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教你如何辨别毒品类型及吸毒人员特征 编者语: 禁毒事关民族兴旺。吸毒往住是从好奇心起,从一个人疏于自身防范开始。一人吸毒,全家遭殃,毒品犹如吞噬人的黑洞不留一丝光亮,毒魔缠身,方知后悔,生不如死,悔不当初。为此,我们必须认识毒品危害,坚决远离毒品。 一、传统毒品类型1、鸦片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是罂粟果实中流出的乳液经干燥凝结而成。因产地不同而呈黑色或褐色,味苦。生鸦片经过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吸食时有一种强烈的香甜气味。吸食者初吸时会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多次吸食就会上瘾。 2、吗啡(Morphine) 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在鸦片中含量10%左右,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状,具有镇痛、催眠、止咳、止泻等作用,吸食后会产生欣快感,比鸦片容易成瘾。长期使用会引起精神失常、谵妄和幻想,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历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药品戒断鸦片,但由于其副作用过大,最终被定为毒品。 3、海洛因(Herion) 化学名称“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4—8倍,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历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药品戒断吗啡,但由于其副作用过大,最终被定为毒品。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 4、大麻 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有毒大麻和无毒大麻。无毒大麻的茎、杆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有毒大麻主要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类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烟、大麻脂和大麻油,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大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吸食后产生欣快感,有时会出现幻觉和妄想,长期吸食会引起精神障碍、思维迟钝,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5、杜冷丁 即盐酸哌替啶,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 6、古柯 古柯是生长在美洲大陆、亚洲东南部及非洲等地的热带灌木,尤为南美洲的传统种植物。古柯树株高1.5—3米,生长周期为30—40年,每年可采摘古柯叶3—4次。古柯叶是提取古柯类毒品的重要物质,曾为古印第安人习惯性咀嚼,并被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病,但很快其毒害作用就得到科学证实。从古柯叶中可分离出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可卡因。 7、可卡因 可卡因是从古柯叶中提取的一种白色晶状的生物碱,是强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局部麻醉剂。能阻断人体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并可通过加强人体内化学物质的活性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健谈,有时还有攻击倾向,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此外,传统毒品还有可待因、那可汀、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二、新型毒品1、冰毒 通用名称:甲基苯丙胺。性状: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lce)。由于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又称之为"冰毒"。冰毒的精神依赖性极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滥用方式:口服、鼻吸。吸食危害: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吸食成瘾者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等。 2、摇头丸 性状:以MDMA、MD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由于滥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五颜六色。吸食危害: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用药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劳。同时在幻觉作用下使人行为失控,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3、K粉 通用名称:氯胺酮。性状:静脉全麻药,有时也可用作兽用麻醉药。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K粉外观上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吸食反应:服药开始时身体瘫软,一旦接触到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狂劲"一般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直到药性渐散身体虚脱为止。