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如避剑,这也是一句老话了。《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里开篇就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样的话这本书里还有很多,“风者,百病之长也”,或者是“百病之始”。风无处不在,虽为春天的主气,但又无时不有,伤人则从表皮、肌腠、经脉、骨骼、五脏六腑,哪里都能伤到。 风邪为阴邪,当然最伤阳气,先使皮肤卫阳不固,所以伤风必恶风,接下来就该是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憎风,总之,全身都不舒服。所以,古人很注意风的入侵,从后脑到背,大致就是围巾搭在后背遮住的几个穴位,从上往下,依次为风府、风池和风门,都标明了风容易从这几个地方进入,所以一定不要暴露。冬天要把围巾反搭在这几个部位的道理就是,怕穿的衣服还不够厚,而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决不能让这几个地方对着打开的窗户,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同样的道理,女性洗头后要赶紧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顺便吹吹后颈脖,不让水带着湿气从这几个地方进入,而空调和电风扇更不能直接对着这几个位置吹。 风是从毛孔进来的,不但要把毛孔理解成最大的呼吸器官,还要理解成运粮进来的通道,呼吸器官好理解,你把鼻孔按住五秒钟以上就知道你有多难受,毛孔面对空调的情况就跟这类似;运粮通道呢?夏天充分出汗,是为了把体内的仓房腾空,到秋天成熟季节,各种进补的营养物质才能运送与吸收进来,你堵住毛孔,一会儿开,一会儿关,仓库也没腾空,通道也不畅,秋天只有看着别人收获,自己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风,到冬天没有东西可以消耗,人就越来越虚弱了。 再仔细看看,风还能从什么地方进入吧,不用说,鼻孔也是一个冷邪贼风的入口,鼻通肺,吸入冷风,作为“娇脏”的肺就受不了,就要喷嚏,就要感冒、流鼻涕,所以,中药里有一个玉屏风散的方子,就是黄芪、白术加防风,防风,听名字就知道是专为给身体加屏风用的。 《黄帝内经》还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为目……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志为怒……”这就将风与木、肝、筋、目、怒连在一起了。这就好理解了,风只要入侵了,接下来就会有肝木受侮,所以,肝风内动,头顶清阳不固,烦躁不安,面色苍苍,舌头缩却,发为角音,老有呼喘不匀,筋酸肿痛,手上没劲,眼目也频生变故,再传脾土,脾胃也不和。 “风”从《黄帝内经》而来,《伤寒论》名为“中风”,还有点笼统,《金匮要略》说当是半身不遂,这就跟西医的脑溢血同类了。从病理上看,中风还是风邪入侵,从外向里,依次为中经、中血脉、中腑、中脏几个层次。在经脉只是表层,症状有手足麻木、流口水、言语不利,或有半身不遂;中血脉就是胃气大伤了,口眼歪斜;中腑就会猝然昏倒,醒来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说话困难,大小便失禁;中脏就是严重的脑溢血。 北方风大,所以,北方的老人瘫痪、半身不遂、老年痴呆的比南方多。美女们防风,主要是为了保护皮肤,不然吹得皱巴巴的,多难看。一般来说,只要头有点不舒服,就得注意了,当然,一般的头疼脑热的也不要过于担心,按按太阳穴,或是背后的风府、风池穴就可以了。另外,也可以多参考一下同在北方的日本人的做法。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我以为最健康的有两种,一是不吹空调,二是全民的泡温泉,前一种不给风邪机会,后一种是定期将全身泡热,也就是排毒祛湿。 湿重皆因阳不足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气血,一阴一阳,互为一体。气不耗归于肝为血,血不耗归于肾为精,精不耗归于骨为髓。