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意思是说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再加上肝主筋,肝伤则易致筋脉失于濡养,容易产生颈肩腰腿疼痛。所以春季是肩颈腰问题高复发的时候,在此分享肩周炎的调理方法。 一病因在中医看来,肩周炎是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研经言·用药论二》中指出——“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六腑以通为用,与痛处贴膏,祛风之法,风之祛除,疾则愈也。”中招后胸肩关节除了疼痛,还会变的僵硬,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也被称为冻结肩、肩凝症。 除此之外,随着身体的衰老,阳气的不足,气血循环差,关节得不到濡养,慢慢会发生一些退行性的改变;再加上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产生慢性的劳损,所以多发生在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中,因此又称之为五十肩。而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还有一种肩膀疼痛,是由于心肺问题引起,主要以疼痛为主。这种肩膀问题的人在自然的走路中,其右手摆动很自然灵活,而左手仅能摆动一半,而且表现僵硬不灵活,甚至有的不能摆动。而且患者会伴有胸闷、心慌、心率不齐等心脏病症状。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1、疼痛:严重者稍一触碰即可疼痛难忍,夜间疼痛尤重或夜不能眠或半夜痛醒,多不能卧向患侧,疼痛可牵涉到颈部、肩胛部、三角肌、上臂和前臂背侧。 2、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受限,严重者不能完成提裤、扎腰带、梳头、摸背、穿衣和脱衣等动作,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 3、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明显。 面对这些肩周炎,调理的方法有很多,但今天我们分享铁镜推拿跷踩术调理肩周炎(肩痹痛)的方法,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一步:术者用脚后跟开患者的极泉穴 注意要点: 1、患者平躺,轻轻扬起肩膀,不是很严重,能过头顶最好,比较严重,仰到最大程度; 2、肩部下用枕头垫实,另外手臂,肘,手腕均垫实,不能悬空; 3、术者用脚后跟踩患者患侧腋窝下的极泉穴,力度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为宜,由轻到重,慢慢加力; 4、患者感觉:应由后肩胛部开始酸麻胀慢慢反应延伸到手肘以下为宜,体内湿寒中的情况,甚至有的手指有凉气、寒气从指间冒出的感觉,要是患者能忍受至凉寒之气消失最好; 5、术者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能承受得情况下多坚持一会,效果更佳,实在不行,术者再慢慢起脚; (切记:踩得越久抬脚越慢,否则会伤气血,患者会感觉不舒服) 欢迎点击视频: 第二~四步:术者双脚平采患者手大臂内侧 注意要点: 1、患者平躺(或侧躺),伸直手臂,手掌朝上; 2、术者双脚平踩患者的肩周关节(靠近手大臂上侧处),一脚肩周关节,一脚大臂,双脚紧挨着,上脚时提一口气,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由轻到重,肩周反复多次跷踩,疼痛减轻为宜,位置以大胳膊中间为主; 3、时间: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而定,特别虚的、怕疼的患者,可以站一会,下来休息一会再上去站,然后反复多次跷踩大臂,脚底感觉变软为宜; 4、患者感觉:肘以下(手小臂,手掌)酸麻胀越来越明显; 5、术者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轻踩,脚上下浮动不要太大,根据患者承受情况,明显的疼痛,术者立刻静站不动,患者疼痛减轻,再跷踩,反复多次跷踩; 6、术者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跷踩至小臂(跷法和大臂一样,反复多次跷踩),一直跷踩至手掌末梢止; 欢迎点击视频: 第五步:术者双脚平采患者手大臂外侧 注意要点: 1、患者平躺(或侧躺),伸直手臂,手掌朝下; 2、术者双脚平踩患者的肩周关节(靠近手大臂上侧),此时是跷踩手大臂外侧,一脚肩周关节,一脚大臂,上脚时提一口气,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由轻到重,跷踩外侧比较疼,应反复多次暗踩(脚上下浮动不要太大,脚动一点就行),疼痛受不了,下来站一会,再重新站上去,可以承受再踩几下,站一会,疼痛减轻为宜; 3、时间: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而定,特别虚的、怕疼的患者,可以站一会,下来休息一会再上去站,反复多次跷踩大臂,脚底感觉变软为宜; 4、患者感觉:手小臂酸麻胀越来越明显; 5、术者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跷踩至小臂(跷法和大臂一样,反复多次跷踩),一直跷踩至手背末梢止; (温馨提示:跷踩完后,抻一下手掌跟关节及五指关节,捋顺气血更佳) 欢迎点击视频: 第六步:术者用脚踩患者患侧肩贞穴附近 注意要点: 1、患者侧躺,这个非专业跷踩者,初期建议先用手或肘按揉; 2、患者此时是侧躺,主要跷肩后肩贞穴附近,一脚踩胯(作为支点),一脚踩肩贞穴附近的肌肉(筋),上脚时提一口气,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由轻到重,反复多次跷踩,疼痛受不了,下来站一会,再重新站上去踩,可以承受再踩几下,站一会,酸麻胀痛为宜减轻为宜; 