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身体运营的中枢,也是被赋予最多情感的器官。虽然心脏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但很多人认为只有到了中老年才需要养心、护心。 其实爱护心脏要从年轻时的生活点滴做起,例如日常通过检查身体的一些表征,就可以自我发现疾病的潜在征兆,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这里,权威专家教你一套“心脏自检法”。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1 摸脖子 研究显示,脖子越粗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对此,专家介绍,颈围是衡量人体上半身脂肪的关键部位,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而这些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脖子两侧分布着颈动脉,我们可以在喉咙突出部分两侧大约5厘米的地方触摸到它的跳动,同时还能感受到血流的速度及血管的软硬程度。每天不妨摸摸自己的脖子,并定期测量颈围,具体方法是: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完成测量。 如果颈围超标,在空闲时做一些颈部紧致操,比如前后左右点头、度旋转活动脖子等,减少脖子赘肉堆积。 2 摸手腕 “脉搏跳动的正常与否与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专家表示,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跳动均匀且节律一致。而跳动太快或太慢都可能是一些心脏疾病的征兆。 需要注意的是,如体力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脉搏可能会暂时增快,但稍加休息便会恢复。 建议,患有“三高”的人不妨每天给自己摸摸脉,并记录下脉搏跳动情况。具体步骤是:平躺静歇3分钟,伸开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按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手臂与手腕关节内侧连接处),保持正常均匀呼吸,计数1分钟。 如脉搏跳动均匀,且频率维持在正常水平,说明心脏情况基本正常。反之,如果脉搏跳动不均匀,或跳动频率高于低于平均正常范围,则需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就医。 3 摸肚子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腰围超标。 肚子大的人在医学上称为“中心性肥胖”,这种类型的肥胖容易导致人体脂质代谢紊乱,加大心脏病的风险。同时,由于腹部脂肪与内脏离得很近,很容易转移至肝脏,或随着血流堆积在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 建议,一旦发现腰围超标,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医院做血脂和血糖检测。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腰围,并谨记以下“瘦腰秘诀”: 行走时注意收紧腹部; 工作半小时一定要起身走走; 戒烟限酒; 少吃高油高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每餐七分饱; 多做快步走、游泳、跳舞和骑自行车等有助心肺功能的运动; 养成定期量腰围的习惯。 4 捏脚踝 我们的脚踝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是脚部与人体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流经静脉回心血液。 当心脏不能好好工作时,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表现为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水肿症状。 检测方法是:手指按压脚踝或小腿,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呈凹陷状,通常不能立即恢复。出现这种情况时,须及时就医做下肢超声检查。建议,每天不妨抽点时间做做踝关节运动,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保护心脏。具体方法是: 站立旋踝,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旋转画圈,双脚交替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 交替踮脚,两脚脚尖前1/3脚掌着地,其余2/3悬空站立,踮起脚尖,放下,重复20次。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脚踝时切忌用力过大、过猛,以防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近些年来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该病成为了生命杀手之一。对于心脏病,预防胜于治疗,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才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保障。熟知心脏病,在早期都有哪些症状? 1耳鸣根据过往心脏病病例显示,像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等都不同程度出现耳鸣症状。专家表示,45周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连续或频繁耳鸣时间长达1周,医院检查。 2打鼾有研究人员表示,睡眠时打鼾其实是心脏还处于工作状态,这是心脏病的警报信号。如果一个人有长期打鼾的症状,那就要多加留意,因为这比不打鼾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3肩痛很多中老年人都会肩周炎,却不知肩痛也可能是心脏病的征兆。其实有不少心脏病的患者也有肩痛的症状,特别是左肩或左手臂常出现阵发性的酸痛,这是与血液流动和神经走向有关。据统计,约有65%的冠心病患者有肩痛的症状,如果中老年人发生肩痛,要特别注意。 4胸痛部分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有胸痛的症状,多发于左前胸乳或乳下,通常有几小时或几天的隐痛。 5呼吸困难很多心脏病患者都会有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尤为明显,而在夜间卧睡或坐位时减轻。 6水肿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负荷过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所以会出现水肿,这也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一旦发现轻微水肿,就要警惕心脏病了。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全靠有规律的“养”,只有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方能使身体达成和谐。而经常都要熬夜的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体夜间排毒功能紊乱,毒素积沉在体内,影响容颜,加速衰老,诱发某些疾病,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健康也可以从口入”。那么,熬夜族吃点什么能排毒呢? 1、多吃水果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苹果中富含一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利于肠胃蠕动,对人体排毒有非常好的作用。熬夜的人可以将适量的苹果、胡萝卜、菠菜和芹菜切成小块,加入牛奶、蜂蜜、少许冰块,用果汁机打碎,制成营养丰富的果蔬汁,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 2、补充维生素 整体说来,熬夜人的日常饮食,必须均衡摄取6大类食物,晚餐时有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熬夜会使人的肠胃循环变差,所以不能吃太饱,并以清淡为主。专家建议,有三类食物比较适合熬夜人群:维生素B类、C类以及绿茶素,如胡萝卜,枸杞泡的热茶或菊花茶。 赞赏 长按鍖椾含涓鍖婚櫌姝h鍚?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瀹舵渶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