在这个环环相生的系统里,还是那一点元阳,也就是阳气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濡养并推动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抗御外邪,它还是长寿抗衰老物质。这是多么宝贵的真阳之气啊,哪能随便耗掉呢? 正因为它宝贵,它也特别的脆弱,最容易受到挤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螳螂这个正气之后,紧盯着它的黄雀就是无孔不入的湿气。现在的很多人不去看医生,也知道自己湿重,看看自己的舌头,看看自己的体重,都就明白了,所以都知道了按网上流传的苡米红豆汤来当早餐喝。那么,到底怎么理解湿重,或者寒湿的症状呢? 这就说到了中医的“六淫致病”,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淫就是太过,不是淫荡的淫,孔子讲的“放郑声,郑声淫”,也是太过太滥的意思,跟淫荡没有关系。“六淫”的意思是说,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都可能导致疾病,这个不用多说,只说湿,“六淫”里有专门的湿,但风、寒、暑、火里也常常都挟带着湿,属于合并他邪的病理机制,如,风有风湿,清朝名医喻嘉言说:“风湿之中人也,风则上先受之,湿则下先受之。”大体说来,在身体上的分布有,其一是皮肤的湿疹、黄水疮、癣,其二是在肌肉、筋络、关节的游走性疼痛,第三是肠胃里的肠鸣、腹痛腹泻。寒有寒湿,清朝另一名医吴鞠通认为,寒湿就是湿与寒水之气相搏,湿水同类,两者体本一源,易于结合,最损人之阳气。暑有暑湿,中医自古就有有暑必挟湿的说法。暑为热之盛,湿为重浊之阴邪,两邪合病,所以起病急,传变快。暑热从上薰,伤阴化燥,湿邪从阴下沉,伤阳变浊。 火,则是夏天的主气,跟热是一个概念。热邪致病,其中又分出一个专门的温病学派,对应下来则有湿温和湿热,湿温多有发热,缠绵不去为其特点,无发热而仅有湿热症状的就为湿热。湿热相对好治一些,李东垣有“长夏湿热困胃用清暑益气汤”,以及朱丹溪的“东垣健步丸加燥湿降火方”、虎潜丸,等等。湿温特别难治,流传下来的治疗原则是“湿郁上焦,芳香化湿,湿阻中焦,苦温燥湿,湿盛下焦,淡渗利湿”。 湿为长夏的主气,又,土主长夏,脾属土。用《医宗金鉴》的话来说:“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在体为肉,湿气通于脾,故诸湿为病,皆属于脾土也。”这话可以联系到很多内容,湿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在长夏,雨多难免淋个透湿,居处容易潮湿,常常涉水过河,雾露为湿,汗出沾衣为湿等等。在身体内部的,则有饮酒喝茶,生冷瓜果,膏粱厚味甜腻之物化湿,损伤脾阳为湿,这说的是古代哩,搁现代,那就还有更多的湿,不说别的,就是各种生化饮料,冰冻啤酒,冰淇淋等等的东西,这些东西先是给身体造冰,继而损伤脾阳,脾土不运,更多的湿气于是全都留在了体内。 祛湿,重在升脾阳 中医都知道湿邪难治,光是分类就有冒湿、伤湿、中湿、寒湿、湿热、湿温、风湿、湿疹、痰湿、水饮等病名。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致病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但治疗原则就那么几点,湿通于脾,那就首先要调理脾胃,调理脾胃的关键就是提升阳气。李东垣的理论是:“以辛甘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脾阳升则湿邪自化,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次之是“风以胜湿”,跟自然界类似,大风一吹,湿气全无;第三是清凉用药的原则,因为虽然要祛湿,但不可过用寒凉,过了,阳气也自损三千,就不划算了。最后,还要掌握利尿除湿的原则。 体内的湿气过重的人,经络基本上都是被堵住了,为什么经络不通呢?一是吃了大量的垃圾食品,然后是懒得动弹,还有空调对毛皮的封闭,都会使经络不通。湿重之人吃凉的、吹凉风,体温降低的结果,必然影响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和质量,必然是阳气不足,阳不足就无以化湿,因为经络不通、血气运动不畅,汗液和尿液也就不畅,久而久之,身体里就全是毒素了。