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我在社区的那些日子 年3月6日,周五,晴。我来到了和平区吉星南里小区,开始了我的社区值守任务。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我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记录在了朋友圈。现在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这一路走来的思想变化。这是我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愿未来的成长道路一帆风顺...... 01初到社区 社区值守日记(一) 1、和平区吉星南里社区虽然是个老小区,但是居民们真的好有素质,主动配合测温、登记,几乎没有扰乱秩序的情况出现,真赞! 2、有个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有的居民需要出去买菜进出小区好几趟,每次都得测温。这其实是一件重复且没有效率的事情(测温计时常不管用),我就在想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小徽章贴在居民身上,四个小时内测过温的居民就不用重复测温了,既节省了居民的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岂不事半功倍? 3、今天一海关大哥说了这样一句话,来这里值守,凭的是什么?就是那一腔热血呗! 别人问我,“你是党员吗?”“不是。”“那你来这干嘛?”“或许是对祖国的爱吧……” 社区值守日记(二) 1、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以前我不相信“朝阳群众”这个说法,我以为是个梗。现在我相信了,有很多群众自发的提供线索、信息(比如“我们家楼上原先没有人,最近有人活动频繁,请注意!”等等)。由此可见,病毒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一定是可防可控的; 2、以前的社区工作者大多是老太太,现在的社区工作者年轻人居多。各有各的优势,年轻人脑子活,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牢。老太太们新思维差一些,但是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谁家娶媳妇儿了,哪家生孩子了,张三跟他老婆离婚了,李四有外遇了……门儿清! 其实也希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多下来走一走,扎根基层。社区工作是走起来的艺术,坐办公室是行不通的。多跟大爷大娘们聊聊天,多了解社区人员构成,发动群众力量,走群众路线,工作自然就好做了。千万别腼腆,社区工作那不是腼腆人能干的…… 3、鼓励未婚青年男女做志愿者,没准儿能解决个人问题。首先,现在下沉社区的这些志愿者,工作相对稳定,至少固定的收入来源;其次,工作中见人品,即使是“测体温”这件小事,乐于上前也是良好态度的体现;再有,能占满五个小时,身体也是说的过去的。不要小瞧这份工作,别说站着,就是坐满五个小时,腰都受不了;最后,这是革命中建立的友谊,是坚定的,是忠诚的,是牢不可摧的,是靠着铁一般的意志支撑的…… 社区值守日记(三) 新冠来势汹汹,国家全力治疗。天使奋战一线,防控争分夺秒。疫情得到控制,齐夸党的领导。国外比较乱套,没事到处乱跑。高喊自由民主,得病人数不少。一边全民免疫,一边确诊不报。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将近两周的下沉社区工作让我有了一些新的体验,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抗疫的大后方,这一个多月很是辛苦,在这里道一声谢谢。 不过,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不是也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最近就我执勤的岗位遇到的问题,说一说我的看法。 1、工作条例应该流程化、标准化不应该出现随意的“人治”。哪些人可以进小区该出示什么样的证件,都应该明示。工作思路要清晰,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回答。遇见态度温和的就严格,态度“豪横”的就放行,那不乱套了吗,难道老实人就得受欺负吗? 2、这两天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我还没接到上级通知”这句话。真要等上级通知,黄花菜都凉了,得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别总等上级的通知,上级是坐办公室的,居庙堂之高,不了解老百姓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基层工作者应该把一线工作遇到的困难及时跟上级领导沟通汇报,上面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3、部分基层组织形式主义严重,贴个海报钉个钉子都得三四个人,照相、留痕迹现象络绎不绝,把这个时间放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不好吗? 3、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把人民放在心里,无论哪个国家,哪种制度“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这九个字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02逐步适应 社区值守日记(四) 社区内一老人姓姜,外经局退休干部。今天姜老跟我深入浅出的聊了许多,从国内外防疫史,到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从党团建设到社区管理,从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上层建筑到下沉社区……侃侃而谈,使我受益匪浅。 从我步入社会以来,局、处级干部也接触了一些,但是能达到姜老这种理论水平的,寥寥无几。有人问姜老,“你这么能耐,怎么还住这个小区?”姜老回答,“你知道《陋室铭》么?”我相信姜老的回答是真实的,有些人对于物质追求就那么回事儿,精神上的富足才是最看重的。