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周末,忙碌了一周的人们终于可以放缓匆匆的步伐,惬意地约上好友,手捧“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漫步在小吃街。“哎~这不是洛枳嘛,咋地捂着胸口蹙着眉的?”“这不最近加班累嘛……老感觉……胸口闷闷的……喘不上……气似的。”洛枳急促地说着,不时地换口气,费力地解释着。“哦~我之前也这样啦,不过有位医生真厉害,给开了一点枳实,莪术等破气理气的药。一帖下去,胸口憋闷的感觉一下子就没有了,整个胸腔就感觉豁然开朗似的。”话音未落,永远充满热情的老朋友拉着洛枳就往门诊部赶。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后。洛枳一看医生的药方,枳实、莪术……啥也没有,清秀的脸上写满大大的问号。

老师不由得露出自信的微笑,大笔一挥潇洒的写下“大气下陷”说到:“这就是中医的奥妙呀,只有找准各自的病因,对症下药才会有理想的疗效呀!”

那什么是“大气下陷”?“大气下陷”与“气滞、痰饮停肺”,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病机在临床表现上有哪些不同?治疗方法上有哪些区别?如果混为一谈有什么危害?

《灵枢·邪客》曰:“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大气本应该在胸中,推动肺进行呼吸运动,贯心脉来推动气血运行从而鼓舞心脏搏动、调节心率。而如今大气下陷就像气球之于氢气球,缺乏上升的动力,只能停留在中下焦,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不足以息。两者的区别在气喘气短的表现上有细微的不同。洛枳自述感觉气从下面上不来,到了胸口部就吸不上来、呼不出去。这是由于胸中的大气下降太过,助肺呼吸功能下降,肺只能像水泵一样来抽取下陷的大气,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的“喘症”;大气下陷导致胸中大气不足,出现“气短不足以息”。这与气滞或痰湿堵在胸口,致使气不能上下流动,从而引起气喘气短有很大的不同。

既然大气下陷了,胸中自然感觉一片空虚,怎么还会有憋闷的症状呢?肺主气司呼吸,而大气下陷助肺呼吸的功能下降使肺宣降功能异常,气体无法被正常推动,故出现胸闷,犹如路面坍塌出现堵车。对于心悸症状,基本都是从心来论治。但这里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方向,可能由于胸中下陷,大气不能贯注心脉来推动气血运行,影响了鼓舞心脏搏动的功能。因此增加升提宗气的药物比单单用鼓舞心气的方法来的更高效些。最能区别两者的就是脉象了。洛枳右寸脉沉细应指无力。右寸对应胸部的肺,右寸脉沉细无力,是里虚证的表现,暗示宗气不足。而不是脉沉涩、感觉搏指有力,对应不通的里实证。正如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述:“关前者,为寸也,寸口为诸气汇聚之处。沉迟居于寸,则为气不足;大气下陷,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运行,故其脉势微弱。”

如果辨为里实证,就会大量选用疏肝理气,行气甚至破气的药物,比如三棱、莪术等。然而多用这些药物,就会耗气伤气。大气本已下陷,胸中大气不足,若再过度耗伤大气,必定会加重不适。因此老师选用升陷汤合四逆散。以黄芪为主,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柴胡、升麻,升提大气上升;桔梗就好像药中的舟楫,能载各药之力上达胸中。因此使用补气的药使胸中大气充足,用升举阳气的药引大气归位;考虑到患者心烦易怒,又加柴胡、合欢皮、丹参、柏子仁等来疏肝养心,调节情绪。

正如张锡纯所说:“凡遇气分不舒之证,宜先存一大气下陷理想。”也期待我们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医生相互配合,定能辨证精确、药到病除。

现将医案整理如下:

主诉:胸闷气短心悸一年余

症状:胃纳可,二便调,心烦易怒,情志压抑并伴有呃逆,右寸脉细,关脉滑浮。

诊断:中医诊断:气陷

西医诊断:神经官能证

处方:黄芪40g党参15g升麻9g柴胡9g桔梗12g知母10g枳实10g厚朴12g柏子仁15g合欢皮20g丹参15g苍术12g鸡内金20g甘松10g天冬12g

编辑:齐文沛审核:刘玉良

刘玉良医生坐诊时间地点:

周二下午、周六全天、周日下午:浙江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馆(滨江区浦沿路号)

周五全天:杭州刘玉良中医诊所(西兴工商所对面)

周六晚上:萧山方回春堂(江寺路70-98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fl/10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