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相关问题把握标准发布

袁隆平院士从跌倒到去世仅2个多月!为什么它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

再不打疫苗,你可能会遇到这些“麻烦”

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指南

所有人,你有一份新冠疫苗接种宝典,请查收

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至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

1.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至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2.穴位的前世今生

穴位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早期人们只是在病痛的局部作为刺灸的部位,即“以痛为腧”。当时既没有固定的部位,也无所谓穴名。后来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才把某些特殊的“按之快然”、“驱病迅捷”的部位称为“砭灸处”。例如扁鹊治虢太子尸厥,取“三阳五输”;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中说的“阳土于环二寸而益为一久(灸)”,这说明早在战国初期已经形成了穴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一书,系统地论述了穴位的位置、名称、分经、主治等内容,从而为腧穴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的又一典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俞募穴、原穴、五输穴均有所阐发。晋代中医家皇甫谧编纂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全书共一百二十八篇,其中七十余篇专讲穴位方面的内容,对穴名、别名、位置、取法、主治等都作了全面的论述。并对穴位的顺序进行了整理,头面躯干以分区划线排列,四肢以分经排列。因此,该书集晋代以前针灸学的大成,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代中医家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发展了腧穴的配伍,并收集了大量的经外奇穴,以及便于实践的足三里穴保健灸等,扩大了穴位防治疾病的范围。宋代医家王惟一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绘有十二幅十二经穴图谱,由当时官府刊行。翌年铸成两具腧穴铜人模型作为教具,为学习点穴针灸提供了方便,给后世针灸教学树立了典范。元代医家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三卷,始将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并把全身经穴按《灵枢·经脉》循行顺序排列,称为“十四经穴”。明代针灸家杨继洲著写《针灸大成》十卷,汇集了明代以前针灸医籍中的精华,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清代针灸不如明代昌盛,鸦片战争以后,针灸日趋衰落。

3.针灸的适应症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并建议在全世界推广应用针灸治疗43种病症。年又将这43种针灸治疗适应症更新为4类种病症。近些年,中国学者对针灸病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对16类种病症可发挥治疗作用。在中国,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疾病为:

  (1)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中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癔病、癫痫、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外伤性截瘫、臂丛神经痛、外周性神经损伤、头痛。

(2)呼吸系统病症: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3)消化系统病症: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腹泻、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胃酸过多症、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贲门痉挛、细菌性痢疾。

  (4)妇科病症: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不孕症、盆腔炎。

  (5)循环系统病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6)皮肤科病症: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

  (7)内分泌系统病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8)骨关节和肌肉结缔组织病症: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

  (9)五官科病症:慢性鼻炎、咽炎、结膜炎、鼻出血、牙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耳源性眩晕、视神经萎缩。

  (10)泌尿生殖系统病症:阳萎、前列腺炎、慢性肾炎。

  (11)儿科病症:小儿遗尿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12)外科病症:胆石症、肠梗阻。

4.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1)在过于紧张或者饥饿状态下,一般并不建议针灸。

(2)如果在怀孕期间不建议进行腰部或者腹部的针灸。

(3)小儿针灸,不建议留针。

(4)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建议针灸。

(5)有皮肤感染或者肿瘤的部位不建议针灸。

(6)在患者的背部不建议针灸直刺过深,防止损伤内脏。

(7)老年人或者初次针灸的患者建议卧位针灸。

感谢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杨爽大夫供稿

温馨提示为了每早6:3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将全科前言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重磅!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相关问题把握标准发布

2.“我这种情况到底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更详细的指引来了

3.QA

关于新冠疫苗最新最全问答汇总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方案(版)

5.关于幽门螺杆菌(Hp),这是一篇最全最好的科普!

6.最新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年版)》

7.中央:医疗服务价格大改革来了!

8.家庭医生有“特权”:您知道是什么吗?

9.卫健委:个体诊所不得接诊、收治发热患者!基层疫情防控七大要点!

10.权威发布

医疗机构如何发挥哨点作用?

11.永不放弃的治疗,是最好的治疗吗?

12.

所有人,你有一份新冠疫苗接种宝典,请查收13.你是如何一步步养成糖尿病的?

14.百年协和

协和院长:协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5.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指南

16.再不打疫苗,你可能会遇到这些“麻烦”

17.袁隆平院士从跌倒到去世仅2个多月!为什么它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zl/111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