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动力为代表,改变的是“人类使用工具”的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电器的动力和动能为代表,改变的是“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代表,改变的是“人类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而这一次——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新智能技术、新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将要改变的是“人类自身”! 视频:未来将改变人类的一切 本书是为年《未来50年》中文版所写的推荐序。 ~年期间,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让全世界忧心匆匆,迫使人类最聪明的大脑,开始思考人类的未来。《未来50年》正是这样一本由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国家领导人的“和未来的对话”。 虽然10年时间过去了,本书还至少领先于世界40年。10年前,本书就预言了“奇点到来”;“人脑下载”、“量子纠缠”、“物质传真”、乃至“人类永生”等等......,这些当年看起来令全人类莫名惊悚的“黑科技”。 其中,有些预言刚刚看出端倪,而多数预言还远远超出今天人类主流社会的认知;然而,10年时间过去,人类社会的主流认知,的确获得了一项了不起的进步,就是:“人类应当以最开放的精神,宽容变化、宽容未来”...... 《未来50年》序:技术进化和文化进化 林永青,未来哲学家 未来之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之中国也是如此。 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是人类面临的诸多“危局”或“机会”之一。墨子在多年前说“志不强者智不达”,人类拯救和完善自身的武器是持续乐观且坚定的精神,和不断进化的知识。 “今后50年的世界可能更接近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未来学家’想要我们相信的那幅图景。”杰拉德斯?图夫特教授是荷兰理论物理学教授。他因为赋予粒子物理学以更坚实的数学基础,而获得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创造了“地球村”概念的新媒体人麦克·卢汉,也认为“技术就是社会”,本书数十位荣膺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和世界领袖们就是“给我们带来未来的人”。本书序言这样宣示:“这本书是由带给我们未来的人,向我们描绘的未来”。 不仅如此,“行动比知识重要”(德鲁克语),这是一本写给未来领袖和未来精英们的书(预测未来、投资未来)——先创造信心,再创造知识,再创造未来。 今天,这个世界的变化比任何人、包括科学家们的预料都更快。冰川正在融化,海平面正在上升,河流和湖泊正在干涸,“从澳大利亚到阿拉巴马的土地正备受干旱之苦,下一次卡特里娜飓风似乎近在眼前”。(桑德拉?波斯特尔是美国政府全球水政策项目主管;年和年的Pew自然资源保护学者获得者) 但变化似乎才刚刚开始,骤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像那只选择呆在水锅里的青蛙,随着温度逐步上升,是否最终无法逃脱这场由渐进变化所引致的灭顶之灾?” 所幸的是,变化带来的冲击与震撼正在迫使人类恢复理智。如果我们还想求得生存,现在是时候跳出陷阱了。 1、历史就是未来 未来不是决定论的,正如历史不是决定论的。“我们所处的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思想的结果”,因此佛家始祖释迦牟尼说,“圣人畏因,凡人畏果。今天的观念就是明天的世界。” 身为凡人的邱吉尔也说,“我们用意志创造了身边的宇宙”;还有亨利·福特,“无论你认为自己有没有能力,你都是对的。” 卡尔·波普尔,被爱因斯坦、罗素、哈耶克、索罗斯等名人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他坚持:“历史部分地取决于我们的观念,比起历史具有内在的、不可抗拒的规律的观念,或者认为我们是历史木偶,或者超人历史力量的受害者,都远为‘有意义’和‘高尚’。 给予历史一种意义,即我们向自己提出任务,把这一点看作是一种挑战,来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使未来的历史具有意义”(《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波普尔的历史哲学是多元论的,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灾难的他,对狂热主义深恶痛决。但是他也提到了偶然性和思想观念的相互作用。 “一个历史预言是否会实现既不是方法的问题,也不是智慧或直觉的问题,它纯粹是偶然性的问题。这些预言是任意的、偶然的、非科学的。 但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很可能取得强有力的宣传效果。比如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著),西方就会没落。幸运的是,我也还有一些能够用正确观念来反对错误观念的时机。” “我们到了年地球北半球的春天—— 地球上已经繁衍生息了超过亿的总人口,人类已经在火星建立了新兴聚居地,并在土卫六建立了科学前哨基地…..