“安贫乐道,宠辱不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是中国知识分子一贯追求的最高境界。 还真不能小看这个小区,藏龙卧虎,据说还有老区委书记住这儿,真是不可小觑。 社区值守日记(五) 今天又遇到姜老了,今天讲了疫情过后国家财政问题、区块链、管理学……总结如下: 1、疫情过后国家财政压力很大,税务部门会很繁忙,可能会加快新的税收项目出现,比如“空置房屋税(房产税)”等; 2、未来中国凭借“区块链”技术赶超美帝的可能性很大,人权比重越来越大(这部分我没太听懂,正在家认真消化); 3、管理学问题,大约有两种管理方式,立体管理和平面管理。拿班级做类比,立体管理就是作为班级领导者的老师只管理几个学生干部(组长),学生干部管理若干名同学,逐层递推下去。较之平面化管理这会解放管理者的工作精力,提高管理效率,但是这里可能也会产生官僚主义和滋生腐败。拿考勤举例,全勤者学期末会受到嘉奖,每天组长向我汇报考勤情况,这时如果有学生贿赂组长,我是无法知晓的。这就是制度上滋生腐败的温床。 而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记考勤(每一组的考勤向全班共享)每一个人在记录自己考勤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出勤情况,这样就起到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效果(这可能也是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 谈了很多,一时消化不了,回家做一个简单的思考。 雷锋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昨天姜老跟我说他儿子小的时候跟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不想做螺丝钉。我想做拧螺丝的改锥!”后来孩子被请了家长。 我昨天就在想这个问题,都在鼓励大家做螺丝钉,那谁来做改锥?谁又做拧改锥的那个人?如果改锥出了问题,被腐蚀了怎么办? 我们都在讲“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谁管分配?如何保证分配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平、公正? 值得思考一下。 社区值守日记(六) 今天在巡查复工复产情况时路过吉星南里小区,临走时遇到一位奶奶出门买菜归来。 社区工作人员提醒奶奶:“您得把口罩戴上”。 奶奶回答:“我买菜回来想起忘带钥匙了,一着急口罩也忘戴了,就在口袋里呢”。 社区工作人员继续问,“那您没有钥匙怎么回去呢?” 奶奶说:“我打算坐汽车去我闺女家拿钥匙,也不知道人家让不让我坐,我的乘车卡也在闺女那了,跟人家司机好好说说吧。” 社区工作人员回答:“奶奶,现在坐汽车都得扫码,您没有手机坐不了的。您知道您闺女的电话吗?” “不知道。岁数大了,记不住!” “要不给您儿子打电话吧,让他联系一下您女儿” “我儿子住的远。我也不记得他的电话啊!” “您要不跟我们回社区吧,您也进不去门,在外面站着多冷啊!到居委会我给您找找您儿子的电话,我记得您给我们留过,我帮您打电话。” 路上,同事问奶奶,“您就自己住?不跟孩子们住?”奶奶回答,“我跟谁住啊?跟谁不都是给他们添麻烦嘛!”通过询问得知,奶奶今年已经85岁了。 “人老了!什么都记不住,活着有什么意思啊!总给人添麻烦,怎么还不死呢?”这样的话,奶奶自顾自的嘟囔了一道。 到了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就不停的给奶奶的儿子打电话,一直都没人接…… 等我中午下班回家时,奶奶已经不在社区了,可能已经回家了吧。 对了,这名社区工作人员叫姚珊。 Ps:一位门岗执勤的工作人员就老年人忘带钥匙的问题给社区提了个建议,可以成立一个“钥匙社区寄存处”把社区独居老年人的钥匙都在社区备份一份,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用麻烦老人的儿女了,也算是便民服务的一种。 其实这个想法我一开始也想过,但是我没说话,因为我知道,如果真开一个“钥匙寄存处”肯定又得找一个人专门负责这个事,无形中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社区工作人员其实挺累的,只不过精力都被各种无用的会议、报表、总结、活动占用了,就是没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中午出小区的时候,赶上暗访的,把执勤人员批评了一顿。 哎!都不容易…… 03进入角色 社区值守日记(七) 1、今天一天的复工复产巡查工作让我更加坚信了一个定律。上级领导布置给下属单位的工作,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完成。先布置下去,大家一起干。等到上交成果的时候,看看哪个部门完成的好,其他的team再按照这个思路重新干一遍,最后上级部门拿到了一个比较漂亮的成果,完美! 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基层部门其实是完成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这就叫“上边动动嘴,下边跑断腿”。像今天填的这个表前期已经填过一遍,不知道为什么又要重复填一个内容基本一致的新表,造成了一部分商户的不满。 究其原因就是上级领导居庙堂之高,不了解基层情况,以为老百姓人均博士后,都非常明白事理,积极配合……配合倒是真配合,但是真正按要求做的,或者说能够做到符合标准的可能连30%都不到(这个数字不准确,但是只能比30%更少) 我倒是建议所有的处级以上领导都“下沉”社区走一走,了解一下情况,看看定的政策是不是合理? 2、今天巡查商户,因为要拍照营业执照,所以进了部分商户的后厨。我决定以后再也不买路边商户的食品了……你品,你细品! 3、今天遇见城管执法,很久没看到城管没收东西了。没有对错,城管执法应该是有章可循,也算文明。商户为了生计也能理解。 城管没收了一家水果店的一箱芒果,一箱草莓。本来还有一箱芒果的,但是店主拼命保住了,这时店主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眼神,很复杂。不知是保住一箱芒果的侥幸,还是被拿走两箱水果的哀怨? 其实城管并没上手,真正没收商户水果的是市场的保安…… 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机会主义头子,改也难!” 社区值守日记(八) 今天执勤时,一对母女走了过来。以前跟她们娘俩交流过,所以熟识了些。