可能产生出现抑制紧张的反应,这种反应妨碍儿童涉入一般的日常生活。儿童失去满足,下一步很可能就是焦虑异常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观点人本主义和动力学派同样关心个体早期的人际关系。人本主义认为,个体早期的人际关系可能会限制个体自我实现和成长,个体受损的自我形象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会促成个体产生焦虑。焦虑性心理异常的人,生活在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缝隙之中,两种自我形象之间的冲突源于早期生活中的弱点。有些人接纳了社会强加的人格面具,而压抑了真实的自我,长期持续下去,焦虑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森田神经症理论:森田认为,神经症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的产物。因此,森田本人并不把神经质作为一种疾病看待,包括强迫观念、恐怖症、疑病症和恐怖发作。森田认为人生来就具有生存欲望,它是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其表现为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正常的人能把自己的这些欲望或者精神力量指向外部;而具有疑病素质的人总是把精神能量投向自身,他们生存欲望和死亡的恐怖十分强烈,所以对自身的变化特别关心、敏感。这种对自身感觉的“病态的







































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18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