3、时间: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而定,特别虚的、怕疼的患者,可以少踩一会,下来休息,一会再上去踩; 4、术者跷踩脚下的感觉像是踩圆气球一样,因为胸腔主要是由人体的气固摄住的; 欢迎点击视频: 第七步:术者用脚跷踩患者后背天宗穴附近 注意要点: 1、患者卧躺,术者用脚跷踩患者后背天宗穴附近; 2、术者跷踩患者后背找最酸痛点,一般是天宗穴(最厉害),因个体原因,也会在别的点上; 3、患者此时感觉是酸痛胀疼,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由轻到重,反复多次跷踩,疼痛受不了,或者患者憋气、喘不过气的,应下来站一会,让患者缓一缓,再重新站上去跷踩,可以承受再踩几下,患者酸麻胀痛为宜减轻为宜; 4、时间: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而定,特别虚的、怕疼的患者,可以少踩一会, 5、操作难度大,非专业跷踩者,建议用手法按揉; 欢迎点击视频: 跷踩后一般会感到比较轻松,缓解疲劳;有发热或者微微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体虚的人踩跷结束后可能会有疲乏感。这都属于正常现象,过后都会自行消失。 铁镜推拿跷踩术 铁镜推拿跷踩术传承人---刘学峰 铁镜推拿跷踩术是密不外传的一种中医治未病的理疗方式。 根据中医的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和当代医学各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变化为基础理论指导,通过运用各种不同脚法的技巧动作在人体表面进行轻柔、稳重、均匀持久而又灵活的操作,给予机体适当的良性物理刺激,从而激发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改善组织之间的关系,使肠道畅通、气血周流(循环)、营卫调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整体功能的协调,消除各种疾病。针对各种内科,外科,男科,妇科等问题及运动损伤,风湿骨病,慢性病,疑难杂症等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按摩古称按跷,“按”字从手,“跷”字从足,古时之按跷是手和足并重的,按、跷是分别用手、足作为手段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铁镜推拿跷踩术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双足在背部及四肢部位踩压、揉搓、滚动等,来弥补手之不足,使作用达到深层肌肉。作为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踩跷疗法逐渐成为医疗保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铁镜推拿跷踩术的特点: 1、跷踩术更适用于肥胖和感觉迟缓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体重超重,体型肥胖,其脂肪层和肌肉层较厚,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手力渗透不够,很难达到治疗所需层次,此时可用跷踩术来弥补其不足,提高疗效。 2、跷踩术较之推拿更有利于把医者全身重量运于双足,加大了对病人所施术部位的刺激,起到更好的疗效。 3、跷踩术多应用于深层软组织、深层神经及关节缝隙中的疾病。 4、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手法治疗后,处于恢复期,这时比较适合运用跷踩术。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对按摩力度的适应均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手法治疗,患者已较受力,这时施以跷踩,患者会感觉力量渗透至患处,更有益于早日痊愈。 5、跷踩术以面为主,即施力面积比较大,作用较能渗透,而手法按摩以点为主,这样适当施以踩跷,可做到点面结合,表里统一,从而提高疗效。 6、跷踩术注重形、气、意三者的结合。 形即体形,也就是人体的力和量; 气乃由息调而充,可调整阴阳,畅通经脉; 意者意念,神明也可调动气、血和功力的运行。 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锻炼,使形、气、意三者紧密结合,则可炼精化气而生神,施治疾患,提高疗效。 跷踩术是中医的外治法之一,用足踩踏肢体的一定部位,常用十六脚法有:“揉、压、切、蹬、点、推、抹、拨、摩、滑、搓散、分推、击打、小碎步、跷法、趾行法”等技巧动作,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踩跷20分钟相当于徒手推拿40分钟,且具有作用面广、作用力大、作用部位渗透、刺激强、疗效稳定、可与手法推拿治疗相互补充的特点。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翻译过来就是: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生活比较安逸,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跷的方法。所以导引按跷的治法,是从中央(广义的中原大地)地区推广出去的。 (两千年前和现在的社会一样的生活情景,在这种生活工作环境下,不光是古代“中央”(中原)这个地方,生活水平提高了,全球人患这类疾病的人更多。) 自身进行呼吸或功法练习导体令柔,导气令和,称之为导引;由他人操作以导引气血运行的称之为按跷,“手摩为之按,足蹑为之跷”,是故按字从手,跷字从足,“按“引申为现代的推拿学,“跷”即为现代之称为跷踩术。 跷踩术广泛应用于人体功能性疾病,各脏腑器官的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以及各个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均有很好的效果。