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它的可怕之处在于,随时会对我们的身体器官发起“攻击”,身体所遭受的痛苦真实存在,医院,却什么也查不出来。 21岁的表妹,因为心脏抽搐疼了几下,很恐慌,接连几天,她总上网搜索症状,网友说心脏病、动脉瘤什么都有。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么,“有病千万别问度娘,稍不注意就把自己送起走了。”她被吓得够呛,每天惦记着自己的小心脏。 医院给出的指标一切正常,她也坚信一定是身体出了问题,医院两个月下来,奇怪的疼痛毫无缓解,还添了胸闷、气短的毛病。 1 对于这种“奇怪的病”,历代医生都为之头疼。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小故事: 在徐州城,一位姓徐的老人误以为自己吃了虱子,总感觉肚子隐隐作痛,她听人说虱子命长,热不死也冻不死,到处乱钻,越想越怕,逐渐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儿子安抚母亲、为其开药,却毫无疗效。没几天,徐老太便面黄肌瘦,卧床不起。 华陀听闻,走到徐老太的床边说:“老夫人,不妨事儿,你得的是‘虱心痛’。我这里有呕吐药一副,你吃下去把虱子吐出来,病自然就好了。”接着,华佗偷偷从口袋里摸出一只死虱子,悄悄放在痰盂里。果然,老人一看虱子被吐出来了,此后吃得香,睡得安。 现代一位医生碰到过这样一位病人: 当时她所有的症状和胆囊炎一模一样,为她注射止痛剂,甚至在她病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但始终没有治愈她的疼痛,最后才发现,引发疼痛的原因是是儿子前往部队,情绪紧张导致的。 其实啊,这些故事里的人们,都在被“神经官能症”困扰,用医生的话解释,是被不良情绪吓出来的毛病。 “神经官能症”也叫“情志病”,说白了,类似心病,它特别喜欢盯上“小心眼、一根筋、好面子、想不开”的人。 比如,我们在生气愤怒后,为什么胃部会隐隐作痛呢? 一方面,胃部的肌肉正在被情绪“攻击”,引起消化道痉挛。另一方面呢,身体里的胃酸持续分泌增高,长期下来就形成了胃溃疡。在中医上,我们叫做“肝气犯胃”,单治疗胃是没有用的,必须疏理肝气。 另外,常感到不如意、好强的人,容易得偏头痛。因为头两侧就是我们的肝胆经,肝主情志,情志不畅时,自然肝胆经不通,引发头疼。 女人生气不消,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的概率就很大。有调查显示,女性80%的疾病都是被气出来的! 所以,当你觉得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医院的各类仪器检测不出任何异常时,你可能并不是真正地生病了,而是情绪出了问题。在中医上,就是说,你的肝气没有办法疏泄,在体内造成了气滞血瘀,从而发展成疾病。 此时,一些没有从事过中医的人,对于这样的说法,又有异议了,他们认为,精、气、神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都是无稽之谈。 曾经有一句话说:“中医不是科学,是哲学。”所以没有必要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中医。 2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气等心理因素不仅能引起心理疾病,更会扰乱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有一个医案,至今让医馆里的医生津津乐道。 曾有一位女患者来门诊处就诊。她冲到医生面前,用高亢的声音说:“我这里痛,请您帮我治好吧!”这位患者双眉紧锁、面色苍黄,形体瘦削,边指着自己右胁部的位置,边坐下来。 她说,“我这个情况,已经好几年了,做了好多检查,药也吃了一箩筐,一点效果都没有。”医生问得仔细,患者一边诉说,情绪慢慢平稳下来,开始讲述其坎坷的就医史,说到伤心处,不免潸然泪下。 这是一种情志疗法,像接受心理医生疏导一样。 这一做法出自《素问·移精变气论》,意思是说,要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以同情的态度,使病人如实地吐露真情,将谈话转为治疗疾病的“利器”。 接着,医馆医生拿出一块儿砭石,沿着患者的足厥阴肝经刮痧,逐渐那块儿的皮肤变成了一团紫黑色。女患者突然大哭起来,哭完之后,似乎觉得没有那么疼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和心理疏导,身体慢慢好转。 原来,她的疼痛主要是是肝气郁滞。 我国古籍中有不少“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理论和“情志相胜”的治愈故事。 当然,不良情绪不都是“坏人”。医学研究表明,短暂的压力,能连续数周提高免疫力并催生抗癌分子,但如果压力持续时间过长,我们的记忆力就会衰退,免疫力下降,过敏症状会加剧2至4倍。 该怎么与情绪良好相处呢? 3 “情志病”重在疏肝,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肺,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过惊伤气。 比如:范进中举 “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范进寒窗几十年,终得中举。却大喜过望,先是昏厥,苏醒后发疯。 这就是‘过喜伤心’,意思是说高兴、欢喜这种情绪如果过度,对心是有损害的。而心主神明,也就是说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范进就是因为高兴过度导致神明不清、思维活动功能紊乱而发疯。 那么范进恢复正常是靠老丈人胡屠夫一巴掌给扇醒了,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是中医里五行相克的原理。范进平素就很害怕自己的老丈人,这次老丈人又“凶神”似的连骂带打,更加重了这种惊恐。而恐惧在中医里和肾是归为一类的,肾属水、心属火,水能克火,也就是说惊恐能克喜。于是惊恐的情绪及时克制住了高兴的情绪,而由于过于高兴的发疯也就恢复正常了。 所以,情绪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是重要的养生功课。 最重要的一点呢,是遇到不良的情绪,我们要正确地应对: 比如适当的宣泄,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在生活中遇到高兴的事,我们通常会笑,遇到伤心的事也会哭,如果强忍不宣泄,反而会不利于健康; 如果因为某个人、某件事让你厌烦不愉快,可以暂时地回避,做做你喜欢的事儿,如写字、画画、与朋友聊天或者是找朋友喝茶等; 适当地运动,比如做瑜伽,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使精神和全身肌肉放松来缓解不良情绪; 通过看书或者听讲座,了解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克服负面影响、增强应激能力,保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及生活质量。 心情好,免疫力就会提高。养生的最好方式,就是管理情绪。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xg/104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