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太极心理理疗法 湖北·荆门·秀颖易学馆史述颖 现阶段,现代医学的科学水平越来越高,医院越办越多、越办越大。但是,病人、怪病和恶疾越来越多,而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使现代医学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人类的健康生存水平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人类能够任其发展下去或者说是坐以待毙吗? 不能!绝对不能! 那应该怎样呢? 答案是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健康生存之路。 这样的路有没有?当然是有。 今天,就将“易经太极心理理疗法”作一基础性的推介,此法经笔者多年的实践检验是可行的、有效的。 易经太极心理理疗法,是在古代中医的情志五行生克调理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高层次的心理理疗法。是以“易经八卦六爻”的阴阳、五行和天人地三才理论为基础,以“人”为太极点,实现天地时空间阴阳五行能量磁场的平衡,并转化成无形的宇宙正能量磁场直达人心,为“人”所用,以起到保健、强身和全方位治疗的作用,达到未病可防、已病可治的效果。既可节省经济,又可减少病痛折磨。省时、省财、省力又省物,增加有限人生对社会的贡献价值。 下面,分两个方面来介绍: 一、简介古代中医的情志五行生克法。 二、易经太极心理理疗法及“易经”基础原理。 一、简介古代中医的情志五行生克法 ------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 (本文为网上摘录引用,在此先向原作者致以谢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疾病在后天形成的起因以及其基本常识,便于一步步掌握弄懂。 1、调好情绪成良医 在中医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中医情志分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为“七情”。 中医认为,适度的七情,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反之,七情失度,就会引生疾病,需要治疗。 喜,在五行属火,在五脏属心; 怒,在五行属木,在五脏属肝; 忧、悲,在五行属金,在五脏属肺; 思,在五行属土,在五脏属脾; 恐、惊在五行属水,在五脏属肾。 心主喜,肺主忧,肝主怒,脾主思,肾主恐。 大喜伤心,多忧伤肺,大怒伤肝,多思伤脾,多恐伤肾。 依据中华传统中医五行图: 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关系。 金、木、土、水、火是相克的关系。 所以,情志上相生关系为:喜生思、思生忧/悲、忧/悲生恐/惊、恐/惊生怒、怒生喜。 情志上相克关系为:怒克思、思克恐/惊、恐/惊克喜、喜克忧/悲、忧/悲克怒。 下面分别以事例说明: 怒克思:愤怒可以克制思结。 中医言:“思则气结”。思考某一问题而长期获得不到答案,气机就会结滞,引发疾病,轻则食欲减退,心情抑郁不畅,重则思考力下降,不堪思考。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病,请宁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但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了,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激怒齐王,齐王起身大骂文挚。经这一怒一骂,齐王的病也好了。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 为什么怒能克思呢?“大怒则气通血脉畅达也。”了知这个道理后,我们也不必非要用激怒的方法。 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欲长期进行某种研究性思考,那么一定要天天安排出身体煅炼的时间,只有这些,才能将思考坚持下去。 思克恐或惊:思维可以减轻或消除恐慌或惊惧。在年秋天拿破仑的军队已逼近耶拿城,正当战争迫在眉睫,人们不知所措之时,有一位名叫格奥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年轻哲学教员匆匆赶写了一本书---《精神现象学》。虽然这是一部艰深的哲学著作,但却使当时的人们极好地把握住了那段艰险岁月的紧张、激动与焦虑。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亡。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恐惧,我们都在采取一种自欺式的生活方式,回避死亡,忌讳死亡,及时行乐。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真正起作用。故而,我欣赏佛陀式的思考,一种直面众生痛苦与死亡的思考。正是这种独立思考才能启动菩萨行,才有可能达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境界。如果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对计算机、电视和互联网大肆渲染,那么我们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真正变化呢?