我们都知道,胖子一定是营养不良,因为脾胃不好,不消化,但胖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定都是湿重,脾虚肾虚,大便不成形,不喜欢运动,这是他们的特征。这种人为什么还都喜食冷饮啤酒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体内有热,但那可不是正常的、为阳气所温煦的热,而是,他吃那么多东西在那里,脾胃又不好,那些吃下去的东西都变成什么了呢?全是垃圾堆在那里,垃圾堆久了就一定会生热,一热就要凉的东西去中和。就这么简单。也因为体内的垃圾堆造了热,胖人都会贪凉,不运动,只想躲在空调房里,而冷风一吹,体表的经络全都被堵住了,造成体湿更加严重,于是,身体就在一个功能很差的状态下恶性循环。 一般的方法,可以用按摩刮痧拔罐去打通经络,湿和毒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们才常说湿毒湿毒,人体的湿一但去掉了,体内的毒素自然也就少多了,人也就健康多了。 减肥,祛湿最见效 我们平常说的很多词汇和俗语,其实都是病,比如,心大,脾气大,胆小,失魂落魄啦,甚至好色也是。如果是男人病,一般人以为好色是肾功能好,恰恰相反,滑精遗精什么的,都是因为肾气亏虚了,下元固摄失职,阴虚火亢了才会有这种病态表现。女性也一样,肾精不足,所以心浮气躁,老爱出门,其实就是有点轻浮。 胖的主要问题就是湿,哪来那么多的湿?这多半是来源于饮酒嗜茶,冰啤酒生化饮料等等,又加上各种生冷瓜果,膏粱厚味甜腻之品,这么多生冷的东西,下去就伤脾阳,使得水湿无力运化,就只好一直堆在体内。胖人就是这样胖起来的。除了内生之湿,还伴以种种外生性的湿,冷水,雨雪,环境土湿等等,这些外邪自表传入,一由经络入脏腑,一由肺而到脾胃。 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些中医的基本原理,冬天寒冷,血循环往里走,所以内脏是热的,但体表不能太热,不然就散热太快了。所以,冬天要穿得很厚,把体表温度尽量保持在20度,不然,与内脏温差太大,内脏里宝贵的热能就只好跑出来照顾体表以维持循环了。因为血循环只集中在内脏,所以,冬天补肾最为当令,又因肾经本就在身体的最内侧,很容易就补到了。 夏天一到,体表必须热,热到38度,才能更好地使血只在体表走,这时,因内里阻力小,心脏的负担也小,血流畅达,所以,心脏的问题最好在夏天抓紧治。近似的道理,春天治肝、肺也是最好的季节。中医五行、五色、五味、五果、五谷、五畜配五脏、五季(夏天后秋天前有一个长夏),只要去深思,在在都有其道理在。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长夏还热着哩,胖人怕热,继续以生冷冰冻之物消热,更加重了脾阳伤损。脾阳损,则湿邪更易入侵。这就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人胖,减肥的思路就已很明显了,一是坚决不能吃生冷冰冻之物,二是赶紧多吃驱寒温暖的食物,或以艾灸或发汗的方式提升脾胃之阳,太阳一出,体内的湿气就自然化开了。 胖人胖的就是水湿,脾阳能化,就不会有那么多水储留在体内了。 苡米红豆汤,一生的早餐 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伤寒论》的第一方就是辛温发汗的麻黄汤,整本书都在讲汗与不汗,清代程钟龄总结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汗即排在首位。 对胖人来说,发汗就是一种祛湿。发汗要畅快,就要把毛孔都打开,保持通道不被淤堵。但由于胖人怕热,总是待在空调房里,在阵阵冷风中,毛孔收缩,体内的汗液就只好一直瘀积体内。夏天本是该把汗出出来,以清洁通道的,但全都积存在体内,冬天本不该出汗了,胖人又猛着劲地出汗,让宝贵的阳气外越,体内精气越来越少。正气与邪气一衰一增,胖人的阳气更加虚衰,抵御病邪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了。 中医的化湿方子都走的芳香、化湿、解表的路子,三仁汤、藿香正气水等药,都有不错的疗效。但这并不是对什么人都适用,因为它毕竟是药,要用的对症才行,所以,现在就用流传最广的苡米红豆汤,既可当饭吃,又有祛湿扶阳之功。 苡米又叫薏苡仁,治脾湿,利肠胃,消水肿,健脾胃,去痹,红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两者加在一起,祛湿效果很不错。 