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历史悠久,疗效理想,深受百姓的信赖。但在自煎中药时,看似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则大有学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所以古人曾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煎药,是一种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该法是最早使用的一种简易浸出方法,且至今为中医临床所广泛应用。下面,就让药师来跟您说说,中药到底应该怎么煎。 一、准备工作 1、工具 煎煮中药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玻璃器皿。而铁锅、铜锅、铝锅、铅或有害塑料制品,易与药物其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拿出需要单独处理的草药 包括先煎药、后下药、另煎药、贵重药,需烊化的和冲服药。 二、浸泡工作 浸泡中药饮片应使用凉水,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一般用手按压药材,水漫过手背即可。浸泡时间需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叶、茎类药材为主的组方,可浸泡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矿石、化石、贝壳类为主的组方,可浸泡60分钟。总的来说,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分解及变质。 有时,您的药袋内会有白布或无纺布包,此类为适宜包煎的药物,在浸泡时与群药同时浸泡,一起煎煮即可。 切莫将布包或无纺布袋打开,因为适宜包煎的药物多为质地较轻,容易煮飞:如六一散、青黛、蒲黄等,或是颗粒较小易糊锅如车前子等,另外辛夷和旋覆花也需要包煎,因为其细小的绒毛容易刺激咽喉引起不适,且不易滤除。 先煎药及另煎药在浸泡时应加足量水,避免长时间煎煮造成干锅;后下药浸泡时用适量的水将药物润湿润透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最费心费时的煎煮工作了,虽然繁琐,但也千万马虎不得! 三、煎煮工作 1、煎药火候 火候主要包括“武火”和“文火”。武火即大火,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文火即小火,火力弱,水分蒸发缓慢。 一般药物煎煮,应掌握“先武后文”的原则,先用武火将药物煮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药流程 先煎——先煎药需要在第一煎煎煮前,先煮30-60分钟后,再放入群药一起煎煮。 这些药材分为两类,一类是质地坚、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像矿物类的药材,如煅牡蛎、鳖甲、龟板等;另一种是有毒的药材,需要提前采用先煎的方法降低毒性,包括附子、乌头等。 后下——后下药需要在第一煎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如薄荷、砂仁、荆芥、钩藤等气味芳香、含分解挥发性成分的饮片。 第一煎:武火煮沸后,再改文火煮30~60分钟就可以了,一般的中药煎30分钟左右,滋补类的中药可煎60分钟,此时记得要趁热滤出药液。 第二煎:在第一煎滤出药液后,再加水超过药渣表面1~厘米,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再煎0~40分钟,再次趁热滤出药液。 第三煎:如果药量特别大,可再加水超过药渣表面1~厘米,进行第三次煎煮,时间与二煎时间相近,最后趁热滤出药液即可。 将两次或三次煎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每次约00毫升,儿童注意减半哟。 四、当心“假沸”现象 一些药物含有皂苷等化学成分,如柴胡、款冬花、远志、沙参、牛膝、甘草、桔梗等,这些药低温时即可产生泡沫,让人误以为水已经烧开,这是“假沸”现象。 大家一定要注意,未煮沸的水不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完全溶出,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了。煎煮时可通过搅拌避免假沸现象,等水开后再关小火。 五、另煎、烊化、冲服、去毛 1、另煎 一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充分,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附引起损失,宜单独煎煮,如贵重药材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我们称其为另煎药。 另煎药在煎煮前也应该浸泡,煎出的药液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另煎药煎煮时间至少为1小时,才能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 、烊化 烊化,是中药入汤剂的方法之一。一些胶类、粘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直接与群药同煎易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此类药物宜单用水、黄酒将胶类药物加热融化后,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同服;也可直接打粉后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加热融化后服用。 