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9岁。主因“头痛、头晕伴胸闷1周,精神差3天”于年9月入院。患者既往有结核性腹膜炎病史,入院前1周的上午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不适,疑结核复发,于当日及次日上午在当地卫生所输青霉素、雷米封2次,发病次日中午因应酬饮酒少量(低于平时耐受量),后感头痛、头晕,感觉“血往头顶涌”,伴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胸痛。卫生所测BP/80mmHg(平时血压为/60mmHg),予甘露醇输液后症状无缓解,诉“化验血正常”。医院考虑神经官能症,予盐酸多塞平及谷维素口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精神萎糜,嗜睡,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2年前患结核性腹膜炎,在当地进行抗痨治疗后病情缓解。平时体质较好,性格开朗,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脑血管病史。

入院查体:BP/70mmHg,P67次/分钟,R14次/分钟,T36.5℃,SpO2%。神清,精神较差,懒言,应答无力,回答问题切题。双颊可见皮疹,无充血及瘙痒。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HR67次/分钟,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揉面感,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可闻及。全身皮肤未见皮疹、红斑。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患者中年女性,发病特点为:首先上腹痛不适,用药及饮酒后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经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后症状不缓解,应用抗抑郁药物,随后出现精神萎糜。因受当地条件限制,未进行相关检查措施。

从发病经过来看,患者症状不固定于某个系统,医院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后病情未见改善。其病因诊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各种症状均为某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治疗措施不相关:患者既往身体状况良好,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及精神改变,发病时血压正常,其他生命体征平稳,不太支持器质性疾病。但经过仔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均否认患者近期有精神受刺激或压力过大等因素,患者平时性格较为开朗,不太可能有精神抑郁的情况。结合患者年龄,首先进行初步筛查,除外心、脑血管及感染等情况。

2.症状与治疗相关:纵观患者病史,似乎是在给予了一定的治疗措施后,其症状随之出现变化,因此应考虑治疗措施对症状干扰的可能。

⑴药物副作用:①青霉素:医院青霉素应用较为广泛,其副作用主要是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但其他副作用较为少见。②雷米封: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血液系统症状(如贫血、WBC减少、嗜酸细胞增多等);肝损害;过敏(皮疹或其他);内分泌失调(男子女性化乳房、泌乳、月经不调、阳痿等);中枢症状(头痛、失眠、疲倦、记忆力减退、精神兴奋、易怒、欣快感、反射亢进、幻觉、抽搐、排尿困难、昏迷等);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肌肉痉挛、四肢感觉异常、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上述反应大多在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发生。③乙醇:患者发生头痛、头晕之前有饮酒史,但饮酒量并未超过平时耐受量,因此单纯酒精中毒的可能性也不大。④盐酸多塞平: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焦虑性神经症。其主要不良反应主要是在治疗初期可出现嗜睡与抗胆碱能反应,如多汗、口干、震颤、眩晕、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其它有皮疹、直立性低血压,偶见癫痫发作、骨髓抑制或中毒性肝损害。

⑵饮酒对药物的影响: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方面乙醇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增加其毒性反应;另一方面,某些药物能干扰乙醇的正常代谢,使乙醛聚集从而产生酒精中毒症状,这种反应又称为双硫仑反应。

诊治经过:入院后查头颅CT未见异常。化验血、尿常规、心肌标志物、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凝分析均在正常范围。胸片提示双肺未见活动性病变,心影大小正常。

诊断考虑:双硫仑反应?盐酸多塞平副作用?遂停用盐酸多塞平及谷维素,仅于5%葡萄糖氯化钠及维生素C补液治疗。

转归:入院当日晚患者即开始感觉精神较前好转。次日无不适主诉,精神较好,生命体征平稳,出院回家。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与解热镇痛类药物合用,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安乃近等,能加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或穿孔。

2.与某些药物同时应用可产生“双硫仑反应”。

3.饮酒可使外周血管扩张。治疗高血压或冠心病等药物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使全身小血管显著扩张、血压下降、头晕、虚弱。严重时发生心血管性虚脱,使心脏供血进一步减少,加重心绞痛或诱发心肌梗死。这类药物有硝酸甘油、消心痛、利血平、胍乙啶、复方降压片、优降糖、地巴唑、消心痛、双氢克尿塞、速尿、三精司乐平、北京降压零号等。同服利血平还可产生过度镇静与直立性低血压。

4.饮酒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服用鲁米那、速可眠、利眠宁、安定、安眠酮等中枢抑制药可使神经反应性进一步降低,造成中毒。其中同服安眠酮者发生车祸、神经错乱、甚至导致自杀的机会增加。

5.饮酒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同用优降糖、降糖灵、消渴丸、二甲双胍、达美康等降糖药物,有引起低血糖休克的危险。同服甲氰味胍等H2受体拮抗药可促进酒精加速吸收,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出现神经过敏、精神错乱、定向力丧失等酒精中毒症状。而同服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安乃近、安坦、氯丙嗪能使药物代谢加快,从而降低药效。

6.利福平、红霉素和抗血吸虫药硝硫氰等的肝毒性强,与酒合用会使毒性更强,可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7.使用丙咪嗪和多虑平期间饮酒,可促进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使小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肠麻痹。

双硫仑又称双硫醒、戒酒硫、酒畏等,是酒增敏药物,用于戒酒治疗。吸收后数小时出现作用,可持续7~10日,服药期间饮酒,即便是少量也可出现强烈的不良反应。

双硫仑反应又称戒酒硫反应,是由“乙醇+双硫仑”合并使用所致。可发生面色潮红,头面部肿胀,心动过速,气喘、头昏、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等。

可导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①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其中头孢哌酮报道最多;②磺脲类降血糖药;③硝基咪唑类: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等;④其他:磺胺类,呋喃唑酮(痢特灵),雷米封(异烟肼)等。

药物诱发双硫仑反应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乙醛中毒。主要表现在上述药物使用期间或使用后4~5日内饮酒,5~10mim后患者出现面部发热、面色潮红、头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出汗、口干、眩晕、腹痛、胸痛、心跳过速、烦躁不安、视觉模糊、精神错乱、嗜睡、幻觉、意识不清、蛋白尿、肝和心肌损害等反应,甚至血压下降、休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惊厥或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双硫仑样反应的轻重与患者体内总体酒精含量、药物浓度有关,还和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对乙醛的敏感程度有关。即使饮少量的酒也能发生,这一点与酒精过量区别。该例患者在静脉点滴雷米封第2天饮用低于平时耐受量的酒之后出现病史中描述的症状,可以印证是雷米封增强了酒精的作用,从而诱发了双硫仑反应。

另外,药物对上述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乙醛脱氢酶一旦被抑制常需4~5日才能恢复,因此即使在停用药物后1周内饮酒,同样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此病的诊断可依据以下几点:首先,近期内有可疑药物应用史,如头孢菌素、雷米封等;其次,饮酒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最后还应除外其他疾病。

处理措施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而定。较轻者,如面部潮红、恶心等不需治疗,数小时后可自行消失。反应剧烈者,应立即抢救,包括:吸氧,补液,维生素C及其他对症治疗等,忌用氢化可的松。

为了预防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应叮嘱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其后1周内,禁用含乙醇饮料或药品,避免乙醇多次反复大量消毒、擦洗皮肤(酒精擦浴)。

本例患者是1例应用雷米封后饮酒引发双硫仑反应的病例。通过该病例,提醒我们具处方时,应熟知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患者饮食或生活行为(如饮酒)与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

(Via急诊病例研讨会)

感恩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jg/20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