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神经官能症“这个词并不经常出现,所以大部分人对此病知之甚少,甚至对它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我们认为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不常见。 其实,现代社会自然人群中情绪障碍发病率其实已相当高。 资料显示,美国人群中焦虑患病率约5%,终生患病率25%,焦虑障碍影响万美国人; 国内学者蔡卓基等调查北京社区居民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7%,而>60岁患病率达8.18%; 李宁等调查辽宁城乡居民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达7.21%,而社区老年人中焦虑抑郁发生比例可达10%~20%。 由于中国国情及认知问题,一般患者存有情绪障碍不医院就诊,95%以医院各临床科室寻求帮助。 dvdf 据中华医学会对北京、上海、广州医院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抑郁焦虑症状普遍存在于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内科患者中,发生率高达25%; 这些患者经精神科医师测评后发现,其中39%~73%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尤其在帕金森病、中风、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产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患有抑郁/焦虑的比例较其他患者更高,未诊断率高于90%,仅有1/6患者的抑郁/焦虑患者得到相应治疗。 在很多心血管患者中,因为胸痛而就诊的患者特别多,因为不明原因胸痛而行冠脉造影检查在国内外也十分普遍。 临床医师倾向于采取确定性强的检查方法为诊断提供依据,但事实上冠脉造影阴性率近年来逐渐走高,其中很重要因素是很多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做了冠脉造影检查。 ▲▲▲▲▲ 国内学者袁琛等对例行“CAG(冠状动脉造影)胸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结果例阴性组和例阳性组,其中阴性组焦虑25例,重度抑郁1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9例与6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全部例CAG患者中,冠脉狭窄不足50%(31.4%),这些阴性患者如果不进行心理干预,仍有86%患者至少每周发作一次胸痛,71%自觉胸痛没变化甚至加重,如果进行心理干预,胸痛缓解比干预组/非干预组为38∶51与13∶5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曾有国外心血管权威指出,70%胸痛与焦虑有关,而与心脏无关。 dvdf 其实对于不同病因的胸痛,有临床经验的心脏科医师通过仔细问诊能够辨别一二,往往神经症的胸痛多为隐痛、持续时间长,可有游走性,这和心绞痛短暂锐利的绞痛明显不同。 为何情绪障碍会有胸痛不适呢? ▲▲▲▲▲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情绪障碍的躯体化表现有关,正是这个躯体化使得病情复杂起来。所谓躯体化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生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寻求医学帮助。 而实际上出现这种不适倾向由情绪障碍以躯体不适形式表现出来,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一种反应,这些应激反应主要由各种突发刺激性生活事件或境遇所造成。 出自《许之民:关于心脏神经症的一些认识误区》 ▲▲▲▲▲ 本文的所有图片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用于心悸失眠多梦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基金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