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太极拳师雷雷败于现代格斗教练徐晓冬拳下的视频引发广泛讨论。

视频截图

赢了这场没有第三方认证的所谓“比赛”,徐晓冬坚持认为“传统武术是花拳绣腿,太极是骗人的”。

他还宣称将向更多的武师挑战,并点名三个人:马云保镖李天金、太极实战家王占军、武僧一龙。

徐晓冬的挑战和言语震动中原武林,江湖上诸多名门正派的弟子跃跃欲试。

这场“约架”也好,因某些机构和个人利益而精心策划的炒作也罢,倒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就输赢来说,雷雷表示结果仅代表个人,并不能说太极拳赢不了现代格斗。就文化上来说,成功塑造“张三丰”角色的演员李连杰曾表示,尚武不等于滥用武力,收起锋芒,止戈为武,也是武术的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向世界展示的是我们民族自己的铠甲。

那么真正的太极是什么样的?传统武术在现代的意义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当然,网络上流传的极其夸张骗子“功法”不在讨论之列,这个锅传统武术不背。)

一、强身健体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几年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专家指导下将“太极”和“气功”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加以练习,对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能够达到与服用特殊药物同样的效果。

不过,有人说太极拳好像慢吞吞的,应该是老人年的保健功法,这认识就太片面了。的确,现在公园中常见许多中老年人打太极拳,动作迟缓柔慢,但那仅是太极拳大家庭中的一种而已。

从这篇文章读起,揭开太极的神秘面纱——

太极拳的套路主要有武当、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这几大类。其中杨、吴、孙、武式太极以“慢、柔、缓”见长,适用于康复、静养、不宜剧烈运动和无武术功底的中老年人学练。而武当功夫和陈式太极则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棉里藏针,速度快猛且具爆发力,对肢体和韧带要求较高。电影《太极张三丰》中李连杰所演绎的套路正是这两种。但无论哪一种套路,其要领和精髓都是一致的。

太极之道:以柔克刚

太极拳是拳术中以柔克刚的典范。以柔克刚因个人性情不同可分为:外刚内柔、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因个人体质不一样,所以柔度也不一样。

说法1:身有千斤力,只用四两劲。

“四两拨千斤”是很多人对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浅显的认识。杨澄甫的《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这就说明了被称为“太极内劲”的这种劲力的特性,并不是打拳力气越小越好,而是身有千斤力,只用四两劲,即功夫好,用巧劲,四两可以拨千斤。

说法2: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

很多人以为,练太极拳,只要会用技巧,就可以“四两拨千斤”战胜敌手,克敌制胜于一时。殊不知太极拳深层的意义是外练筋骨,内练精气,保养身心以求寿健,在延续生命的对垒中战胜敌手,所谓克敌制胜于一世。练太极拳表面是在练拳,实则练功。强身健体、延续生命才是太极至高境界。

锻炼要领:连贯圆活

打太极拳要含胸拔背,垂肩坠肘,内外相合,意守丹田,关键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松腰松腰是指在微微屈膝、松胯的基础上,使腰部保持松、沉、直的状态。松腰才能够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随之而出。

2.分清虚实分清虚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初练太极拳主要是步法要分清虚实。如全身重心坐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运动中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实能分才能转动灵活。

3.完整一气太极拳运动讲究由脚而腿到腰,完整一气,手随足运,足随手运。一个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保健应用:急慢性病康复治疗

近年来研究证明: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许多急性病和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中。

1.心血管系统疾病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使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临床上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恢复期、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和肺原性心脏病Ⅰ、Ⅱ度心功能不全者。上述病人可以练全套简化太极拳,也可以视病情和体力进行部分动作的选练,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云手等。其运动量应以运动时心率亚极量≈(-年龄)为宜。练拳最好在早晨,选择空气新鲜,较为温暖、干燥的地方。

2.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调畅气机、调理阴阳、宁神定志、潜阳降逆。因此,可用于轻、中度神经衰弱症、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每日可坚持练拳1小时左右,体弱者适当减量。运动中要特别注意放松和入静。

3.消化系统疾病打太极拳可使脾气健运、肝气条达,从而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一般可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迁延性肝炎、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无并发症者。运动中要注意腰的转动,以加强对内脏的按摩。

4.呼吸系统疾病打太极拳可使练习者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病的康复治疗。初练太极拳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力求做到深、长、细、匀。这对于呼吸系统是不错的锻炼。练习最好选择空气新鲜,周围有松柏的地方。

5.早衰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从而抵御疾病,延缓衰老。其运动量因人而异,以运动后微微汗出、精神爽朗、不觉疲劳、食欲增加、睡眠佳为宜。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可以适当增大运动量。

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太极拳如果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疼痛。因此,想要以太极拳为主要运动方式的朋友,初学时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要在学习中注重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伐,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张聪北京中医药大学)

二、文化意义

除了强身健体,太极拳蕴含着东方传统文化,《中国中医药报》曾经刊发文章《让太极文化走向世界》系统介绍其文化意义。这篇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在去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从年起,每届国际太极拳年会都会吸引海内外许多国家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参加。李慎明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人,对太极文化更有着独特的见解。以下为其发言摘编——

摘要:

?太极文化在健康领域体现为重在修、养、调、治,强调人体的和谐、组织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宇宙天体的和谐。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研究太极拳的传播路径,能够促进太极拳向国外传播的速度,有利于我国太极文化和太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继承太极拳的太极文化事业中,要提倡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太极拳的各路大师与有志于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企业家等各路大军相互协作、共同配合。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60%;环境因素次之,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当然可以并必然包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和太极文化。

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则直接明确把推广太极拳作为中医传统运动列入其中。

我国的改革开放助推了太极拳走向世界的步伐。目前己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以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为中心,并逐渐形成向非洲、中美洲等国家地区辐射的太极文化传播网络。截至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爱好习练者。据说这是当今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及武术运动。

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是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重要途径。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需要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和坚实的实践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发掘推广和总结提高工作,在太极拳的发祥地每年召开一次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这对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发掘传承、弘扬创新,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产业的健康成长,推动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发掘太极拳的文化价值

太极拳祖祠,立“德”“武”碑

如何以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为载体,发掘整理并发扬光大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惠及广大群众并使之走向世界呢?