吸食危害:氯胺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服用后会产生意识与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头昏、精神错乱、过度兴奋、幻觉、幻视、幻听、运动功能障碍、抑郁以及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4、咖啡因 来源:化学合成或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性状:适度地使用有祛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滥用方式:吸食、注射。吸食危害: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惊厥、导致心律失常,并可加重或诱发消化性肠道溃疡,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同时具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咖啡因被列入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5、安纳咖 通用名称:苯甲酸钠咖啡因。性状:由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近似一比一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外观常为针剂。吸食危害:长期使用安纳咖除了会产生药物耐受性需要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外,也有与咖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6、氟硝安定 性状: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俗称"十字架"。吸食反应:镇静、催眠作用较强,诱导睡眠迅速,可持续睡眠5-7小时。氟硝安定通常与酒精合并滥用,滥用后可使受害者在药物作用下无能力反抗而被强奸和抢劫,并对所发生的事情失忆。氟硝安定与酒精和其它镇静催眠药合用后可导致中毒死亡。 7、麦角乙二胺(LSD) 性状:纯的LSD无色、无味,最初多制成胶囊包装。目前最为常见的是以吸水纸的形式出现,也有发现以丸剂(黑芝麻)形式销售。吸食危害:LSD是已知药力最强的致幻剂,极易为人体吸收。服用后会产生幻视、幻听和幻觉,出现惊惶失措、思想迷乱、疑神疑鬼、焦虑不安、行为失控和完全无助的精神错乱的症状。同时会导致失去方向感、辨别距离和时间的能力,因而导致身体严惩受伤和死亡。 8、安眠酮 通用名称:甲喹酮,又称海米那,眠可欣。性状:临床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症,该药久用可成瘾,而且有些病人在服用一般治疗量后,能引起精神症状,该药已成为国内外滥用药物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临床上已停止使用。合成的安眠酮一般为褐色、黑色或黑粒状的粉剂,非法生产的产品中可以看到药片状、胶囊状、粉状。 9、三唑仑 性状:又名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药品,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无色无味,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也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吸食反应:药效比普通安定强45-倍,服用5-10分钟即可见效,用药2片致眠效果可以达到六小时以上,昏睡期间对外界无任何知觉。服用后还使人出现狂躁、好斗甚至人性改变等情况。 10、γ-羟丁酸(GHB) 性状:又称"液体迷魂药"或"G"毒,在香港又叫做"fing霸"、"迷奸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吸食反应:使用后可导致意识丧失、心率缓慢、呼吸抑制、痉挛、体温下降、恶心、呕吐、昏迷或其他疾病发作。特别是当与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合用时,危险性增加。与酒精等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出现恶心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11、丁丙诺啡 性状:又名沙菲片。主要作用是镇痛,能暂时缓解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的症状,通常被戒毒所用在对戒毒者短期与早期脱毒替代治疗上。属于国家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吸食反应:吸食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晕厥、呼吸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 12、麦司卡林 来源:由生长在墨西哥北部与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地一种仙人掌的种籽、花球中提取。通用名称:三甲氧苯乙胺,是苯乙胺的衍生物。吸食反应:服用后出现幻觉,并引起恶心、呕吐。吸食危害:主要是导致精神恍惚,服用者可发展为迁延性精神病,还会出现攻击性及自杀、自残等行为。 13、苯环利定(PCP) 性状:也称普斯普剂,是一种有麻醉作用的致幻类药物。滥用方式:一般是烟雾吸入,也可口服、静脉注射。吸食反应:用药后1-2小时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兴奋躁动、失去痛感、神经麻木,继而注意力不能集中,产生思维障碍,逐渐出现幻觉,有的还因此导致进攻行为或自残行为。 14、止咳水 吸食反应:通常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成分,服用后会出现昏昏欲睡、便秘、恶心、情绪不稳定、睡眠失调等症状,大量服用能抑制呼吸。吸食危害:长期服用可形成心理依赖,戒断症状类似海洛因毒品。吸食者往往最终转吸海洛因,才能满足毒瘾。过量滥用,可导致抽筋、神智失常、中毒性精神病、昏迷、心跳停止及呼吸停顿引致窒息死亡。 15、迷幻蘑菇 性状:多为粉红色片剂,其迷幻成分主要由一种含毒性的菌类植物"毒蝇伞"制成。"毒蝇伞"生长在北欧、西伯利亚及马来西亚一带,属于带有神经性毒素的鹅膏菌科,含有刺激交感神经、与迷幻药LSD有相似的毒性成分。吸食反应:药力持久,有吸食者称比摇头丸、K粉更强烈。吸食后即会出现健谈、性欲亢进等生理异常反应。吸食危害:过量吸食会出现呕吐、腹泻、大量流汗、血压下降、哮喘、急性肾衰竭、休克等症状或因败血症猝死。心脏有问题的人服用后可导致休克或突然死亡。 16、地西泮 性状:又名安定。白色结晶性粉末。吸食反应:适用治疗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失眠、治疗癫痫。