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去触摸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脉,就会感觉到日光照耀着整个身体,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这才是我们真正少生病,不生病的万应灵丹。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公孙,内关:对用于心痛,胃脘痛,痢疾及其他消化道。后溪,申脉: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肢体活动困难及精神神志等病。哭泣,外关:多用于耳鸣,耳聋,眼病,腿肿,偏头痛,高血压等症。列缺,照海:多用于言语不利,咽喉炎症和更年期综合症。1.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主治功效: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照海穴在内裸尖正下方凹陷处。照海穴释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注意;摁的时候要闭嘴不不能说话,等你感觉有津液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咽下去,否则就不灵了。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蹺,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有滋肾清热,同调三焦之功,即补益又清热,点揉这个穴位即可以调理阴蹺脉又可以调理肾经,可谓一举两得的妙法。2.申脉穴—申脉别名阳蹺,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蹺。在足外侧部,外裸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经和外罗动脉,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裸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3,内关穴—为手瘚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腑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益血,安神养颜之功。调心养心,气血充盈才是真正的养颜之秘。4,外关穴—为少阳之络,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主要功效:可预防老年人听力下降,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等症状。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这个穴位淤阻的时候,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告诉一个中医耳科里的方法:就是仙吸一口气,捏住鼻子,闭住嘴,然后用力向两个耳朵的方向鼓起。此时耳朵里会39;39;轰隆”一声,这是塌陷的耳膜回复到正常位置时产生的声音,瞬间听力就恢复常态了。还有人的身体虚弱,反复感冒,有事感冒好了以后也容易造成耳膜塌陷,耳朵出现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调理。关外穴在临床上还有另外的妙用,经常将它用于治疗即兴腰扭伤。外关通于阳维脉,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所以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还对关节炎,颈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取这2个穴位治疗疾病时,要先看体质。如果体质比较虚弱,不建议用单纯的按摩学位的方法来治疗,而仙要补脾胃,再行穴位疗法。使用外关穴时,最好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瘦自热垂下来,这样按揉下去能让气血运行顺畅,使三焦经的阳气分布于人的体表,功效更佳。5.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督。有宣肺散邪,通调经脉之功。主要功效:可迅速缓解颈椎突发性疼痛;主治落枕,偏头痛,口眼歪斜,对感冒,哮喘,咳嗽,牙痛等有辅助疗效。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疗效。人的身体可以说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自身就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一般的小病痛过休息,自己就能调节过来。列缺穴在桡骨芭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上。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的凹陷处,便是该穴。按摩列缺穴时,双手宜轻握拳,拳心向上,轻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柔。按摩时该穴有酸胀或疼痛感,以酸胀感为好。 6,后溪穴—统治一切劲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shu)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主要功效;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它可以直接通道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会穴里面很重要的已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养生保健时只要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点柔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人们以为近视仅仅是由于眼睛离书本或电脑屏幕太近所致。其实不尽然,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时,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弯了,人的精神也没了。人体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而是被错误的的姿势消耗掉。眼睛也需要靠阳气来温煦,仅仅是眼疲劳,可能不能导致近视,真正导致近视的是,眼睛在缺少阳气温煦的情况下过度疲劳。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椎。7,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络穴位,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同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主要功效;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泻,痢疾等胃肠病有辅助作用。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叫什么,《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此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与冲脉相通。脾主土,在人体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谙合统御之道。公孙穴是脾胃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道家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胃。脾统血,主运化。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事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后跟,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在自己的公孙穴了。8,临泣穴—临泣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要功效;可治疗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等症。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的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哭泣穴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身体有湿的朋友,还能通过点揉此穴起到祛风除湿的效果。林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的功能。平时点揉此穴,如果感觉疼痛,就有爱注意一下胆囊是否有息肉或炎症。最常见的是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这饿时典型的少阳病,体内有热,可以临睡前点此穴。如果有气喘的人,也可以点此穴。 (感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