黑格尔和他的学生们感到信心十足甚至是欢欣鼓舞。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一种哲学,拥有一种对他们自身以及未来的洞察,这种洞察能够让他们直面失业的困境,甚至是社会的崩溃以及接踵而来的巨大混乱。激励着他们的是思想,思想能够把最危险的处境变得意味深长。 恐或惊克喜:在生活中大喜过望的情况很少出现,因之而产生疾病的情况更为罕见。范进中举的故事即是如此。 喜克忧或悲:喜笑能够驱散忧伤或悲痛。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日不见效。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个糊涂医生连男女都分不清。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气滞郁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忧或悲克怒:悲忧可以克制愤怒。中医言:“怒则气上”“大怒伤肝”“悲则气下”“悲忧伤肺”。悲忧时的下降气机能够克制愤怒时的上亢气机。 这一种情绪调整方法,在佛教中是运用最充分的。瞋(chēn)怒心的克星就是大悲心。当我们情不自禁地戴上道德或科学等眼镜去看别人缺点时,自然会产生瞋(chēn)心,而且认为自己是怀着好心去指出别人缺点的。如果别人不接受或不改正,那么我们的瞋(chēn)心会恶变为攻击、谩骂或咒诅。 佛教正好相反,让我们学会不去看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学会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将众生都观为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当自己瞋(chēn)心现起时,立即将其转为道用,化为大悲心,念众生的痛苦与无常。 五行相生也很有意思。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2、五脏五行 (1)、肝属木,肝胆相照,肝胆之间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要多吃绿色或酸味食物。 (2)、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气不顺则小肠功能亦不调,吸收就会不好,心脏虚亏时要吃红色或苦味食品。 (3)、脾属土,脾与胃是相表里的关系,脾不健康则胃肠不好,脾虚要吃黄色或甘味的食品,多吃粗粮。 (4)、肺属金,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关系,肺阴虚易导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肤也与之息息相关。在肺亚健康的情况下,吃些辛辣的食物是可调养肺的。 (5)、肾属水,肾与膀胱是紧密相联系的,肾不好也会导致排尿不正常,平时要多吃黑色或是紫色的食品。 五脏与五味四时季节与五脏生理功能是相生的,要顺应四时的更替而调养五脏,预防疾病。 还有,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 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过,可引起脏腑气血失和,带来各种疾病。如过食咸味会令血管硬,气血流行滞涩不畅;过食苦味,会耗伤肺津以致皮肤枯燥,毛发脱落;过食辛味会耗损肝血而引起筋肪拘急,爪甲枯槁;过食酸味会伤脾而使皮肉增厚,失去弹性;过食甜味会伤肾而使骨节疼痛,头发脱落。这是《黄帝内经》的说法,它说要指出食物要均衡不可偏食,造成体内失衡引起疾病,不必作绝对理解。 五行关系对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对于慢性虚弱性肺部疾病,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养肺气的目的;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肝有病会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时要注意保养脾,以免脾脏被累;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血不足时可采用补阴的方法达到恢复肝血明目的。 3、人体五脏心、肝、肺、脾、肾阴虚症状 (1)、心阴虚:症见心悸心烦、健忘、失眠多梦、舌干低热等。常见于神经衰弱、冠心病、贫血、精神疾病、舌体疾病等。 (2)、肝阴虚:症见头痛眩晕、肢麻、肝区胀痛、烦躁易怒、双目干涩、盗汗、面部烘热等。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科疾病、某些神经官能症等。 (3)、脾阴虚:症见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胃中嘈杂、食后饱胀、大便燥结、毛发无光。常见于某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4)、肺阴虚:症见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手足心热、咽干音哑等。