3、冲服 有时,取药时药师会单独发给您几瓶粉状药物,这些药物多为贵重细粉药,用药液或温开水冲开服用即可。 4、去毛。有毛不易服用,如枇杷叶背面的绒毛用硬毛刷刷就比较容易去掉,如果不去掉绒毛那么在做药用时绒毛会对服用的人产生不良刺激! 如不小心把药物煮干或烧焦,切记不能再服,因为其中产生的一些有毒物质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应弃掉重新煎制。 中药的家庭煎制你学会了吗? 自从看了这个对照表,一般疾病再也不用问医生了!建议收藏!中医讲“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通过体表的一些状态可以查知自身的疾病,现收集一些诊病知识,便于大家自查,不囿于中医西医,只希望对读者有益,如发现身体健康出现状况,请大家早一点找正规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治。 1.舌头 舌头色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没有裂痕和凹痕,表明健康情况良好。 舌苔变厚:表明消化不良,肠中腐败有机物较多,或发烧头痛。 舌色过淡:可能患有贫血。 舌色表紫:表明身体缺氧。多见于肺心病、肝脏病及癌症病人。 舌头鲜红而平,发干、皲裂,表明患者有糖尿病。 舌头亮而红:表明缺乏维生素B1或叶酸。 舌头呈紫色或洋红色:表明缺乏维生素B。 舌头伸出时震颤:表明可能患神经衰弱、久病体虚、脑炎、甲亢等。 舌头红肿,舌上出现芒刺:表明可能有重症肺炎,猩红热或其他发高热的疾病。 舌头运动不灵活,说话含糊不表:是脑血管破裂的先兆。 舌头胖嫩,舌边出现齿痕,表明患者有水肿,缺乏维生素B1。 舌头胖大:表明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 舌尖有白色舌苔:可能患胃粘膜炎。 舌后有白色舌苔:可能患肠炎。 舌头肿胀发红:胆或胰腺可能有毛病。 舌苔发黄:表明肝功可能偏高,或消化不良。 .口感 “鼻闻香臭,舌尝五味”,如在进食时口中有异味感,或不进食也觉得口腔内有异味,则有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口苦:多为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与胆汁排泄失常有关。 口甜:由于脾胃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所致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口酸:常见于胃炎和消化道溃疡。 口辣:多属肝火偏旺、肾虚痰的热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长期低热患者也可出现这种情况。 口咸:多见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患者,有时也可出现在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者身上。 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寒或病后脾虚运气无力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蛋白质及热量不足等,均会产生口淡之感。 口涩: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有些恶性肿瘤患者,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基涩。 口香:多为糖尿病患者。 口臭:多为消化不良,胃中有宿食所致,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以及鼻咽部疾病患者也可造成口臭。 3.嘴唇 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唇色发白:双唇淡白,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和失身症;上唇苍白泛表,多为大肠虚寒、腹泻、胀气、腹绞痛、畏寒、冷嘲热讽热交加等症状间而出现;下唇变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现象。 唇色淡红: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体质虚弱而无疾患之人可见此唇色。 唇色深红:唇色火红如赤,常见于发热。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当缺氧时呈绛紫红色,临床上称为发绀。唇色如缨桃红者,常见于煤气中毒。 唇色泛青:气滞血瘀,多是血液不流畅,易罹患急性病,特别是血管性病变,如血管栓塞、中风等急暴之症。 唇色发黑:环口黑色是肾绝,口唇干焦紫黑更是恶候。若唇色黯黑而浊者,多为消化系统有病,时见便秘、腹泻、下腹胀痛、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若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口唇边缘有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若在唇部、口角,特别是下唇及口粘膜上有黑色斑点,有时很密集,没有不适的感觉,则可能在患者的胃肠道中发生多发性息肉。 4.眼睛 眼睛为心灵之窗,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宽民之一。眼睛的神气是观察全身精气神充足或衰败的关键。 两目有神:其眼睛必是晶莹明亮,转动灵活,视物清晰,精彩内含。提示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活动旺盛。 两目无神:是指眼神浮散,黑睛(角膜)晦滞,白睛(巩膜)暗浊,目光呆钝。提示人体气血亏耗,脏腑衰败,商深重难以医治。多见于重危病人或垂暮之老人。 