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点击“造命学府”一键   为什么古人要把它分成精、气、神呢?它在我们体内确实是一种东西,但是它走到不同的层次,就变成不同的形象。如果你没有欲望的话,身体里面就有用不完的元气;如果你体力不消耗,欲望又没有的话,身体里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掌握三丹田

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穴,是乃藏神之所。其穴在眉心入内三寸正中之地。眉心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更晋一寸为泥丸,是为上丹田田三宫。眉心之下谓之鼻柱,内有金桥,下有两窍,达口通喉,谓之鹊桥。佛教称为喉轮。盖喉有内外两管——外有硬喉,谓之气管,乃气出入之喉;内有软喉,谓之食管,乃咽饮食通膈入胃之喉也。其气管有十二节,名曰十二重楼,直达肺窍,以至于心。心下有一窍,名曰绛宫,是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房,元英居左,白元居右。亦是空开一穴,内亦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藏炁之所、养丹之地——直至脐后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两乳房中间的叫绛宫,又称中丹田、又称膻中穴。又是心窝处。人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申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门曰:日门,内有七窍通外肾,乃精气泄漏之窍。脐后肾前正中处,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乃是下丹田,是为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有明堂,有有洞房。亦是虚开一穴,方圆一寸二分。此处有二窍通内肾,中有一窍通尾闾。一身有形有所之大关大窍则如此,而皆不可认为玄牝也。盖阳曰玄、阴曰牝,总之为玄窍;不在身,却在身,有无之根、虚实之鼻、阴阳之蒂——儒曰太极、道曰金丹、释曰圆觉是也。只可虚极而现、静笃而辟,万难拟而现、运而辟,法惟直养而直入焉。盖可意会,不可言传。

身中遂有三谷—一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中有应谷绛官,藏气之府;下有虚谷关元,以为后来藏精之府。其时,元精已遍播于周身实处而运行,元气已归集于中谷绛宫而为命所凭,元神遂上浮于上谷泥丸而为性所托。俄而,元气动而生阳,始流注于下谷关元而为精——故下谷又名为气海。然其精尚是元精,仍随气转,常自周流于身,每到静极之际,七窍仍并成一窍,身中即腾起一点真阳之气,上朝元神——丹道名之为真铅。故师指身为铅。元神静而生阴,亦布注于中谷绛宫而为气——故中谷又名为神室。然其气尚是元气,仍与神凝,常生液以养心,每遇阳动之际,一窍将发为七窍,心中先泻出一点真阴之精,来会阳气——丹道名之为真汞。故师指心为汞。铅气得汞精以周流,则形体长成,故曰“铅汞成真体”;阴精兼阳气以上达,则元神凝结,故曰“阴阳结太元”。

其中铅指身中气,汞指心中精,即先天阳神阴精之落于后天者——象坎离中藏有先天乾坤也。阴指海中气,阳指室内神,乃后天铅气汞精之还于先天者——象后夭离坎之复为乾坤也。只此颠倒坎离,以后还先,神遂藏于心而象乾,气遂依乎身而象坤。坤资生,故称体;乾资始,故称元。曰真体者,以明体尚未漏,犹是真一之体也;曰大元者,以明元尚未漓,犹秉太极之元也——皆生身时自成自结初无待乎作为者也。此章开宗明义,特指明本源,示人以精气凝成之身为元命所凭,神气凝结之心为元性所托。身心既得,性命完全,精气日滋,药火俱备,只须人日返还真一而已。

丹田内气功

为了通周天,必须积聚一定的丹田内气,如果内气不足,通周天不仅不可能,而且是有害的。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一般丹田内气功分静功和动功两类,现分述如下:静功心法练功者采取一般的坐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1)寂照法。

口眼轻闭,头身中正,含胸沉腹,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个空间,意念双目神光朗照这个空间,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无际注:呼吸用自然式呼吸)(2)扩容法。

练功时充分放松入静,意念与呼吸密切配合,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阊这一区域看作一个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呼气时使脐部、小腹部及腰腹部往外扩张,吸气时气收丹田。这样持续练功,就会加大丹田的活动能量,起到快速积聚丹田内气酌作用。(无际注:呼吸用逆腹式呼吸)(3)压气法。

呼气时用意念将内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使整个下腹部的气机都活跃起来。尾间—‘定要充分放松。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无际注:呼吸用逆腹式呼吸。加意念,气沉丹田)