全球变暖局势已经给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人们不得不搬迁到内陆地区。许多地标性建筑已经淹没于茫茫大海…..全球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淡水危机,海水淡化产业遂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业门类….. 全球电网已经完成一体化,人类也已经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风能及核能,如此方可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用来连接地球和火星的星际互联网已被不断深化拓展,人类还渐渐制造了不少经久耐用的探测飞行器,并执行了许多与附近星球相关的空间任务。…..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任何语言进行交流,同声传译总会自动进行…..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直接对家里和办公室里的设备喊话,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将我们的自然语言转化成各项指令…..”(温顿·瑟夫是Google副总裁,“互联网之父”。) 2、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人脑 “想象一下这个古怪的事情:一只鸡长着鹌鹑的脑,像鹌鹑一样点头,像鸡一样叫。一位患了帕金森综合症的70岁老人,得到了一点猪的大脑后,立刻就能出去打高尔夫球了,看不出一点儿猪的影子。”(《未来50年》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科学事实。 同样,今天的人类情感和伦理所无法接受的事实是,未来25年左右,人类的大脑将可以植入记忆芯片。有更大胆科学家预言,20~30年以后,人脑的信息和记忆可以下载到你的电脑硬盘…..(ExtremeFuture,.JamesCanton,)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互联网早在多年前就由约翰尼斯·古腾堡的人“发明”了。然而在近代著名的“博客作家”出现前,他的技术未被重视。这个博客作家就是马丁·路德,他首次将古藤堡的印刷术成就于一项杀手级应用,即宗教改革运动。 人们因此可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弱势群体或中间群体可以从中受益;另一“博客作家”就是约翰·洛克,促成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年许多“博客作家”开始维护美国宪法的尊严。普通市民成为业余记者,披露了许多腐败丑闻,随后主流媒体才开始跟踪报道。 这就是美国人民利用“国会百科”实现辅助管理国家的开端;年以前,历史一直都是由手中握枪的胜利者来书写的。而从那一年开始,客观的历史将被逐一记录在“维基百科”上。(克雷格·纽马克是互联网的开拓者之一) 信息技术最令人惊异之处在于逆向工程的出现和人类智能的拓展。人类已经对人脑中的20个区域进行过模型分析和仿真,包括听觉皮层、视觉皮层和小脑(关系到人类的技能形成)。 对大脑皮层(抽象思维能力)雄心勃勃的仿真正由IBM公司进行着。约20年内,我们将拥有更精密的模型和仿真技术对人脑中的数百个区域进行分析;我们还能将这些仿真技术用于廉价的计算机之上,它们将超越人脑的计算能力。 远不止如此。我们对人性将有更深的洞察,自人类开启那些进化程序后,这将成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如今人工智能程序已经完成数百项过去只能由人类来完成的任务。 智能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心电图诊断、医学图像处理、财务欺诈自动检测、数十亿美元级的日常投资决策、产品设计、即时存货维护、自动化工厂的产品装配、智能武器制导以及其他数不清的应用。 未来25年内,这些技术将那些人类仍然占优势(主要是模式识别能力)的智能与机器智能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 不仅是人工智能,人类可能正在创造一种新“物种”。最新一代的神经系统移植技术,使患者在体外即可更新他们脑部的电脑程序。人类已经拥有血细胞大小的设备来实现复杂的功能,诸如在人体血液中搜寻和消灭癌细胞。 20年内,这些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能从内部保障人类的健康。它们将通过毛细管与神经元相合,以“非入侵”的方式进入人脑内部。 人脑中数10亿广为分布的纳米机器人将深入神经系统内部,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虚拟现实经验。人类将直接扩展自身的记忆、模式识别功能、认知官能以及人类智能的所有方面。由于类似于“摩尔定律”的生物加速法则的存在,人类智能中的“非生物范畴”将呈指数级增进,尽管生物属性将继续有效地存续下去。 我们还将是“人”吗?这个答案将取决于你对“人”的定义。 3、能源、人口问题、地球环境 到年,我们将会有更多清洁的发电方式。例如:更小更先进的核反应堆,它们附带有自动防故障装置,而且仅产生极少的核废料,并将在全世界得到普及。 从太阳、海洋和地球深部捕获能量的可再生发电机将进一步增多。煤炭仍将是很多国家的基础能源,如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发电站还是要用到很多的煤,但是新材料和更高的蒸汽温度将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克劳德?