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文/孙善君年21岁的母亲嫁给了父亲。母亲,娇小瘦弱,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一生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记得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困难,母亲白天下地挣工分、晚上纺织到深夜、早上天不亮还要起床,利用下地前2小时,到离村三公里外的荒地去砍柴,为冬天烧水、做饭储存”柴火”(不可能买得起煤),不到一米五的瘦弱身体推着一车(独轮车)近两米高的柴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至今想起,仍非常心酸!就这样辛苦劳作,一年到头还是只能靠地瓜(红薯)及地瓜面充饥,包括鲜地瓜、地瓜炒菜和腌咸菜、煮地瓜干、地瓜干面粥、地瓜干面窝窝头等,最好吃的是地瓜干面烙的煎饼。就这样,每年春节后到麦收前这段时间,还“青黄不接”——口粮不够吃,父母年年为一家人吃饭发愁。盼着麦收后,一家五口人就能分到几十斤小麦(注意:一家人一年只能分到几十斤小麦),到集上换成更多的地瓜干(面),能维持更长时间的生计。改革开放后,借助党的好政策,经过十几年辛勤耕耘,生活好多了,儿女们也已长大成人,可母亲老了。辛苦劳作了大半辈子,年近60岁的母亲刚要休息的时候,病魔却缠上了她:由于母亲勤劳善良、性格刚强,但又特别爱面子重声誉,信奉家丑不可外扬,对外非常强势,据理力争;对内(儿媳妇)强忍求和,顾全大局。结果积忧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和神经官能症,儿女们千方百计为母求医,疗效甚微。十二年来,母亲忍受着病痛折磨,又感觉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帮儿女们做事,还给儿女们添“累赘”,常常“想不开”,总想一走了之。在子女们的耐心劝导下,母亲才慢慢打消了不理智的念头。二〇〇七年九月十八日早上,母亲突发心脏病,离我们而去,实现了他的意愿,终年才71周岁,临终前体重不足70斤。悲痛之余,欣慰母亲永远解除了病痛。安息吧,我最亲爱的妈妈,原谅儿子无能,没能让您享几天福,您大半辈子受累,老年来还如此受罪。写到这里我悲痛万分,泪如雨下!!(德州华嬉庄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135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