(4)转圈法。

放松入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转动,待两掌之间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无际注:类似太极混元功)(5)聚散法。

在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向周围空间成圆形幅射状扩散.同时身体也放大;吸气时,意想气由周围空间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为宽阔无边的大海,呼气时如石击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围成圆形扩散,吸气时收聚丹田。吸气时宜配合轻微的提肛动作。(无际注:对于体弱的人聚气、生气很重要)(6)景观法。

练功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个红色的太阳,或一朵金黄色的莲花,或—个发亮的电灯泡,照亮照透整个腹部及全身,温煦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内景生辉,意念的高度积聚,丹田可以在短期内凝聚真阳元气。(无际注:此法与佛教的观想几乎一样,可以直接修持药师中脉观,秽迹火观、准提月观)(7)微动法。放松入静后,丹田、尾闾部或振动,或摆动,或蛹动,或转动,并使振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柱、头部及全身。然后,缓缓放松意念,逐步调整振动幅度,同时凝神内照,静守丹田。(无际注:类似于佛教的晃海运动)(8)点火法。

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团火按照点火、起火、养火的过程,养到丹田逐渐产生发热之景,这就是丹田内气萌生之时。(无际注:类似于佛教的拙火初始一种方法)(9)归元法。

把全身毛窍孔穴都打开,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放射得越远越好,吸气时意想自然宇宙清气归于丹田;或吸气时把意念放射到天际宇宙,呼气时向丹田催压。或者不用意念,通过全身毛孔的一张一合、一出一纳,与宇宙交换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达到内外混元归一,天人一体。

小周天功动功法(1)聚气法。

这种功法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浑元气帮助丹田内气集聚。

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观想自己在浑浑沌沌的宇宙真气之中,并默念口诀“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

然后用手掌在下丹田处划圈,男左女右,由小到大,大至把全身都划在内,再从大划至小。

划圈时意想宇宙的真气、光能都被调集过来,向划圈的中心点小腹处聚集,进入下丹田。划圈时,意念用手把周围的气场搅动,好像把一盆水搅动一般,形成一个气场的旋涡,使真气集聚到下丹田。

这种功法关键是意念,意念用到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丹田拍打功。

此功法可以很快强壮内气。

练功时取站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膝微屈,两手握空心拳。

首先嘴中发出“唔”声,然后甩开膀子,一前一后照着丹田和命门打,同时鼻中发出“哼”声,并且双膝微微一屈。

注意,此功应循序渐进、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打。声音一定要配合好击打,因为发出“哼”声是气贯丹田,丹田无气必会伤身。

一般打八八六十四下即可,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多打或少打。

此功练一段时间会有上火现象,应配合多练静功或者马步站桩功,内火自然消失。

真气运行法这是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功法。这个功法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一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好学易记。真气运行法共五步(在无际性光论中有过简介):(1)呼气注意心窝部。

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

接着,用耳细听呼气,使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

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

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每次20分钟。·练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10天左右每呼气即感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第一步功即告完成。(2)意息相随丹田趋。

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但不可用力过·度,操之过急。每日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10天左右可气沉丹田。

真气到达小腹时,往往感觉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由于脾胃、大小肠、膀胱、肾等功能都随之改善,一般都能增进食欲,使大小便异常现象得以改善。(3)调息凝神守丹田。

当下丹田有明显气感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

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即“少火生气”。

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用时间较长,一般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开始小腹内形成气丘,40天左右可感小腹充实有力,并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部发热。此时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真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

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患慢性肝炎者,肝功能也会有明显好转。(4)通督忽忘复勿助。

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之上行(勿忘)。

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丹田的力量。若实力不足,它就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

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无异于揠苗助长。练此步功时每日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60分钟。通督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人而异)。’

通督脉是一个飞跃,也是加深功夫的关键性进步。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阊、夹脊、玉枕三关),也称“后天返先天”,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

未通之前,常感背部向上拔状,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皆是必有的现象。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

这时就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感觉了。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5)元神蓄力育生机。

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而在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有活动力量,也可意守头顶。每日3次,每次]小时或更长一些.越长越好。1月左右,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有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

这期间,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有似虫爬行,眉心鼻骨紧张,嘴唇麻紧,身体时热时凉,皮肤随呼吸而开合,呼则放,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这些感觉都是经络畅通、内呼吸旺盛、真气活跃的表现。