闺女大约三四十岁模样,母亲七十多了,每天上午都要出门两三次,说是去买点东西,在我看来实为散散心。因为前些日子她做过一个手术,身体有些虚弱,精神也有些萎靡,出来转转也算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方式…… 老人的闺女跟我更熟悉一些,因为上次聊过她孩子上学的问题,所以说起话来显得不那么见外。这次,她跟我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 要介绍的女孩子今年二十四岁,大学毕业没多长时间,是她姐姐的孩子,也就是她的外甥女。说话间,手舞足蹈,越说越来劲儿,生是要把这门婚事谈成了似的……可是她妈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并不同意,觉得介绍的这个小姑娘太小了,比我小八岁,怕欺骗我的感情。 她姑娘却不以为然,觉得年龄不是障碍。信誓旦旦的说一定要把她小外甥女介绍给我!而后跟我介绍了她姐姐家的情况,事无巨细…… 我就显得比较尴尬了,赞成也不是,不赞成也不是,只能微笑面对…… 不过她们娘俩倒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对于我的个人问题,她们很上心,觉得我的性格很好。 这反映出了一点,我确实已经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了扎根基层,扎根社区、扎根……不能再扎了,再扎就变扎男了 后面我可能还会回到吉星南里继续值守,又能听姜老给我讲人生,讲哲学,很开心。 哦,对了,今天我把电话留给了这个闺女,或许她以后会联系我,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些什么呢! 04热爱生活 社区值守日记(九) 刚才一个大爷颤颤巍巍的走过来,步伐放的平缓,显然身体有些疾恙,现在应该正属于恢复期。 大爷跟我说,今年他周岁76,步履蹒跚的原因是曾经脑梗了两次,医院,一次在一中心。后面又跟我介绍了一下小区里其他住户的情况,大多数是上了年岁的老人,行动不便。这个门栋从一月份陆陆续续已经走了三个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年前还在楼道里抽着烟聊天,后面就没了。“多高,多壮的一个人啊,就这么没了,肺癌!”大爷说这话的时候,满是唏嘘。 后面大爷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是感慨。他说“人死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的时候遭罪。不过是自己遭罪,亲人也跟着受罪,干嘛许的呢!” “活着有什么劲哪!还不如死了呢!”大爷边上楼边小声嘀咕着。 “别这么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精彩!”我如是说。 “对!好死不如赖活着。”大爷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芒。 社区值守日记(十) 镜头一: 初三学生放学归来,特别规矩,测温,出示健康码。 我问,“我想采访采访你,复课以后有什么感受?” 答:“没什么感受,中考延期了,但还是有点紧张!” 我:“别紧张,中考考的是名次,不是分数。放松心态!加油!” 这时这个可爱的男孩子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想来,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班今年也初三了,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镜头二: 工作伙伴看见小区门口有卖菜的商贩,过去买点菜。我嘲笑她,“看!这就是已婚女人!居然想着买菜!” 而后我看到了山芋,心想,为什么不买点呢?看上去还不错。侧目望去还有玉米,颗颗饱满。又想,买点玉米也不错啊?于是,又买了一兜玉米。 买完以后,后悔不已。我怎么也变成了这种居家的男人?我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走进围城,没有被套牢。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直到看了看,还穿着的秋裤,那个瞬间我明白了…… 镜头三: 一对老夫妇走了进来。大娘一直牵着大爷的手,大爷感觉有些中风后遗症,走路不是特别轻便。 大爷口中一直骂骂咧咧的嘟囔着,“你有嘛话不会好好说是吗?非得嚷!” 大娘表现得有些不耐烦,用喊“塞班”一样的语气训斥着大爷,“测温,别废话!” “你总大儿大女地呲哒我,拿我当孙子了是嘛!”大爷有利的反击着。 其实,这对夫妇我前几天就见过,当时在马路上大娘就用很大的声音斥责着大爷,“你又犯病了是吧?大马路上你不走,别丢人现眼啊!”并用手拍打着大爷的大腿…… 回来的路上,也看到了一对夫妇,夕阳下一前一后的走着。时不时的耳语几句,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 我并不想评判这两对夫妇,只想说,爱情的表现有时候是多元的,不一定前者就是爱之寥寥,后者就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未必是真实的。 毕竟爱情就是这样,让人琢磨不透…… 我的值守任务已经结束了,我竟然有些不舍,在这个社区呆了近两个月,跟一起并肩战斗的同志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革命时期的感情牢不可破,今朝一别,何日是归期? 惜君长风破浪时,勿忘同甘别离歌…… 说了这么多,有感动、有吐槽、有不解......其实最重要是表达一种态度,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肯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也不要怨天尤人,积极地改变它。 如果各个方面有完美了,那还要我们做什么呢?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青春热血的年纪,努力的奋斗,积极地拼搏,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肆意的挥洒自己的汗水,为民族和国家的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不认字的知识分子 封面 摘自网络 文字 不认字的知识分子 请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