针对个人情况,也可以此为基础加减,忧思伤脾就加点桂圆;腹泻加点南瓜;食欲不振或肺不好就加点山药;祛痘或红疹子加百合和莲子;驱寒加点生姜;感冒加红糖;咳嗽加生梨去皮;有脚气加点黄豆;补肾加点黑豆。需要注意的是,黄豆和黑豆比苡米红小豆更难熟,所以,要么先煮,要么就先泡再煮。 注意事项是,糖尿病或皮肤病患者,不能再加南瓜,以免引起皮肤溃烂。 自己学会治感冒 多吃苡米红豆汤,调整的是身体里的“水气”,水是水湿,气是气机。水气调好,身体就会处于健康状况。如果能从这里收获信心,就可以乘胜出击,自己学着给自己治感冒。 感冒最初都是有症状的,由轻而重地发展,一开始,如果是体表发冷,一定要注意,因为此时的病邪还很浅,所以多喝热水都是有用的,因为你的身体还有抵抗能力,用热水,或是生姜水,只要是能给身体刺激一下,激发出它自己的机能就可以了。等到病邪逐渐深入,循着六经的层次步步传导,身体的抵抗能力就会越来越弱,到需要用药物去清里热就不好治了。 当然,也可以用苏叶(也叫紫苏叶)泡开水,效果也很好。《本草化义》中说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最初感冒时用苏叶三五克泡几分钟喝下去,只要感觉自己能发热或是微微出汗,这就说明苏叶刺激出了我们的气血,使得它们运行正常,产生了足够的抵抗力,把外邪给控制住了。 大多数感冒无非就是寒邪,一边喝苏叶水,一边还可以用泡过的苏叶水加在一盆热水里来泡脚,身体暖和起来,气机就通畅起来了。很多人都喜欢去吃韩国烤肉,正宗的韩式烧烤都会在外边包一层菜叶,那是什么叶呢?其实就是苏叶。朝鲜族地处高寒,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他们一定不会忘记要在外边包裹一层苏叶,他们当然也知道苏叶的功效。 感冒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常感冒,又治不彻底。我们其实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感冒病毒,但为什么不是每天都感冒呢?因为我们的身体能正常运转,各项机能都处于防御外邪的状态。只有当我们的身体虚了弱了,外邪比防御系统的力量更大,我们才会感冒。 中医把人的体质一共分为9种,现在几乎有接近70%的人都属于不健康的体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只有30%的人是接近于平和体质的。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没有几个不是脾虚畏寒的,这是由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是由这个时代的压力、节奏决定了的,所以,几乎都可以试试八珍膏,从开胃健脾的角度来自我调整身体。 总有一种外治法适合你 人体上的每一个斑点、痛点,都对应着身体里的变化,气血的变化,内脏的变化,脸上、耳廓、手部,几乎每一个地方只要生出原来所没有的斑点、结节、疮疖、肿块,当然也包括疹子、痘点,都是身体的气血出了问题,是内脏有了变异的反应。这是身体的善意提醒,是一种预警机制,多少万年的进化,身体的聪明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出现了这些外部情况,我们首先就要感谢自己的身体,感谢它的提醒,这应是我们对待疾病的基本态度。然后再去看外部变化到底对应的是身体的什么问题。师父常常给我说,一个病,你至少要想出多种办法来治疗一个病,两种不行,就三种,直到数十种方法。师父的研究院里几乎每天都有很多高人,有意思的是,除了正经的医生,比如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传人施小墨,还有很多都是从外行进入中医的,他们几乎个个都身怀绝技。 师父的学问重点在于人体的神经疼痛,比如怎么控制和改变人体的痛感,如分娩疼痛治疗仪,可以让女性分娩的痛苦减到最低,因为人体一般最痛的是牙疼,但也不过四五级,但分娩的疼痛可以达到12级,几乎可以说痛不欲生。师父的另一个方向在治疗各种肝病,他认为肝淤为百病之源,所以发明了一种通过食物自然排除肝毒的方法,几乎可以从每个人的肝里排出好几十颗大大小小的、软硬不等的结石。