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耐受性并成瘾。吸食危害:久服骤停可引起惊厥、震颤、痉挛、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用药过量有头痛、言语不清、震颤、心动徐缓、低血压、视力模糊及复视等。有嗜睡、疲乏、头昏及共济失调(走路不稳)。超剂量可导致急性中毒,表现为动作失调、肌无力、言语不清、精神混乱、昏迷、反向减弱和呼吸抑制直至死亡等,也可引起精神错乱、关节肿胀、血压下降等。 三、吸毒成瘾后的心理1、强迫性觅毒心理和行为 在吸毒成瘾期间,吸毒者对毒品心理依赖的强烈程度甚至超过食欲、性欲等本能欲望,有着强烈的不可克制的冲动,特别是断药后出现的生理戒断反应带来的痛苦,更使吸毒者无法控制自已。 2、人格扭曲 大多数吸毒者都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常。①认知方面的特征:病理性的消极态度、主观意志色彩浓厚、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道德沦丧;②情感方面的特征:常以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为主;③意志方面的特征:吸毒者一方平面在寻找毒品时表现出病态的意志亢进、坚韧不拔,另一方面在戒断毒品时表现出病理性的意志缺乏、自制力差,无法用自己的力量戒断毒瘾;④个性特征=脾气暴躁、敏感、多疑、优柔寡断、耐受性差、自控力差、自信心不足、心理康复能力减弱、贪图享受、消极怠惰、适应环境能力差、社会交往不良、丧失事业心责任感、伦理感和道德感水平低下等。 3、追求时髦、自我放纵的心理 明星吸毒的话题最近在网上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在不少人看来,明星吸毒见怪不怪,他们压力大,闲暇时间多,而且经济充裕,内心的失落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吸毒对他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不只是明星,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都很大,都需要排解压力,难道吸毒才是唯一的解压方式吗?娱乐圈明星一直都走在时尚与潮流的最前沿。吸毒在某些明星眼里也成了一种时髦与潮流的象征,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体现。明星们大都经济条件丰厚,充足的金钱为他们吸食毒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不少明星缺少自我约束力,喜欢自我放纵、盲从跟风,这也成为其走上吸毒这条不归之路的根本原因。 四、复吸时的心理1、“心瘾”难除 吸毒人员常说的一句话:“一朝吸毒,一生想毒”,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心理对毒品的依赖性是很难消除的。“心瘾”是“毒瘾”的续延结果,是在长期的吸毒过程中,逐步发展为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人格、行为能力等一系列的异常改变,如消极的人生观、丧失责任感、人格分裂、性情易躁、逆反行为等。一般来说,目前对生理依赖采用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摆脱,但心理依赖却非常顽固,甚至将伴随吸毒者终生。 2、人格缺陷 吸毒者存在一些人格弱点:敌意性、进攻性、叛逆性、不负责任、嬉戏性、冲动性,性格内向、抑郁,或是躁狂不安;对生活失去乐趣,对前途失去信心,情绪整天低落,萎靡不振;与家人、朋友疏远、隔离,不肯与人交往与言谈;面无表情,情感冷漠,做事有始无终,心理变得过分敏感、多疑和警觉。心理学上形象地称此类人格为“海洛因人格”。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海洛因人格”也是导致戒毒人员复吸的内在心理因素。 3、心理耐受能力差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不仅要和普通人一样,经常受到各种挫折与打击,而且还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例如,重新工作、社会歧视、他人鄙视等,如果心理耐受能力差,遇到这些事就会容易心烦、自卑、悲观、自暴自弃,这致使他们企图重新通过吸毒来寻找解脱。 4、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差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基本上绝大多数人还要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生活,这样就会常常遇到原来吸毒时的朋友、接触到吸毒工具、吸毒地点等刺激源,容易触景生情。这些情景会对戒毒人员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刺激戒毒者联想到毒品,由毒品想到其给自己带来的欣快感。如果此时作为戒毒人员没有较强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就容易挡不住吸毒时的那种“高峰”体验,重新吸食毒品。 5、过度自负 有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觉得自己脱离毒品很久,自已完全有能力控制毒品,偶尔吸一次没有关系,自己不会上瘾,所以遇到合适的情景会容易产生试一试的想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再次走上吸毒之路。 6、出于报复心理 许多被送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者,认为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这使戒毒人员产生了消极、抵触和对抗心理,认为是政府要我戒毒,而不是我要戒毒,从而在心理上对强制戒毒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从而降低了主动戒毒的意识,因此回归社会后就很快重新吸毒。还有些吸毒者因为是被家人举报而送强戒,因而回归社会后,怀着强烈的报复心理重新吸毒以此来报复家人。 7、“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戒毒人员回到社会中去,若遇到工作不顺心、婚姻家庭不美满或社会交往接触不良,心理上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诱发再吸。 