坐到极静时,以上诸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这种境界都是真气充足,生物电集中的表现。至此境界,原有的沉疗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并能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应循序渐进,但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统一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然趋势。不管哪一步,都以集中真气,贯通经络,实现真气运行为目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三步主要是调整呼吸推运真气,使之集中于下丹田,叫做“炼精化气”,为初级阶殴;第四步是把下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称为“炼气化神”,为中级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纯熟精炼,经络畅通无阻,练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逐渐平静,入静更深,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这个阶段阶段称为“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武火周天功武火,即为一种猛烈的呼吸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蒸熏、冲击、贯通任督脉,使之在较快的时间内通周天。武火周天一般是筑基过百日,小药产生。也就是在练功中出现阳根初起时采用的,初学者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容易出偏差。第一步要熟悉十二时位。

就是运周天时意念运行所经过的有一定呼吸和数数讲究的部位。这些部位共有十二个,象征一天的十二时辰,所以用时辰的名称来表示。从起到止的部位名称分别是:子位(腹腔底部中心)、丑位(尾闾稍上)、寅位(腰部稍上)、卯位(后心)、辰位(大椎上一节)、巳位(枕位)、午位百会)、未位(眉中)、申位(喉窝)、酉位心窝)、戍位(上腹中)、亥位(脐下二寸)十二时辰相应于身体任督二脉上的十二个部位,这些部位称为“窍”,只有在运周天时才有时位意义,而不运周天时,作为时位的“窍”则是不存在的。

第二步要掌握呼吸的方法,呼吸在周天功中被称为“火”,相应的轻重则叫“文武”。

运周天过程中,分布于督脉的六个时辰部位与分布于任脉的六个时辰部位其呼吸的轻重程度有不同的侧重。前六个时辰部位(子丑寅卯辰巳),一般吸气较重,呼气校轻,吸气时自己能听见声,呼气时则轻柔无声;后六个时位(午未申酉戍亥)则是吸气时轻,呼气时重,吸气轻柔无声,呼气则重而有声。意念在每个时位停留时,都要数数。前六个时位,一般是默数四个九,即吸气时数一至九,共重复四遍,呼气时不数数。后六个时位一般是数四个六,即呼气时数一至六,共重复四遍,吸气不数数。十二时位中有两个特殊的时位,意念在该部位停留时,呼吸也随之停止,默数四次九(卯位,后心位置),或默数四次六(酉位,心窝位置),然后定位(神念仍在原处停留一段时间)。由于卯酉二位不用呼吸,即所谓不用“火”,所以叫“沐浴时位”。

熟悉以上两个步骤以后,取坐式,放松入静后,从子位开始,在子位(即会阴穴)做“吸四九”,即做四次呼吸,每次呼吸时,吸气时重而有声,意念随气直达头顶,同时默数一至九,呼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连做四次。子位做完后,将意念移至丑位,做“吸四九”,要求上同,接着做寅位,卯位,辰位,已位,意念移到牛位时,稍作停留,不呼吸,紧接着做“呼四六”,即呼气时重有力,意念随气直达下丹田。同时默数一至六,吸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这样一直呼到亥位,就是转了一个周天。注意到卯酉位时,不吸不呼,但照样数数。

大周天功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炼气化神。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了,原有的体虚之疾患随之而愈。每日练功通达一次大周天,一般来说,人体不易生病。五脏六腑之精气旺盛了,则上主于脑的精气增加了,脑细胞的营养丰富了,脑细胞的代谢旺盛了,则大脑的记忆力增强了,甚至出现特异功能。大周天的运行路线大周天是真气循头身手足转一周,叫大周天,由于各种功法有差别,真气具体运转路线略有差异,但循头足一周是无疑的。大约有几种运转路线:第一种是真气循十二正经一周。即由下丹田以意领至膻中,沿手三阴由胸走手,接着沿手三阳从手背到头,再沿足三阳从头、背而下经足三里至足,然后,从足心沿是三阴太溪、三阴交至腹,再腹到胸,如此循行。第二种是真气沿着奇经八脉一周,即真气从足跟沿阴跷脉、阴维脉上行至腰部,再经阳跷脉、阳维脉下至足跟。第三种是真气从涌泉穴开始,沿着冲脉下肢端上行至会阴,再经中脉上达头顶,真气冲出头顶,循三阴三阳经、奇经八脉,徐徐下降至足跟。

