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贼风》曰:“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胰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 瘀血留在体内对健康危害极大,许多疑难病、慢性病都与患者体内存在瘀血有直接关系。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都称为瘀血,比如“气结则血凝”、“跌打红肿未破皮”等等。瘀血是病理产物之一,又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其成因大致可概括为五点︰ 气滞则血行不畅 情致不畅、郁郁寡欢、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 气虚则血运无力 长期缺乏运动,体能下降。 阳虚血寒而凝滞 过量消耗阳气,过食寒凉冷饮,缺乏户外运动,长期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房事过度、不节制、消耗肾阳无度。 外伤脉络,血不归经 外力所导致的损伤,没有及时地修复暗伤。 寒、热、痰、湿等邪气阻络, 血液或凝涩或壅塞而形成瘀血,身体生理性、病理性代谢产物未得到排出,堆积在全身各处。 瘀则不畅,中医认为百病生于瘀,血瘀会导致脑梗塞、中风、老年痴呆、脑萎缩、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妇科、男科、五官科等疾病,可以说“瘀”为万恶之源,身体各处疾病究其源头都可能与血瘀有关,因为人体无非是“气血”二字,那么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有血瘀症状以及其轻重呢? 血瘀的明显特征表现 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皮下紫斑,渴不欲饮,肌肤甲错,腹露青筋,静脉曲张,皮肤出现丝状红缕,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拔罐刮痧出现颜色紫黑情况。 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腹内者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的特征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或妇女血崩、漏血。 从临床表现来看,血瘀症状的显现还是带有一定的严重性的,想必此时血瘀症状者的身体早已有所不适,那么血瘀会给身体带来哪些问题呢? 头部血瘀 过性的、短暂的眩晕是脑部血行不畅的早期症状,轻者会引发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重者则有患帕金森、老年痴呆、脑中风甚至是猝死的风险,再往下发展就会出现肢体麻木、舌头不灵、失语、不明原因跌倒、昏迷等严重症状,其次血瘀也会使得血管垃圾变多,血流不畅,容易发生缺血型脑中风。 另外血瘀者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等情绪,血瘀病人血管会变硬、失去弹性,在情绪激动、发脾气时,一时血往上涌,会产生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此时血管血压骤升,很容易发生出血型脑中风。 头部血瘀的本质原因其实就是头部缺血、缺氧,建议勤梳头及药浴洗头。 心脏血瘀 高血压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心脏血瘀,因为血压持续升高会使得血管弹性减弱,造成血管壁脆弱,黏膜损伤,最终导致心血管血行不畅,心脉瘀阻。心脉瘀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气短,胸闷气短是也心肌缺血最早期的表现。心脏血瘀会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心脏血瘀对生命等威胁是相对严重的,如果有心脏血瘀的症状可千万不能忽视不管,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心脏血瘀者建议坚持疏通心包经、心经、肺经穴位,可逐步探查痛点做重点疏通。 肝血瘀阻 肝血瘀阻的早期症状主要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中晚期会胁痛、肝区痛,面色薰黑,肝掌(手掌泛红,有瘀斑),恶心呕吐等。其常见原因为吃的好动的少。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膏粱厚味易伤及脾胃,久而久之运化失调、痰湿内生,再加上运动少,使得血液长期静止在肝脏,不能有效运行,从而导致肝血瘀阻。 肝藏血,有调解周身血量的作用,如果肝血瘀阻不能及时输送血液,会出现鼓胀、胁痛、积聚之类的疾病,就是脂肪肝,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血瘀阻患者建议可以疏通两肋、心肺经以及肝胆经穴位。 宫区血瘀 如果女性脸上黄褐斑较多可能暗示其身体存在血瘀症状了,女以血为贵,女性气血不能畅行的时候就会表现于面部,产生瘀斑。女性宫区血瘀会引发众多妇科疾病,比如痛经、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常见妇科疾病。 宫区血瘀患者建议多进行腹部、臀部群罐祛浊及艾灸、刮痧辅助。 既然血瘀会给人体带来这么多问题,严重危害人体对健康,那么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血瘀症状呢?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刺血疗法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畅通血脉方面优于针灸和推拿及其他养生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血脉瘀阻,刺出一定的血量即可达到非常好的疗效。刺血疗法刺法多样,专业性要求较强,建议找专业人士并且确认禁忌后再进行,不要擅自进行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林改错》卷下。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 主治:主治少妇寒凝血瘀证。症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抵挡丸 《伤寒论》:“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组成: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主治:太阳经症,活血化淤强效药。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症。此外,如丹毒、红丝疗、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以上几种为比较常见的可以改善血瘀病症的方法,无论是采用中医外治法还是服用中药调理,都应找专业人士获取专业的方法来治疗,其次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也要注意,如果不从根本上作出改变的话任何方法的配合治疗都会显得乏力,血瘀对于人体的伤害是广泛而严重的,血瘀相较于普通的经络不畅是更为顽固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否则长此以往会引发身体各个方面的疾病,治疗起来周期也会拉长。 长期招收学员培训技术 学习内容 线下学习:拔罐、刮痧、艾灸、经络疏通、肠胃推拿。(操作步骤、核心原理及辨证思路) 线上学习:中医基础、长期代教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