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特别是女性,经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去找中医调理,经常听到说是体寒的原因,大夫是如何判断是否体寒的呢,中医讲求望闻问切,除了询问你以及你在外表现出的症状外,通过诊脉,也是判断病症的手段之一。而讲到“体寒”,就不得不提迟脉。

体寒和受寒的意思并不等同。体寒的意思就是体内阳气不足或是机体受寒邪困扰,这指的是里寒,指脏寒,说明你的身体目前属于寒性体质,在脉象上表现的是迟脉。

而日常生活中说受寒了,感冒了,是说外感寒邪,指的是表寒,和体质没有关系,从脉象上一般表现的是浮脉。但是如果机体长期受到寒邪的侵袭,最后寒邪入体,也就变成里寒了。

《诊家枢要》上说:“迟,不及也,以至数言之,呼吸之间,脉仅三至,减于平脉一至也。”迟脉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脉来得迟。

一般来说,是脉搏跳动缓慢,一息少于4至。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呼一吸之间是4至,也就是脉搏跳动4下。脉迟的人,一呼一吸仅3至,不足4至。如果说用现在的时间来衡量,就是每分钟脉搏跳动在60次以下。

《景岳全书?脉神章》曰:“迟脉,乃阴寒阳亏之候,为寒为虚。”寒症,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寒症,一种为虚寒证,均属里证。

需要注意的是在摸脉之前要排除迷走神经兴奋,如黄疸、呕吐、神经官能症、疼痛等,可引起神经性迟脉。这种迟脉与中医的寒热虚实无关,而是由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增强,使心率减慢。

1、实寒证

实寒证是指外受寒邪,直中脏腑,导致寒邪侵入人体,阳气被困于里,无法推动血液运行,所以从脉象上看就是脉来就迟缓了。但是机体体内正气不虚,阳气欲向外发散,与寒邪相抗衡,故脉象迟缓但有力。

实寒调理见效的速度一般较快,调理方法主要是温经散寒,常用的中成药有理中片、人参健脾丸、四妙丸等。生活上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生姜、羊肉、胡椒、花椒等。

2、虚寒证

所谓阳虚则寒,就是指机体内阳气不足。阳气具有温煦机体的作用,就如太阳一样,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阳气也才能身体的体感温度是高的。

在我们人群中,有些人就不怕冷,别的人都穿两三件衣服了,他还只穿个单衣,这种人我们说他"阳气旺",而有些人就特别怕冷,一年四季穿的都比别人厚实,到了冬季更是难熬,人们都说这些人“活力不够”、“没有活力”,中医上一般就说这类人“体寒”,其实就是说这些人阳虚,体内阳气不足。

阳气还具有气化推动的作用,简单讲,就是指人体新陈代谢靠阳气的气化作用来维持,阳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气血凝滞,脉来迟缓,但脉象迟缓而无力。

但是不是所有的迟脉都属于寒证!需要做以下鉴别: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jg/139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