常见于咽喉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5)、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耳鸣盗汗、低热颧红、口干盗汗、阳痿遗泄、月经不调。常见于慢性肾炎、糖尿病、性功能不良、妇科病等。 二、易经太极心理理疗法及“易经”基础原理 1、易经太极心理理疗法 此法与前面不同的是:前者是靠外部刺激;而此法是自发调整。在层次上高出前者无数倍,在意义上不可同日而语。 其法归纳为二十四字口诀(心法): 阴阳零净,太极空虚。 摆脱三界,五行远离。 清静同化,回归无极。 此法实质是人生修行之正法,必须以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作为基础,实现心理磁场的平衡、转换和稳定,与宇宙正能量磁场同步,达到接收宇宙正能量磁场的目的。其最重要点在于:是追求自身心理环境的能量转化,而不是外部环境的改变。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其具体用法面对面讲解传授,在这里就不多写。有意者可随时联系。史老师 2、易经核心基础原理 (1)--(阴)—(阳)和合 “易经”的核心基础是阴--(阴)—(阳)概念。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即六十四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象)”。这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及生成规律。 “一物(人)一太极”(这里只讲人,把“物”字略去。后同)。 具体来讲:就是每一个人体都是一个“太极”,这个“太极”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从“太极生两仪”开始。这个“两仪”就是其核心基础概念--(阴)和—(阳),它代表人体的阴阳两个方面。 “独--(阴)不生,孤—(阳)不长”,“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铁的定律。一个事物如果呈现一阴一阳,阴气下行,阳气上升,达到阴阳相交合和,才是最佳状态。 比如说:把--(阴)比作“负数”1,把—(阳)比作“正数”1,两数相加(阴阳合和),则等于“零”。 这个“零”:在“儒家”叫“中庸”;在“释家”叫“空”;在“道家”叫“无”;在“易家”叫“中和”,在现代社会叫“和谐”。表示这个事物摆脱了外部一切事物的控制或干扰,到达了一个良好的自主运转状态。 “阴、阳和合”和谐与否,影响力极大,对人体内外环境的好坏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2)“天、人、地”三才 《易经》中的“天、人、地”三才,是对应“八卦”中的卦画而言的,“八卦”卦画分别代表天、人、地。一个卦有六画,叫做“六爻”。自下向上:一地、二人、三天、四地、五人、六天。一四地地相对应;二五人人相对应;三六天天相对应。在这三对中观察它们阴阳配合的状态,能达到和合者为佳。 “天、人、地”三才,其中“天”代表的是时间,“地”代表的是空间(即方位),时间和空间合起来称为“时空”。“人”是太极点。人生活在时空中,在“易经八卦六爻”中用“天、地、人”三才的方式表述。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讲求“天适、地利、人和”。三者俱利,吉祥如意。不然,办事败多成少。这是人生外环境的好坏形式。 (3)金、木、水、火、土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行,存在于每一时空节点中,每一时空节点所含的五行质量成分随着时空的运转而变化。这是正常的人体先天五行。 另有一个后天五行,就是生命个体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由于长期偏激的不良思维和行为产生的五行磁场,这种五行磁场是负能量的,会引起自身五行正能量磁场变弱或消失。反之,比如:长期保持大慈大悲、行善积德,则可对人体补充正能量。 同时,每种五行都包含有阴和阳两种成分。 在“天、人、地三才”中作为“太极点”的人,被阴阳和五行磁场所控制,好与坏首先在身体的状态上表现出来,半点都由不得自己。 阴阳的平衡和不平衡是受五行的均等平衡流通和过旺或过衰不能平衡流通所影响,它们是要来一起来,要去一起去。这就是它们的基本表现形式。 3、易经中的宇宙正能量 “易经”里面有满满的宇宙正能量,首先把它介绍给大家,给大家垫垫底,打打基础。下面是摘录本人“周易”新解的几段文字。 “易经”是宇宙自然规律模式,它所反映的本质精神“谦德”,是宇宙的本质特性。 宇宙包容世上所有生物,供给阳光、空气以及循环产生的水和食物。千年、万年、万万年,从不懈怠,不表功,不自满;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忠、孝、悌、节、让吗?是仁、义、礼、智、信吗?这些只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之上有一个更高的道德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谦德”精神。“系辞”曰:“谦,德之柄也”。这个“谦”字,是宇宙精神,也就是“易经”古经的内在本质精神。 “系辞”曰: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辩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这段文字对如何修德,做了细致的阐述: “履,德之基也”。修德的第一步要在践履即实际行动上下工夫,不搞高调的嘴上空谈,不搞装模作样的花架子。