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健康读本》分册主编:医院孙伟随着时代发展,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超负荷、竞争激烈、心理压力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由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权威中医药专家编写,将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都汇集于这套健康读本之中,带给大家“未病先防”和“既病防传”的中医养生方法。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心跳过速未必是激动人心心动过缓未必是安然自若这可能是“心悸”

就让我们打开

《中医药健康读本》

看看应该如何养生

心悸

“心悸”是中医病名,指病人自觉心慌不适、心中跳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见脉象迟、数、参伍不调的一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预激综合症,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患者如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心悸的养生方法

01外治法朱砂3g,磁石6g,共研细末,装入布袋,放在帽子内戴在头顶有宁心安神的作用。02脉冲电针法电针郗门、神门;心俞、厥阴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或根据病情选取其它穴位,选用电针频率1-2赫的规律脉冲波或疏密波,电针感中等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日。03推拿法两拇指对点太阳,拿两侧鱼际;有手指指端或罗纹面按压第七颈椎棘突至第七胸椎棘突间的穴位,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04体穴按摩疗法

a、按摩之一

主治心悸不安,受惊易做,失眠多梦等。郄门、神门穴宁心定悸;心俞调心血而镇悸。

取穴:郄门、神门、心俞、巨阙穴。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螺纹面着力按压以上穴位,每穴按压约半分钟,每日3次,10天为一个疗程。

b、按摩之二

主治心悸不安,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等。神门穴可宁心定悸;丰隆、尺泽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内关治燥烦心悸有良好的功效。

取穴:神门,内关,丰隆,尺泽穴。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螺纹面着力按压以上穴位,每穴按压约半分钟,每日3次,10天为一个疗程。

c、按摩之三

主治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等。郄门、神门穴宁心定悸;足三里穴扶正补虚。

取穴:郄门,神门,关元,足三里穴。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螺纹面着力按压以上穴位,每穴按压约半分钟,每日3次,10天为一个疗程。

05足底按摩疗法

a、足穴按摩

主治心悸、心慌、心前区突然跳动等快速心律失常。三阴交为脾经、肝经、肾经交会的穴为,具有良好的滋补三脏之功,从而达补益心脏,治疗心悸之功;源泉为肾经之“井穴”,可引热下行,治疗虚热内扰导致的心悸不安;照海、太冲穴清热定悸。现代研究表明三阴交、涌泉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方法:取端坐位,暴露三阴交穴,太充穴,照海穴,涌泉穴。先按揉双侧三阴交,然后点揉双侧太充、照海穴,搓揉双足二、三趾,从趾根至趾尖各5-10遍,后指揉涌泉穴,每次都应觉有明显的痛、酸感,每日2次。

b、足反射区按摩

主治心中悸动不安,乏力,心前区跳动感。心脏反射区有良好的降低心率的作用;肾上腺反射区可以很好的控制过快的心率。

方法:取端坐位,暴露双足底。点按双足底肾上腺反射区,平推双足底肾上腺反射区,以轻手法按摩心脏反射区,以达到降低心率的效果,拔摇各足趾,自小腿向足趾方向推足背、搓足心,以上各穴位以自觉有明显的痛、酸感为度,每天2次。

END

识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fl/93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