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359028.html 打坐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在国内外开始流行起来,有些国家(比如英国、美国、韩国等)的学校甚至开设了打坐课程,教导学生打坐调息,增加专注、增进记忆力,以帮助学生面对压力。 静坐纪要 法诀: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丹田,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体生八触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坐的地方以平整坚实为准,不建议床上沙发上,可以在板凳上。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如是夜间打坐,请保留一盏不过分明亮的灯,或者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要领详解如下: 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不能盘坐者:可以在板凳上正襟危坐。所谓正襟危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屁股只坐板凳的三分一处,双脚垂直地面,双手或覆盖双膝,或结印在腹。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 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不空,是乃真空;观空乃空,是为顽空。”这是古人的所谓“长生久视之道”。 眼观鼻,鼻观心:二目垂帘,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两眼同看鼻准,活动的思维,纷纭复杂的意念就能安定下来。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观而达到忘观,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所谓鼻观心,是为了下颌微收,使气嗓管调直,呼吸自然流畅。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上腭是天池穴,在上牙内寸许凹陷处,口念“儿”字时,舌尖所触部位。闭天池。一是方面是为了开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后),使真息往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则是闭口免伤真炁。再则,舌根下有生津两穴,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闭上天池易于生津。 静坐往往津液满口,并有清而甜之感,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调理呼吸,又谓调息,是初步入静的重要环节。用功时既然是闭口,无疑要用鼻呼吸,要求深、细、长、匀。 深:不论是顺呼吸还是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这样才能深。 细:所谓细,即连自己也听不到呼吸声。 长:是将呼吸拉长,要息息归根,下降丹田,不要憋气,要放松自然。 匀:即快慢均匀,务要心息相依,不即不离,达到息不调而自调。甚至,至虚极,守静笃,会出现呼吸顿断。 初学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绵绵,深、细、长、匀,能扩大肺活量,促进和加强内脏各个部位的功能,尤其对消化系统功效更为显著。 心神意守丹田:守丹田是为了忘丹田,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说。“以有心求则有相,以五心守则落空”。故云:无忘无助,似守非守。性要自悟,命要师传。心静念止是先天,意动神驰是后天。 只有守定丹田,才能使瞬息万变的活动思想安静下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做到心静念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归中,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此时感到一股电流在身上奔腾咆哮,犹如触电,全身酥麻,其舒服感妙不可言。这正是形神俱妙,了在其中。如能得到五分钟的真静,足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下座拂面熨双睛:每逢坐完功后,先将两手搓热,趁热用手捂住两眼,热散后两手猛然向两侧分开,两眼同时随之使劲一睁,如此三至五次,再左右转睛。左转9周,再向右转九周。经常坚持,不但保持眼球灵活不得眼疾,还使通眼脑气筋通畅,保持眼睛不花。拂面是用两手搓拂两颊,使脸色滋润,推迟生长皱纹及老斑。 全身上下搓一遍:全身干搓,又叫干沐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紧接拂面熨眼转双睛之后,两手从头部开始搓起,继而由前额、两太阳穴、迎香、两耳前后,大脑、小脑、风池、风府、两臂内外至两手背,再由胸前肺部、两胁,两手并行搓小腹两侧、肚脐、两腰眼、两腿外侧内侧、膝盖、脚心。 两手搓时必搓热,最后再揉睾丸。以上各点,搓时最好用数字来约束,以免点到从事。干沐浴倘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重点是鼻窝、脖颈、腰眼、睾丸、尾胝涌泉。搓完后舒筋气。 伸臂长腰舒筋气:干沐裕后,仍坐床上,上身坐正,两腿伸直,舌顶上腭,然后上身后仰,两臂随之向上伸舒。同时鼻子吸气,两眼向上翻看,脚尖前绷,脚跟后收,身体整个仰卧床上。 然后,上身由仰卧坐起前扑,以头靠拢两膝,两手打两脚涌泉穴,两眼往下看,鼻子呼气,两脚尖向里勾,脚跟向前蹬。如此一仰一俯,反复七次为止。此法有舒筋活络,长腰增力,抻筋活腰,强肺健胃,通带踵、养大脑的作用。 收心求静:也是为了求动。这种动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用功,并能经常入静,在坐静中大脑得到充足的调养,日积月累,脑气胞日渐充实,身体日渐强壮,面色日渐红润,精神面貌几有焕发青春之感。也是久坐必有禅的原因。 当然由于年龄、的不同,体质强弱的各异,以及用功的勤怠,入静的程度深浅,必然会在每个人的进度上出现千差万别。尽管在进度上每人有快慢之分,但从静中得来的心身日渐愉快和健壮必有同样之感。 静极而动,是在静坐时,心里清清静静丝毫杂念没有的前提下,外阳勃然而起,这即是活子时到。此时不等念起,将这初步静养来的养生至宝收归我有。 收心求静即是筑基炼己的功夫 所谓炼己即是炼心、炼性。炼即是锻炼的意思。心不炼不死,性不炼不活,神不炼不灵。只有炼得识死、性活,神自然会灵。 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柳华阳祖师曰:“若不炼己还虚,则临时熟景难忘,神驰炁散,安能夺得造化之机。”