必须首先认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独特的文化价值。太极拳运用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观念处理其中的一对对矛盾元素,如内外、开合、攻防、练养、快慢等等,强调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就是阴阳的变化法则,既倡导“和”“合”“包容”“接受”,而不是“阴阳对立”;又蕴含“阴阳互为其根”而相互转化;还主张“柔中有刚”“以柔克刚”的防御自卫思想。这其中都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深刻理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太极拳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并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里及外的形体表达。太极拳被称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哲拳”是当之无愧的。太极文化在健康领域体现为重在修、养、调、治,强调人体的和谐、组织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宇宙天体的和谐,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我国优秀传统健身项目,研究太极拳的传播路径,了解太极拳向国外路径传播的具体情况,能够促进太极拳向国外传播的速度,为太极拳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我国太极文化和太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和领导应切实高度重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推广普及和总结提高工作。建议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由国家文化部、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政府等单位参加,制定好国家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战略的发展规划。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同样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这两个作用。这也就是说,不能仅靠政府这一只手,同样,也不能只靠市场这只手。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这件大事,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优越性。而政府这只手,首要是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优越上。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很重要是要制定好规划。因此,建议把焦作弘扬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纳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把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纳入国家的相关教育体系。把太极拳逐步纳入河南省特别是焦作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提倡条件成熟的全国各高校纳入其体育课程,纳入海外孔子学院、国内中医药大学的太极养生专业、各相关大专院校的太极养生专业、专业武术学校和体育院校、高级太极拳教练援外活动以及太极拳交流等。

积极推进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产业发展。发展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太极拳文化产业,是推广太极文化、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广大的国内外市场,为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如何以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为载体,发掘整理并发扬光大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使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惠及广大群众并走向世界呢?建议由国务院国资委或河南省政府国资委运用PPP模式组建一个大型太极文化企业集团,国家给予先期或资金或贷款和税收上的支持,从产业化入手做起。在全国乃至全球逐步建立太极拳推广中心等。

尽快开办太极文化大学。争取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尽快在焦作市举办一所太极文化大学,培养大批合格的走向世界的太极拳大师、太极文化产业管理者和少量的太极文化的研究工作者。与此同时,要允许条件成熟的民营资本开办太极拳学校。

政策层面推广太极文化

从政策层面推广太极文化是助推其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对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成立国家级太极拳分级评审机构。建议由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机构牵头或委托焦作市政府筹备成立国家太极拳拳师分级分段评审授予机构。要严格防止“一切向钱看”的劣质市场经济和金钱对评审的“介入”。

成立国家级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研究中心。由焦作市政府负责筹建,国家给予资助,以充分发掘我国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这一宝库的资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相关学者,应该深入研究、探讨和阐发内容丰厚、内涵深刻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哲学理论。如果我们对于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大创新就有了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加强各路太极拳大师之间的切磋交流。中国太极拳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才能有无比光明的前景。在继承创新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中,必须由政府主导、政府也必须主动和善于主导,以加强各个不同学派、不同门第之间的切磋、交流。要防止老死不相往来、各守成见甚至“文人相轻”。在继承太极拳的太极文化事业中,要提倡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太极拳的各路大师与有志于振兴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企业家等各路大军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只有这样,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事业才能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自己重大的贡献。建议由焦作市委、市政府出面,召集太极拳各路大家,共同研酌出统一的精练的普及版太极拳拳法,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相关单位参加审定,让太极拳走向更多民众,走向世界,。

每年在焦作举办一次国家级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年会。年会由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面,由国务院相关领导出席,由河南省政府和焦作市政府承办,每年举办一次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年会。

积极做好太极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争取太极拳适时列入国际奥运会竞技比赛项目。在此之前,可制定太极拳竞技项目甚至以太极拳为主的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拳法同台竞技的共同比赛的国际标准。先由国内和国际市场运作,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并适时上升为国家标准,最终形成国际惯例,以让太极拳的竞技项目早日昂首挺胸地走入国际奥运会。

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也亟待创新。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应该有着博大胸怀,能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需。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就汲取了当时哲学、人文科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数学、历法、农学、心理等多个自然科学学科的成果。在其发展的长河中,在重视发掘继承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同时,要积极汲取世界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充实和发展太极拳和太极文化。

不论是强身健体,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这与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不自信,以至于不敢承认自己的传统是好东西;因为不自信,导致骂了自家东西才能博眼球、得利益……想想这也是种悲哀。若都和某些人一样,以后我们恐怕只能在外国人拍的电影里才能看到太极拳了!

电影《功夫熊猫》形象

编辑朱蕗鋆综合整理

内容合作:-转

或加

商务合作:

.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哪些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xg/68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