包括:神经衰弱、颈肩腰腿痛、痿证;失眠、眩晕;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内分泌紊乱;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并可祛除全身疲劳,四肢酸痛,增加人体抵抗力和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睡眠,促进饮食,调节胃肠功能。对现在人们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也有很好功效。 推拿按摩是祖国的宝贵遗产之一,跷踩术作为按摩的一个分支,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按摩古称按跷,按字从手,跷字从足,古时之按跷是手和足并重的,且按、跷是分别用手、足作为手段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跷踩术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和当代医学各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变化为基础理论指导,通过运用各种不同脚法的技巧动作在人体表面进行轻柔、稳重、均匀持久而又灵活的操作,给予机体适当的良性物理刺激,从而激发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改善组织之间的关系,使肠道畅通、气血周流、营卫调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整体功能的协调,消除各种疾病。 跷踩术跟普通推拿有什么不一样? 跷踩术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受力面大:踩跷时,脚掌、脚跟受力面宽、渗透力强,更易达到“均匀、柔和”之度。 渗透力强:因踩跷的特点,较容易集中医者之力,将作用力渗透至治疗部位深层。 持久操作:人类站立是最能持久的姿势之一,站立中的脚下治疗,能长久坚持操作。 跷踩术的特点与原理 跷踩术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与其他的按摩手法相比,跷踩术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积广、受力均匀、渗透性强等特点。 跷踩术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和当代医学各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变化为基础理论指导,通过运用各种不同脚法的技巧动作在人体表面进行轻柔、稳重、均匀持久而又灵活的操作,给予机体适当的良性物理刺激,从而激发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改善组织之间的关系,使肠道畅通,气血周流,营卫调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整体功能的协调,消除各种疾病。 1.形态学变化: 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促使髓核产生形态变化、调整解剖结构位置异常、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解除滑膜嵌顿,滑利关节、减轻肌紧张,消除肌痉挛。 2.组织学变化: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促进排泄、消除水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营养、提高免疫、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踩跷疗法适用于深层软组织、神经、脊柱关节等 3.跷踩时间: 跷踩时间一般30-90分钟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客户情况来定。 4.踩跷适应症: 跷踩术主要适用于各个系统的功能性病变。对四肢及肩背关节疾病、肌肉劳损及疼痛、神经紧张、内分泌失调,以及内、外、妇科和杂病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跷踩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儿童和年老体弱者;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 严重的骨质疏松、肿瘤患者; 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肝炎; 出血性疾病;极度疲劳者;患者饥饿时及剧烈运动后,推拿时需防止晕倒; 孕妇、月经期(腰腹部禁用踩跷疗法); 减肥跷踩建议最好是在餐后2-3小时进行,空腹跷踩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中医踩跷疗法 人体的12条经络类似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因为经络是个天然大药库,穴位就是大药,针和灸甚至按摩都是药引子,能经常刺激穴位,调动人体自身药库中的药,减少对外在药物的依赖。 中医踩跷疗法主要是用双足动静结合、节律性、虚实结合踩踏四肢12条经络循行部位及人体背部,刺激穴位以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与此同时还会加快人体末梢血液循环,促进远端血液回血,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处在良性循环中,另外在跷踩过程中,淋巴系统也会得到良性刺激,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加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zl/100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