大周天的练功方法练功者高度入静后,以意引气在上述路线循行。关键是要熟习大周天的运行路线,行功之前定好运行模式,运功时意气一动,内气就会自动沿上述路线循行。大周天通后,继续练功,慢慢形成丹。男子成丹位置在下丹田。继续练功丹上升一级至中丹田,再继续练功,丹又上升一级至上丹田,最后从百会出窍,即古书所说的元神出窍。女子第一次成丹的位置与男子不同,初起在中丹,继则下丹田,再继则上丹田,最后元神出窍。性功修炼好的人,在成丹时,可以在下丹田的位置上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坐在莲花座上的婴儿,称之为“圣婴”,随着丹而升级,最后出窍,并且还能收回。

通周辅助功以音助气通周法通过声音推动真气运行,也是——种快速的通周天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类,一是自发声通周法,二是师傅带功发声通周法。(无际注:也就是咒语、圣号、经典的重要性。通过声波可以震开经络,长期凡夫诵持,人的声波会从低声波转化成次声波,具有很强的震颤力和穿透性。)

自发声通周法

练功者取站、坐姿势,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入静后,以意引气从下丹田沿督脉上行,同时自鼻中发出(EN)音,推动真气上行,经由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复降下丹田。

第二种是师傅带功的方法。

练功者先要熟悉任督脉上的九个穴位: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然后,先由师傅发出声波:下丹田一一会阴——尾闾——命门一一大椎一一—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一,声音拖长。师傅的功能以语言为载体发射出去。学功者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脚踏地,站、坐、卧均可顺着师傅的声波信号以意引气,沿着任督脉九个穴位运行。帮他人开周天法施功者用剑指在对方的任督二脉上下用力划动几次,使对方任督二脉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是用生物电刺激对方。会阴和尾闾部位由对方自己意守开。施功者站于被开者的左侧,让对方全身放松,眼帘下垂,用余光注意施功者的手掌。施功者用右手劳宫从被开者的尾闾起势,循督脉上行,在百会处换成左手劳宫,循被开者任脉下行至下丹田,如此反复进行。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尾闾注意当手行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百会、玉枕、大椎、命门、尾阊、会阴等九个穴位时,应稍稍停下,发发内气,这样效果更好。手与对方身体的距离要在20公分以外。被开者用眼的余光和意念跟着循行,注意体会自己体内气动的感觉。

通周站桩功(1)小周天站桩功步法:马步站桩,桩架稍高,沉肩垂肘,两手举于胸前,手心向外,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

意念:意想内气从下丹田开始运行,下至会阴,然后上升至尾闾,再沿督脉而上升至顶门百会,再从百会沿任脉而下,至下丹田。沿督脉而上就是沿脊椎而上。共重复9次。在练功时,意想外界是个大宇宙,自身是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效果更佳。(2)大周天站桩功步法:马步站桩,桩架稍高,两手举起高于胸,与耳平,仍要沉肩坠肘,手心向外,大指食指微微接成圆形,其余三指稍曲。意念:使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再意想此球由膻中起,下行神阙、关元,至会阴,分成两球下行至脚心涌泉,然后上行至会阴处仍合为一球,行至尾阊、背部、玉枕、脑后、脑顶、天庭、鼻端、人中、上腭、咽喉,再回到心部。重复9次。在练大周天功时,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不能接得太紧,意想外界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相合,效果更好。(3)通周俯撑功采取高撑位的体态,在沙发扶手、桌子、床头等两尺高以上的地方练习。开始只做简单的机械运动,不管呼吸,不加意念,待两臂感到微酸的时候,开始加意念并配合呼吸。身体向下时吸气,用全身的毛孔往里吸满气,起身时,双手支住身体,放松,休息一会儿再起身,同时呼气,意想体内的真气顺着督脉往上走,经尾闾、命门、百会降入下丹田、会阴,一呼呼一圈。连续撑一阵后,站立,自然放松一会,双手劳宫捂住下丹田收稳气,便可以收功。经常练此功,会感到内气沿着背后一片片地往上走,平时坐、站的时候,也经常出现真气从尾阊往上升,而且面积很大,这都是真气,充是的表现。

无际后注: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xg/103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