好多病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得到治愈或改善。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清洁了,因为肝毒而在脸部引起的斑点就自然消失了,肝对血液的清洁功能也就恢复了,整个人也就因此恢复了健康。 在师父处学习,我得到的最大的感悟就是,自然医学疗法才是时间短、见效快的神奇疗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对女性太适用了,你不是肝里有结石吗?那就给你排出来,“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脾里的瘀滞太多了,那也给你排出来。乳房有包块吗?熏洗熨擦,“总有一款适合你”,师父的治疗法,不但用来熏蒸的器械很特别,而且根据不同的人,他还给配上不同的药包,敷在病变位置。一般是在身体的上半部分用这种熏蒸法,下半部分主要是靠泡脚,就这么个简单的泡脚疗法,根据不同的病人,添加不同的药物,从下往上治。慢慢地,我就明白了,师父的治疗都要通过“热”来进行,我们老听什么什么吃进去促进血液循环,可问题是你体内没有足够的热去推动,于是,我给他讲我所知道的养阳的理论,师父总是微笑着回应:“保暖,保暖。” 外治法能解决问题的,就绝不内治 师父最喜欢的诊断方式之一是捏人的耳朵,我问这是为什么?直到我问了三次,师父才若有所思地告诉我: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高人,这人治肾结石病就是捏耳朵,每人捏几分钟,说:“好了。你走吧。”师父为直到今天也没琢磨透里边的玄机而懊恼不已。 这就是师父,琢磨不透的,就一直要琢磨着。我知道他的好些个手法,是跟京城有名的“罗有名”老太太处学来的,堪称神奇。 师父教了我很多种外治法,只要是外治能解决问题的,他就绝不用内治。 我渐渐迷上了自然医学疗法和种种外治法,特别是对外治法,情有独钟。所谓外治疗法,有很多种,砭、针、艾灸、拔罐、推拿、拉筋、正骨、放血、刀疗、软鞭、撞墙、点穴、正骨、捏脊、耳穴、手穴、梅花针、足部按摩、药物贴敷、熏蒸、药浴、药酒、药枕、梳头、塞鼻、灌肠、吹耳、拍击、点压、热敷、冷敷,此外,类似音乐疗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等的也都算是外治法。 于是我开始集中研究和试验能顺手就使用的外治法。这些方法当然不用全会,只捡几样顺手的,学会常用,就能举一反三、甚至反五,因为这都可以归属于民间疗法,是属于一看就会,但要用心揣摩才能做好的范畴。当然,有些方法要涉及到穴位、痛点等常识,需要更专业些的书籍以及师父来引进门。 我反复地试验熏蒸和泡脚、艾灸、梳头、捏脊,做这些事情也会上瘾,因为有些其实是很好玩的,像艾灸的艾香,过一段儿不闻就不舒服;又如捏脊,今天让人把这儿捏好了,明天又一个电话给谁让捏什么什么地儿,都很好玩儿,或者说梳头吧,我买了各种各样的梳子,比较着来梳头,牛角的就像是砭,可以刮刺头顶经络,按压穴位,黄杨木的,就好像能把体内的气通过梳过的头发顺出来那般的顺畅。砭石的梳子,在我最疲劳的时候常爱在头上反复梳,这样疲劳就减轻了。还有,梳子可不仅只用来梳头,它可以梳一切地方,不信,你梳梳眼睛,梳梳乳房,那种感觉很舒服。因为梳是一种方法嘛,梳理梳理,你当然也可以梳你的手背,从指尖手掌全梳,每一个地方的轻重都不一样,你是在找你的感觉,找到你能通气的那种感觉了,那么,当你用一套程序梳到某一个指头尖儿,力度也刚刚好,你再便秘,也可能立即就想上厕所了。 外治的方法都很实用,它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民间智慧在里边,所以,你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把你的智慧加进来,一把梳子都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出多种效果,更不用说别的还有那么多种办法。 刮痧教学视频截下方链接 原创l刮痧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原创l刮痧治疗感冒 颈椎病在刮痧疗法面前不算病 刮痧调治心脏疾病 特殊病例分享‖十几年前的腰椎摔伤 特殊病例分享(20几年的顽固疼痛)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