这是修德的根本基础。 “谦,德之柄也”。“谦”是道德的根本,修德要先从修“谦德”开始,谦让、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下。修德就要抓住这些根本去修。 “复,德之本也”。“复”,返回的意思,“人之初,性本善”,修德就是要返回人固有的善性上去,返本归真。不作恶,不害人,要多存善心。 “恒,德之固也”。修德必须守常不变,有始有终,无论如何绝不动摇,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活到老,修到老,积德到老,守德到老。 “损,德之修也”。“损”即去掉,修德就要去掉自己的坏毛病,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不要自私自利,更不要损害别人。要损己利人,不要损人利己。这是修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方面。 “益,德之裕也”。“益”,受益。修德要能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对别人有爱心,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别人得到帮助受益了,同时也充裕了自己。 “困,德之辩也”。“困”,困难,困苦。困难和困苦是最能辨别、检验人的德性的时候。身困志不困,不怨天,不尤人,烈火炼真金。在逆境中磨练人的意志,成就人生的圆满。 “井,德之地也”。井的特点是养人利物,居而不改。能施德于人,又能保持自己德性不改移。施恩无所图,助人不计回报,是最高尚的德性。 “巽,德之制也”。巽为风为入,修德就要把“德”字深入到心中,成为制度,成为法律,时时警示自己,坚持不懈地遵守。 以上是“易经”的“谦德”精神。它是宇宙精神,更是人类的社会精神。 “谦,德之柄也”。易经对“谦”卦的评价如此之高,现在,再来看看“易经”德之魂:第十五卦“谦”卦的实质内涵。 “易经”德之魂:第十五卦“谦”卦。 “易经”“谦”卦原文: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卦:上坤下艮,坤为地,艮为山。叫“地山谦”卦。 什么是谦?北宋理学家程颐说“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谦者,有而不居之义”。(《周易全解》第页)“谦”是人们能够以谦卑之道自我修养的高尚德行。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这就是崇高无比的“谦德”。谦的反面就是自大自夸,自吹自雷,骄傲自满。越是精神贫乏的人越骄矜,越是内心充实的人越谦巽(是巽,比逊更有深意。后同)。这是一个鲜明的比照。 从“谦”卦组合来看,上体是坤,坤为地;下体是艮,艮为山。两者相比,山是高大的,地是卑下的。高大的东西却居于卑下的东西下面,这不是“有其德而不居”吗!(《周易全解》第页) 古人极重视谦,谦最有益而无害。“易经”六十四卦中别的卦都有悔吝凶咎,唯独谦卦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而且就全卦看,谦则亨,不必更有别的条件,(《周易全解》第页)就可知其谦德的尊贵了。 从“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上看,“谦”卦紧接在“大有”卦之后。“大有”卦辞曰“大有元亨”,“大有”为“丰盛、众多、富有”的意思,“元亨”就是大亨,大亨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大有之后为什么是谦卦?作《易》者如此安排并非偶然,是有思想内容的。《序卦传》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这是说事物发展有个限度,到了一定限度就要满盈,满盈就要发生变化,开始走向反面。在自然界“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在社会人事方面也是如此,治极则乱,盛极必衰。唯一避免衰乱的办法就是经常保持谦巽。作《易》者于大有之后继以谦卦,正反映他具有深刻的辩证法观点。他告诫人们,越是富有越是要谦。(《周易全解》第页) 后世的解说中说: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是用卦之上下体的特点解释卦辞“谦亨”的含义。天道是指下卦艮中的阳爻而言。艮中的阳爻必居二阴爻之上,所以艮有光明之象。现在,在谦卦中,艮居下体,本应在上的天道竟屈居于下,这便有谦义。艮虽居下,却不妨碍它有光明之象。光明便有亨义。谦之上体是坤,坤是地道,地道本是卑的,卑也有谦义。地道卑,却升至上体,所以叫做“上行”。“上行”也有亨的意思。(《周易全解》第页)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这一段话详尽论证谦的好处。讲天地人鬼都尚谦而恶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盈必招损,谦必受益。盈满者往往得祸,谦损者往往得福。可见谦是至德,谦巽不自满的人有可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谦巽对于无论什么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位尊的人谦巽不自满,其德更加光大,令人尊重;位卑的人谦巽不自满,其德人们不能超越、企及。位尊也好,位卑也好,只有是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久于其道,保持终身谦巽。