芒迪,联合国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国石油协会前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人们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也将被捕获,然后安全地存储到海底的地下水库,而不是排泄到大气层中。其他污染物,诸如硫磺和氮气,也将被移除。当然还有许多人们闻所未闻的技术,从今天起8~10年左右的时间开始,人们将无法学习2年前的技术,因为可能2年前该技术还不存在。(《TheUnknownFuture》,) 人类的生活也将继续与水资源密切相关——水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良好的健康状态、充裕的粮食、安全的居所、稳定的生计、快乐的消遣、振奋的精神、与邻和睦——这些人类的美好生活都离不开水。 有足够的供全体人类需要的水吗?水是清洁的吗?水的分配是否公平?水有被合理使用吗?如今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地区,答案都是否定的。然而,如果我们依旧安于现状,当前的这种糟糕趋势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水管理将更少地涉及水管、水泵和混凝土浇灌,而更多地与创意、创新和创造有关。水政策将从竞争走向合作。世界各国将认识到,他们可从健康且管理灵活的水域中达成共赢,否则,相互争夺只能导致共同的悲剧。 生态专家将促使全社会关爱自然基础——湿地、漫滩、森林流域——在为人类提供清洁水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自身、以及鱼类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基于人类当前的“碳交易”的经验,一切资源服务都将在未来衍生出相应市场,包括土壤、水、空气(碳和其他元素)、阳光和授粉。通过这些交易机制获得的经济收益将被用于全球性的生态恢复机制。 生态经济学已成为一门主要学科,包括完整的全球生态核算和会计体系。可持续发展得到强调,消费格局将置于新的全球性条约的约束之下,以遏制原料的开发利用。 世界人口是决定接下来50年人类的道路的大趋势之一。虽然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将会降低,但世界总人口仍将继续增加。世界人口截至到目前约为65亿,并且保守估计到年全世界将有90亿人。 大多数的增长来自第三世界的沿海地区(包括中南美洲、非洲、中东、中亚和东南亚)。人口增长既是第三世界国家相对较高的出生率的结果,也与长寿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相对较低的出生率有关。(J?E?卡特赖特将军,奥福特空军基地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官。他负责美军的全球指挥,并控制着关系国家安全目标的美军战略力量。) 在年的世界人口组成中,今天的工业化国家的比例将更小,它们的年龄中位数也将更高。人口增长将加剧对自然资源、食物和生存空间的争夺。一旦处置失当,污染和贫困水平,以及政治与经济不稳定性将会上升。 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好处将进一步从西方发达国家分散出去。中国和印度将变成世界舞台的同等竞争对手,乃至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4、生物学、医疗、和人类基因 未来的生物学主要范式变革是建立在生物学与工程学的结合之上的产业革命。研究者们将学会如何模仿绿色植物在自然中的能量生成机制——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和能量,并产生基于植物生化成分与结构的能流与能量存储器,关键性突破将随之到来。 “人类已经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只需要一点人类的帮助,大自然将能实现自我恢复,还能清除我们排放的垃圾”。(瓦利?穆萨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该联盟聚集着83个国家、个政府机构、超过个非政府组织以及来自个国家的上万名科学家和专家。) 比如人们再不需要购买诸如电话或电脑这样的产品,而是购买“通讯服务和计算服务”。任何事物都将是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的,正如大自然本身。一个人的废物可能是另一个人的资源。所有的厂商都有责任回收他们的产品,其组织将通过可再生企业的网络来实现。在此意义上,与其说是人类在利用新材料,不如说人类在进行新的生物工程。 在新出版的《上帝语言》一书中,遗传学家弗朗西斯·柯林博士认为“科学和信仰不但不是对立的世界观,而是高度互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最大胆的工程读出了人类DNA说明书上的全部30亿个字母。遗传学家弗朗西斯·柯林博士领导了该计划,并担任了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院长。他也是探讨基因组研究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意义的一名领袖。) 知识是理性的、但可能是冰冷的,人类也需要信仰。如莎士比亚所说:“知识是通往天堂的翅膀…..” 