应该怎样炼呢? 柳祖又云:“眼虽见色而内不受纳者曰炼,耳虽闻声而内不受音者曰炼,神虽感交而内不起思者曰炼,见物内醒而不迷者曰炼,日用平常如如,而先炼己纯熟”。 上面吕祖所谓炼己待时之时,与柳祖所说的临时之时,同是指的阳举炁发活子时之时,下手采药炼精化炁之时。此时若炼己不纯,意志不坚,很容易顺熟路而去,前功尽弃。 故古圣先贤(指善养生者)强调,修性养命,首先必须筑基炼己,打好基础,否则虽有所得,也容易得而复失。只有炼得识死性活,对景无心,常寂常静常觉照,性自圆明神自灵。在静中求动,动中采补,循序渐进,待精尽化炁,亏损补满,则筑基炼己才算告一段落。 道家静功打坐细节(新人入门筑基法) 在道教的修行过程中有两套方法是贯穿始终的,静功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是桩功。修行是以静为基础的,“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 这套功法,主要是三个要点,道家的修行无非是三条: 一、调身 二、调息 三、调心 道家的修行,就是这三者(也就是我们的精气神),同时对我们生命的一个调整。 打坐禅定是公认的一种养生方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佛家所言:身清净既是心清静,心清净既是身清净,身心不二。打坐双腿动脉不过血,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时心脏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脏六腑会得到大量供血,改善脏腑机能。打坐时脚踝压住大腿内侧大动脉,为了打通动脉心脏会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脉;对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心脏病、头痛失眠等疾病均有疗效。 因为打坐能够快速的提升我们的心性。打坐是一门祛病保健、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也是改变气质、培育品德的重要功夫,我国古代的儒家道家,也都叫人静坐,居静养气,致虚养生。 正确入静 当你开始打坐时,你认为打坐是一种神奇的活动。如果你能做对,我想打坐会揭示你的真实本性,发展你的智慧,给你内心的平静。 你可以选择任何舒服的打坐姿势,但是你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你的内心,你的姿势应该支持你的练习,而不是分散你的注意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从简单舒适的打坐姿势的开始。 虽然关于打坐有很多不同的姿势,但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无论你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坐垫上打坐,你都应该感到踏实和稳定,你的身体应该保持平衡和舒适。 第一类常见的方法是脊柱挺直,懒散是气馁,这会让你感到不舒服,让你的注意力变得懒惰。有些打坐对此非常严格,对其他人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指导方针。 但除了脚踏实地和挺直脊梁,其余的可能变化很大。手朝上或朝下。眼睛睁着或闭着。腿在莲花与否。向下或向前凝视。有些指导非常严格,而另一些则比较宽容。关于打坐的正确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使用一种舒适而特殊的打坐姿势,最大原因是帮助建立你的打坐练习,这种姿势是为了尽量减少干扰,通过组织你的身体,它有助于平静和组织你的思想。 此外,日复一日地使用相同的打坐姿势可以帮助你的大脑自动知道如何安定下来,这就是入定。打坐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使用任何姿势。但作为一个好的、常识的打坐,一个属于你自己正式的打坐姿势会让你入定变得更容易。 人有三神:一是元神,二是心神(平时所说的潜意识),三是后天意识(后天的知识大脑意识)。 这三神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的,但平常最起做用的是后天识神,关键时刻起做用的是心神,最终升天的是元神,但在平时这元神基本上就是你感觉不到的,也用不起来的。 打坐时,我们是用后天的意识,也就是后天的识神,后天的学到的知识,去引导安排我们的打坐内容,但正好相反的是,我们所安排的打坐内容,正是要去掉后天识神的。 后天意识后天知识太多太杂,会影响人的心神四处乱想,而不能专一,使心神不能出现。 当我们用数吸或守一的方式来打坐时,就会让后天意识进入到专一或象刚清理完的磁盘一样,当清理完成后,后天意识所在的大脑就会有一种非常清亮的感觉,这种感觉出现时,就是后天意识最弱的时候,此时心神就能在后天意识最弱的时候出现,但由于后天意识是能影响心神的,所以在心神出现时,就已经带着前面后天意识所种下的守一或数吸的惯性思维了,所以此时出现的心神,同时也是具有专一属性的。 换句话讲,也就是心神出现时不带有各种乱七八糙的想法,它也只有一个想法,当心神带着专一的想法或空无所有的思法出现的时候,就是一种心空的感觉,此感觉同上,和大脑的那种清亮空明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发生的位置不同,心神的这个感觉发生的位置就是心脏,此时会感觉心脏也会发生清亮空明的感觉。 入身心安静的境界时会有两个静: 一个静是你的思想意识,识神静下来了,才会出现脑袋位置里面的空灵; 一个静是你的潜意识、心神静下来了才会出现心脏位置里面的空灵感。 但是用身空法也罢,守一法也罢,多数都是只入了身心安静境界中的第一个静:思想意识之静,仅出现了脑袋空明的修感,很多人都只是思想意识静下来,虽然自己也觉得很静了,但实际上潜意识没有静下来,所以就只能达到脑袋位置的空灵感,而始终修不到心脏位置的空明感,这个静就是两个静,一个是思想意识,一个潜意识,这两个都静了,就都静了。 你可以试试修空法,修空法是最为快速的进入身心安静境界的了,先修到身心安静体悟一下身心安静境界及之前境界的修行感悟,然后再去破空或转修守一。 由其是转修守一也比平常人要快的多的,潜意识不需要知道,潜意识就是一个小孩子,你的思想意识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如果你的思想意识一直不停的在教他,这人是好人啊,这人是好人啊.....时间长了潜意识被洗脑了,那么你一遇到这人或一想到这人你的潜意识就会觉得这人是好人啊,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讲修行是由我们的识神来操控的。 所以有时候我也讲,修行就象剥熟鸡蛋,用鸡蛋皮剥鸡蛋皮和鸡蛋清,其实就是一个用后天意识他自己来清理自己,同时去清理心神的一个过程。 如果达到了心神空明的这个过程时,你就以经能进入到身心安静的打坐境界了。 报名寻道网中医养生、风水术数课程请加听雪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