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背后代表的意义更值得探究

早在年以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一语中的:“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心身医学不仅注重人,更注重人的心与身的关系。

心身医学涵盖了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心身障碍、精神疾病等。有很多常见的疾病,如溃疡、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神经病皮炎、慢性疼痛等都属于心身疾病。

不同于心身疾病的器质性改变,“心身障碍”主要是以功能性变化为独特表现,患者主观感觉特别痛苦,出现的问题往往以“症状”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情绪类”的有:烦燥、疑虑、恐惧、焦虑、多想等问题;“行为类”的有:失眠、药物依赖等。有的患者会因躯体化的问题而反复就医。

那么,患者的这些“症状”是有功能和意义的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症状”代表了没有满足的内在需求。对医生来说,“症状”背后代表的意义更值得探究。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内在冲突导致的,只有找到内在失衡的关键一环,才能因病施治。

心身医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去诊断”,软化“疾病”概念,重在“情境化”,在脉络中顺藤摸瓜,找出内在的“关系”,再将注意力扩展到无症状时空。

有个吃药无效的案例

退休多年的张女士阵发性房颤五年有余,在四处奔波漫长的就医过程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北京行善堂心脏专科诊所的诊室里,说起自己奇怪的病情......

她和丈夫都退休待在家里,儿女孝顺,每天养花唱歌散步,没什么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可是五年前她却突然开始反酸,口干,大便干燥拉不下来,吃了很多胃药和消化药都没什么效果,北上广知名的中医西医都看过了,都说她没什么病。

后来有人建议她看心理医生,她很生气觉得自己心理没问题,倒是觉得自己的病情和行善堂网站(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哪家医院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fl/20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