谦既是重要的,也是艰难的。(《周易全解》页) 再来看看“谦”卦的卦辞和爻辞: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此意:无论什么人,能做到谦巽以自处,都将亨通。所以谦则必亨,这是没有条件的。一生自始至终做到谦巽,一定能够成为很有成就的人。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谦,是有谦而又谦,是说有谦谦之德的人,居后而不与人争先;遇到利益不与人争利;遇到名誉不与人争名。这样的人心中无忧无虑,心中无私天地宽,在人生的长河中天天都是快乐的感觉,一生都是幸福吉祥的。 “六二,鸣谦,贞吉。”“鸣”指发出了声音,“贞”,正的意思。“鸣谦”,有了名气而谦。是说有了名气的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骄傲,不要得意忘形,最终的结局才能是好的。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劳”,功劳。人既有大功劳,又能谦卑自处是谓劳谦。谦已属不易,劳谦尤为难能。劳谦一时,勉而为之,或不为难;若持久不变,劳谦终身,此人一定是大德之人了。 后世的解说中说:“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万”,盈数,含有广大的意思。万民,即广大的老百姓。意即:有大功劳而又不居功自傲、不自高自夸、不以功劳压人的人,必然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六四,无不利,撝谦。”“撝”即挥。“撝谦”,发挥谦德。使动息进退各方面都表现出谦德来。都有那些方面呢?看看“谦”的组成有多少:谦让、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下。人在社会活动中:夫妻间、同事间要谦让;学习上要谦虚;讲话要谦和;位高的人要谦卑;富有的人要谦厚;对待名利要谦逊;行为上要谦恭等等。这些再进一步的发挥和延伸下去,忠、孝、悌、节、让;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最根本的道德基础。这是“谦德”意义的核心所在。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易经“卦”的第五爻,按位置而言为君位。“谦”卦五爻的爻辞,讲的是不能一味的愚谦,应当灵活而用。 富,富有。在《周易》里—(阳)被认为是实的,富的;--(阴)被认为是虚的,贫的。以,能左右的意思。邻,亲近之人,引伸为臣下、群众。“以其邻”,能够左右臣下、得到臣下和百姓拥护和信赖。谦卦六五是阴爻居尊位而能“以其邻”,得到臣下、百姓的信赖和拥护,所以叫做“不富以其邻”。六五不富而能以其邻,属于非常情况。它以柔居君位,具有谦顺之德,能够接触臣下,臣下也乐归于它。但是六五毕竟是阴爻,属坤道;坤道不足而不富,很可能有不服它的。有不服,可以征伐,征伐无不利;若无不服,自然不必征伐。(《周易全解》第页) 后世的解说中说:“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为什么“利用侵伐,无不利”呢?六五虽以柔居君位,有谦顺之德,但仍有不服的,谦德所不能服的,便用武力来解决。“利用侵伐,征不服也”,意思是说,人君应以文德治国,仍有不服,则可以诉诸武力。以武力征不服者,是正当的。“利用侵伐”并不妨碍统治者行谦之道。(《周易全解》第页)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此意为,上六谦德发于外,处于卦之极处,以柔居柔,是顺之极。居谦之上,是谦之极。以至柔处极谦,谦而至于极,反为过甚。(《周易全解》第页)利在使用刚武,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纠正过谦的倾向。也就是说谦虚过度,是不好的,应该及时纠正。 “谦”卦的六个爻位,分别阐述了“谦德”的方方面面,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道德模式。 结束语: 易经太极心理理疗法,其实就是按照宇宙自然规律模式,保持一颗谦德之心、慈善之心。俗话说“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在面对疾病高发,而现代医学无力解决的情况下,为了人类健康生存大计,全人类都应该改换思路,探索有效途径。 若能读懂者不妨一试,可能会惊喜万分。 笔者本人新浪博客·秀颖易学馆中的“周易”新解,有详细的表述,有意者可以进入阅读。 就写到这里。谢谢了! (本文于年11月22日刊登在本人新浪博客·秀颖易学馆) 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前期文章 《周易》新解(一)·前言 《周易》新解(二)·正确认识“易经” 《周易》新解(三)·“谦德”是“易经”古经的内在本质精神 《周易》新解(四)·“易经”的“三易”历史 《周易》新解(五)·“易经”的实质作用 论奇门遁甲“三奇得使”格局的运用 “六爻命理”秘法(一百二十八字歌) “罗经”是风水学的宝贵经典 水空则流火空则发 家庭园林建设的环境布局基本指导方略 择吉:造福民生,慎重为要 盛世真品世代吉祥·八卦五行调理盘 “六爻命理”和“六爻风水”特点简介 愿您健康吉祥! 史述颖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花多少钱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