50年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完整的自身DNA序列的拷贝。这份拷贝将会结合到高度精确的电子病历里,从这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读取。电子病历甚至会和其他大量的重要医疗资料一起,可能被刻录到已经植入人前臂皮肤下的芯片里。 那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DNA序列信息,将成为一种高效式预防性药物的基础;在婴儿出生前,我们就能预知他或她的体质是否会患上心脏病、精神病以及一系列的其他疾病。 现在还在批评“转基因”的人们,多半是出于无知!——我们甚至在婴儿出生前,就能大致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当然使用这些知识要面临多大的伦理挑战啊!而且这类知识极有可能被企业或政府所滥用;50年后,将有5%到10%的儿童的基因被改造过;主要是在出生前由父母选择基因成为主要的改进方式,科学家的基因改造工程也可能使一部分孩子的基因得以改进。 同样,在过去的30年间,我们在神经疾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的一些可以用于神经退化性疾病。(史坦利·布鲁希納博士,美国神经学家,在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50年后的景象不会是数千万人承受着老年痴呆症和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的痛苦。针对各种疾病的蛋白特异性药物将被创造出来,退化性脑疾病将很快的得到根除。 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50年后心血管疾病将会因为医疗的进步而消失。(亚伦?西查诺瓦是以色列医学教授,他于年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虽然心血管疾病主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是由不健康的饮食与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逐渐引起的。 基因计算和排序的成本每年下降一半,目前已从年的每碱基对10美元下降到1美分。大脑扫描的空间分辨率每年会翻倍。价格不过50美元的手机里都有内置的电脑,并且它要比现在的强大数千倍。基因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的一个子学科。 接下来25年里,我们将亲历其10亿级的倍增。年前摩尔定律将接近临界点,而我们将进入另一个范例:由自组织分子构成的三维电路,在21世纪它将继续呈指数级增进。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都在收缩中,在接下来25年中技术尺寸将缩小万倍。 以生物学和医学为例,有时我们能偶然发现一些有用的化学药物,但总免不了有许多副作用或瑕疵。随着信息程序的调整,现在我们开始理解和仿真生物学。并且正在出现改编这些程序的工具。我们体内就正运行着大量古老的程序:在人类生存环境改变的同时,有个基因随之进化。 在过去年里,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翻倍,并且增长将会继续加速。在10年内,生物工程将比今天要强大0倍。根据美国发明家雷?库兹维尔的模型,(发明家雷?库兹维尔获得过美国国家技术勋章;他出版了新书《奇异点正在临近,当人类超越生物》),未来15年内,我们每个人的预期寿命将增加1岁。这并非意味着人类的永生,因为最终必将出现一个临界点。 5、人类的安全、和平与未来的世界格局 50年后,也许人们停止使用核武器的期间已经长达多年了。“法国和英国都已经完全废弃核军事力量。伊朗和朝鲜虽然曾一度拥有核武器,但也都做了废弃处理,印度和巴基斯坦也一样。 可能除了美国、俄罗斯、中国,其他国家都不再拥有核武器;西方国家和国际恐怖活动继续相伴而生,仍然保持50年前的规模,但已经不再是各国的当务之急。但是,生化武器仍然使人们忧心忡忡。”(托马斯·C·谢林是美国政治学教授,他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因此获得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还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关于阻止核战争的行为学研究奖。)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太空武器的研发竞争与他们的利益无关。对很多人来说,即便他们知道美国每年单单用于核武器计划的预算就有数十亿美元,但他们还是更愿意将这些钱用于健康、教育、清洁水和基础住房,因为这样更能满足他们的实际安全需要。 大多数人追求且最值得我们去追求正是最基本的自由,正如《联合国宪章》所提到的“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人们追求这样一个值得追求的未来——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都能拥有希望。他们追求和平——并不简单地指没有武器战争,而是可持续的和平——他们正在追求人类安全,一个尚未明晰的、甚至很少被彻底践行的概念。 人类安全的最清晰的定义可能来自纳尔逊?曼德拉:“国家安全不再被视为是一个主要的军事和治安问题。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