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要求在意识控制下进行运动,故能配合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疾患,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

流川

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太极拳是目前最适合亚健康状态下都市白领的健身方式之一,而所用时间短、占地小、效果明显的特点也让太极拳短时间内在都市写字楼内白领的青睐。上海体育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太极拳对人体血压、血糖、心肺功能、人脑、脊柱及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具有影响,并能提高人体抵抗力,而以上的几种疾病恰恰是当下困扰青年白领的亚健康症状,而意识到太极拳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的白领,该如何快速地学会太极呢?今天我们一一给读者以解答。

太极拳让练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平心静气,身心结合。这样一种健身方式,只要是身体和关节能够自如活动的人,都适合练习。太极拳对以下五类病人特别有益。

1.慢性肌肉损伤: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面对电脑、长时间作息无规律,白领的身体逐渐会出现慢性肌肉损伤。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专家表示,中国太极拳这一古老的强体健身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诸如纤维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损伤疾病的症状。在美国最近的这次研究中,太极拳对缓解和治疗纤维性肌痛综合症效果明显。方凡夫医生表示,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人体各肌肉群和肌纤维伴随太极动作进行最大限度扭转,使肌肉收缩有力,与之相应的骨骼对外力的承受力和韧带的活动性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全面提高人体活动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

2.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现代生活雾霾极为严重,很多早起出门的白领仅仅靠一层薄薄的口罩来抵御尘埃的侵袭,难免会得气管炎这样的呼吸系统疾病。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呼吸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内脏充分活动,增强体内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功能的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同时腹式呼吸的深、长、细、缓、匀、柔的呼吸方式,能增强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强肺活量,因此有利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防治和康复。

3.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毫无规律的作息时间,让每位白领都感到了失眠的痛苦,而长时间失眠导致休息不足也让白领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练习太极拳要求在意识控制下进行运动,故能配合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疾患,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练习中要求意识集中,排出杂念,思想内敛,意识引导动作,从而能更好调节各项神经功能。

4.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医学证明,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生命的最大杀手,而且这类疾病逐渐呈现出低年龄化,这才是最可怕的。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的舒张收缩,全身肌肉骨胳关节柔缓运动,使静脉血液能更充分回流心脏,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而又适度逐渐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5.胃肠道慢性病:现在的白领毫无饮食规律,身体每天像个垃圾桶一样。熬夜加夜间进食,极容易引起胃肠危机。晚上十点之后是肠胃道休息的时间,假使常常在夜间进餐,吃夜宵,肠胃道就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粘膜的修复就不可能顺利进行。而且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可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粘膜造成刺激,长此以往,易引起胃粘膜糜烂、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胃癌的发生。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教练会教你用到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对内脏的按摩作用,使内脏得到适当的运动,改善各脏器的血液循环,使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正常。方医生说,练太极对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等疾病也有良效。

看完了太极拳所适应的白领人群分类后,想必不少白领此时已经开始想尽快融入太极拳这个大社区了吧。但我要说的是,太极拳也有一定的门槛,如果掌握一些要领的话,学习太极拳的速度就是加快。学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打太极拳时要做到全身放松。放松,对打好太极拳至关重要。太极拳有养生和搏击两大功能,而对于刚刚接触太极拳的人来说,如何学会基本要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从养生的角度讲,只有放松,才能心平气和,脉顺血畅,强身健体;从技击的意义上讲,只有放松,才能反应灵敏,动作迅捷,劲力通透。要想做到真正的放松,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探求。教白领五招“轻松”练太极。

1.要思想放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念放松。打拳自无极始,预备式首先做到意念放松,意念放松方法很多。比如依次放松法,在意念的引导下,依次意想头面放松,两臂放松,胸腹放松,两腿放松,从头一直松到脚。亦或采用循径放松法,按照经穴放松。从百会到会阴,从肩井到劳宫,从环跳到涌泉,依次放松。通过意念的导引,使全身放松。

但当我们进入打拳(运动)状态,有时还会紧张起来。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比如出门散步,虽然周围有很多人,可我们走起路来却非常自然,心态很放松。如果当你意识到周围人的目光都注意你时,心里便会产生一种紧张感,走起路来不知所措,反而显得不自然了。这就是心理作用。打太极拳也是如此,我们很不经意地做某个动作时,非常自然、流畅,如果正正经经地往那儿一站,准备打拳,反而紧张不自然了。这种专注的意念越重,紧张的程度也越重,有时甚至手指都会发抖。

所以打拳时意念不能过重。但也不能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会散漫、懈怠。正所谓,有意无意是真意。比如我们在上步时,要在不经意中把后腿提起来,再轻缓地送出去。这样就做到了放松,既轻灵,又沉稳。

2,套路要熟练。套路不熟练,也会影响打拳放松。有的人打拳时间不长,学了好几套甚至十几套太极拳,心思都用在记套路上了,以至没有心思去探求放松问题。致使动作紧张、僵硬、不协调、不自然,影响打拳质量和养生效果。俗话说,熟能生巧。十招会,不如一招精。拳经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套路熟练,打拳才能放得开,松的透。

久而久之,内劲自生,外柔而内刚,进而达到出神入化。打拳如同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到山顶上,才能一览众山小。登山的路有很多条,只有选择一条持之以恒,才能到达顶峰。

3.方法正确,姿势准确。在动作过程中方法不正确,定势时姿势不准确,也不能做到放松。比如,上步时,后腿的膝、胯关节没有松开,就将后腿挺直地向前迈出,就会显得僵硬。定势时姿势不准确,也必然影响放松。

因此在打拳的过程中,方法正确、姿势准确,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否则,即使心里想放松,口里念放松,身体也还是没有放松。要做到方法正确、姿势准确,必须有明师指点。

4.要有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不好,站也站不稳,下也下不去,也不能使身体完全放松。比如分脚蹬脚,由于平衡性不好。造成身体晃动,结果四肢百骸都跟着紧张、僵硬。因此要加强平衡性、柔韧性的习练。比如站桩、压腿、涮腰等各种柔韧功和平衡动作的辅助练习。平衡性、柔韧性越好,打拳时松的越好。

5.分清虚实。以上四方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都能掌握。最难的是分清虚实,这也是相当长时间探求放松的根本所在。放松,不是懈,不是软。太极拳的放松,是身体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的外柔而内刚。虚过,则为软、为懈;实过,则为僵、为硬。难就难在如何掌握虚实的度,做到无过无不及。只有掌握好这个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分清虚实在推手中体会尤为深刻。打太极拳要真正做到放松,必须一招一势地体研虚实。四肢百骸,肌肤筋脉,目光心意,都要做到松紧有度,开合有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了放松。

原文刊载于《武魂·太极》年6月号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xg/96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