五、戒毒时的心理1、矛盾心理 吸毒者对戒毒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吸毒到一定程度不仅得不到欣快感,反而容易引起烦闷和苦恼;也有吸毒者知道毒品的危害,害怕毒品损害自己的身体,这时很想戒毒,但是在他们自觉自愿接受戒毒治疗时,总是留恋吸毒时的欣快感,种种原因致使他们陷人毒渊中不能自拔。 2、无所谓心理 正如前面所述,吸毒者的复吸率较高,复吸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进一步恶化便会导致对戒毒的无所谓心理。有些人根本没想过要摆脱脱毒品,进戒毒所戒毒多是公安机关强制执行。他们表面上与干警配合,表现良好,实际上对戒毒已是无所谓的态度,等离开戒毒所后,他们会重操旧业。 3、逆反心理 一些吸毒人员认为“吸毒是个人的事,无需公安机关多管”。在他们看来,吸毒可获得快乐、排解苦闷,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因而一旦被送进强制戒毒所,他们便“愤愤不平”,在戒毒中表现出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逆反行为。 4、恐惧心理 据了解,戒毒学员中有部分劳教劳改人员,他们在公安机关均留有案底。他们很害怕自己的案底被翻出,再次劳教或劳改。另外,还有部分人屡次“进宫”,他们同样怕被查出案底送去劳教,因而为减轻惩罚虚报姓名。 5、说谎心理 有关调查表明,部分复吸者有说谎、弄虚作假的行为。其具体表现为编造假姓名、假地址、假简历,与警察谈心时隐瞒内心真实想法,相互之间吹牛等。其目的不外乎是:①害怕查处老底送去强制隔离戒毒,“罪”上加“罪”。②取悦警察,争取早日出去。 面对毒品或者在戒毒过程中什么样的心理是要不得 1、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吸毒群体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是在某些场合看到别人吸毒或者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好玩,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理而沾上毒品,并逐渐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 据调查数据显示,85.7%的吸毒人员是因为好奇而走上吸毒道路的,而其中年龄在18-25岁的名戒毒人员中,就有人因好奇心理而吸毒,比例高达93.3%。 2、刺激心理 刺激心理是指吸毒者企图通过吸食毒品来寻求精神刺激的心理状态。抱有这种心态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人:遭受挫折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人,深感生活无聊的人,梦想事业有成却经常不如意的人,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毒品却能让人在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暂时弥补他们的空虚感。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吸毒者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 3、即乐心理 即乐心理是指吸毒者把毒品作为及时行乐的一种工具。抱有此种心理的人或文化素质较低;或自以为看破红尘;或人生目标较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所适从,他们抱着“今朝有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回避现实,获得短暂的解脱和满足。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有心理障碍、曾遭受重大挫折或精神打击的人,容易选择毒品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 4、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这是毒品区别于一般药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据调查统计发现,86.7%的吸毒者在停止吸食,吸毒者因依赖毒品而无法控制自己,往往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毒品,满足吸食的需求,即便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成瘾的心理也很难彻底去除,复吸率高达90%。 5、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吸毒者心存可以侥幸逃脱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吸毒人员就是认为吸一次或吸几次不可能被抓住,才冒险一试再试,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6、冒险心理 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有所类似,但却更进一步,是指那些既吸毒又贩毒的人员受到巨额利润的驱动,甘愿去冒被法律制裁的风险。由于毒品犯罪是“一本万利”的“行业”,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去冒险。 7、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吸毒者因情绪影响而做出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行为的心理表现。此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岁两年龄段的吸毒人员中进行调查,具有此种心理的人员高达57.1%。 8、绝望心理 绝望心理是指吸毒者在身心受毒品伤害后造成无法挽救局面时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吸毒者有时主观上也想尽快终止这些不良行为,远离毒品,因成瘾较深,戒毒在客观上又比较艰难,从而产生难以摆脱的绝望,对生活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中共务川自治县委宣传部宣) 相关推荐▼:《离家路》---看哭多少务川离家游子。。 ▼:务川还没驾照的朋友,你们有福了! ▼:男子输到倾家荡产!拆开自动麻将机全场惊呆... 欢迎联系我们洽谈合作 80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yy/96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