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里咨询过的很多患者,普遍有两个共通的认知误区:

一,我现在得病了,没有心情去正常生活,我想先把我的病治好、症状疗愈好、情绪调节好之后再回归生活。例如,失眠患者总是觉得自己睡好了,第二天心情才会好,因此应当优先解决睡眠问题,才能开启生活的新篇章;强迫思维患者总想先把自己脑海中的问题思考清楚,抑或找到办法解决自己的强迫思维之后,再去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抑郁症患者也是想先等自己心情不那么低落之后,再重新和朋友接触、交往,重新出门吃喝玩乐。

二,有关治疗焦虑、强迫、抑郁的书我也读了很多,道理我也都懂,但是还是感觉自己做不到。我也知道应该放弃冗赘的思考,回到当下这一刻,但是就是很难做到。

导致上述两个误区的原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对神经质症治愈的因果逻辑关系理解有误,没有从思维情绪本位切换到生活实践本位,知行不能合一导致的。

据某位森田正马教授的首批患者回忆说,当时他正在准备日本的高考,觉得自己被强迫思维、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已经影响到无法正常学习、参加考试,于是便跑到森田教授开办的病院,对森田教授说:“教授,我想先休学,在您这里花一年的时间治愈好我的神经质症,然后再去参加高考。”森田教授立马否决了他的请求,要求他在治疗的同时,坚决不能放弃学习,必须参加今年的高考,否则他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这位患者只得照做,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坚持备战高考,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病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最终不仅没有耽误高考,反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强迫、焦虑、抑郁、恐惧等神经质症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类型的疾病,它的治愈与恢复最忌讳休息、修养。因为本质上,神经质症是患者纯粹的思维造物,与高血压、心脏病、癌症、发烧等疾病不同,在客观实体上根本不存在任何的病变。通俗的理解,这是一个“想”出来的疾病,是一个臆想、虚幻之物,越是给予自己时间与精力去“胡思乱想”,就会给予病症更多的力量,痊愈起来也就越困难。因此,神经质症的疗愈,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回归生活实践。

这也就解答了上述的两个认知误区:

首先,大部分神经质症患者对治愈病症与回归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是完全颠倒的。心情舒畅就忙东忙西,心情郁结就百事不做,以休息、回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认为反正自己的工作学习也会受到现在心情的影响,没办法顺利完成,还不如躺在沙发上先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其实,这恰恰是许多神经质症患者无法痊愈的根本原因。神经质症就是因为“精神交互作用”导致的,越是给予念头、情绪注意力,念头、情绪就会愈发强大、剧烈,进而控制我们,而念头、情绪越是强大,它就会进一步吸引我们更多的注意力,让我们无心去顾及别的——吃饭、玩耍、社交、学习等等。打破这个循环的第一步就是要回归生活,把注意力导向当下,因为只有这样,痊愈过程才会开始发生。因此,是先投入生活,才会痊愈,而不是先痊愈,再投入生活。若坐以待毙,幻想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就会在情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其次,”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也只是“知行不合一”的推辞与借口罢了,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患者一直处于“不想回归生活→不去回归生活→做不到回归生活”的恶性循环之中,根本问题不是无法达成,而是缺乏达成的意愿。因为情感态度扎根于人的植物神经,是无法通过控制而改变的,但是行为方式却是可以通过意志进行支配的。无论你的感受如何、态度如何,你总能控制自己的双腿迈开步伐,总能拿起书笔去学习,总能走向工作岗位去工作。很多患者往往难以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建树很高,但是总是拒绝投身生活实践。谨记,要想真的领悟到森田疗法、ACT疗法、ERP疗法的精髓和真谛,要想真正痊愈,必须要不断地去在生活中实践森田疗法、加深理解。这就像无论你学习了多少驾驶汽车的理论,如果不亲自驾驶汽车,则无法真正掌握开车这门技术。

因此,想要真真切切地痊愈,必须从思维情绪本位的模式切换到生活实践本位的模式,跳出自己的思维、情绪布置的重重陷阱,回归到生活之中。这是痊愈的前提,也是痊愈的唯一道路。

END扫码获得进一步帮助咨询、疏导、干预、答疑、制定痊愈计划MatthewHLZ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fl/113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