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可以使眼睛的色彩发生改变。 色赤:眼睛红赤主要是由于局部炎症充血而致。全身炎症性疾病也会出现眼睛红肿。如改血症、百日咳、病毒性肺炎、脑膜炎、结核病、病毒性腮腺炎等。 色黄:眼睑有黄斑与黄疣(为米粒或黄豆大的角质增生性丘疹,开头不规则),提示患有黄色瘤肿汁性肝硬化的可能。如果在上眼睑内侧发现黄色瘤或黄疣,两侧对称,呈黄色斑状隆起,多为糖尿病之征兆。 色白:贫血或慢性失血性疾病都可见睑结膜白淡。 色绿:青兴眼患者,瞳孔在光照下有青绿色的反射。巩膜出现绿色,则有可能是肠梗阻的一个征兆。 色蓝:有肠道寄生虫者,巩膜上可出现云片状蓝灰色虫斑。 色黑:常因睡眠不足,或月经不调,或房事过劳而致。 观察目形为观察眼睛的眼睑、眼眶、眼球等开头是否有异常改变。 眼睑浮肿:假如眼睑浮肿久不消退,并伴有其他不适,这是疾病的征象。老年人下眼睑浮肿,又称“老年性眼袋”,是属于老年人生理性眼形改变。 眼眶凹陷:双眼凹陷,多见于腹泻、呕吐患者,因严重脱水而致。重度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糖尿病、肝病、晚期肿瘤等也可见眼睛凹陷。 眼睛突起:如双目突起,目光锐利,咄咄逼人,伴有两侧脖子对称性肿大,则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高度近视眼患者由于眼球矢轴过长,眼球可向前突出,此为假性眼球突出。 健康人的白眼球洁白而有光彩,是没有其他颜色的。如果出现异色或斑点,即表示人体内脏有病。 白眼球呈蓝白色:这是贫血的表现。 白眼球上出现绿色:多半患有肠梗阻。 白眼球变黄:这是出现了黄疸。黄疸是由肝病或胆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等疾病所引起的。 白眼球常有出血片:这是动脉硬化,特别是脑动脉硬化的信号。 白眼球常有小红点:这是毛细血管末端扩张的结果,最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白眼球充血发红: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发炎引起。严重失眠者,心功能不全者,血压高的人发生脑溢血前及羊痫病发作前,都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的症状。如单侧眼白发红,提示可能受到性病感染。 5.眉毛 眉毛是眼睛的忠实伴侣。正常眉毛就是粗长、浓密、润泽、乌黑光亮。 眉毛稀淡恶少:说明肾气虚弱,体弱多病。 眉毛过于稀疏或脱落:常见于粘液性水肿、脑垂体前叶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 眉毛梢直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能月经不正常,是男性则多患神经系统疾病。 女性眉毛特别浓黑,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关。 眉部皮肤肥厚,眉毛特别稀疏和脱落:要检查是否患有麻风病,以便及早就医。 两面三刀眉颜色发青:是一种无病的正常色泽,若见纸色,多是烦热症候。 老人眉毛脱落稀淡:由气血不足引起,大多不是病。 6.鼻子 “鼻为肺之窍”,乃呼吸出入之门户。人的内脏有病,常能从鼻子上分辨出来。 鼻子苍白:常见于贫血。 鼻子呈黑色:常见于胃病。 鼻子出现硬块:可能是胰脏、肾脏有病。 鼻梁皮肤出现黑褐色斑点或斑片:很可能是日晒后或黑热病或肝脏疾患等所致的色素沉着。 鼻梁部皮肤出现红色斑块病损,高出皮肤表面并向两侧面颊部扩展,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鼻翼和鼻尖部发红并有小丘疹或小脓疱:常见于日常性痤疮。 鼻子带棕色,蓝色或黑色:可能是脾脏和肝脏发生了问题。 鼻孔内缘红,鼻中隔溃疡:常见于梅毒。 鼻孔外缘红:可能肠内有病。 鼻子发硬:可能是动脉硬化、胆固醇太高。 鼻子发肿:表示心脏可能有问题。 鼻子突然发红:可能心脏和血液循环发生了问题。 7.指甲 人的指甲就像一面面尺寸不同的“荧光屏”,整齐地镶嵌在每个指尖端。指甲形态随时可变,能反映出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情况。 健康人的指甲呈半透明,内泛淡红色,表面光滑平整,有光泽,坚韧而有一定弹性,厚薄适当。 指甲呈乳白色:肾脏或肝脏有病。 指甲发青:循环障碍。 指甲发黄:支气管炎。 指甲上出现红线:高血压、风湿病或心脏病。 指甲上出现横沟:劳累、紧张、忧虑过度、营养缺乏。 指甲呈表玻璃样:肝萎缩、结核病。 苍白甲:多见于贫血者。 黄色甲:多见于黄疸。 紫色甲:多因瘀血及缺氧所致,常见于心脏病、血液病。 青色甲:多见于寒痛、小儿惊风。 红色甲:一氧化碳中毒,指甲及皮肤均变红。 白斑点:表示有蛔虫或最近患过病毒性感冒,缺钙者亦易有白斑点。 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乳白弧形区域,俗称“半月形”。其大小规模一般占指甲的五分之一,大拇指最大,食指等次之,小指最小。具有这种标准形态者,显示其健康状况一般良好。 双手十指不见“半月形”:其循环系统多半有些问题,且易患神经衰弱、贫血、低血压等症。 “半月形”过大超过指甲五分之一:表明心脏负荷过重,易患心血管疾病。 “半月形”过小:易患气喘、痛风、肺炎、胃肠病。 四指皆有“半月形”,惟独大拇指不见:表示身体虚弱,容易患病。 四指皆无“半月形”,惟独大拇指有:表示健康尚可,不用担心。 “半月形”如果变成蓝色:表示心脏有病。 “半月形”如果突然缩小,隐约不见:表示可能患有较重病症,医院诊治。 8.头发 通过头发可以阅读生命的历程。 头发过早发白:如青年少白发,要检查是遗传、精神因素引起的,还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像结核病、胃肠病、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等都能引起头发早白。 灰白发:常见甲状腺机能失调、早衰、白癜风。 灰发:常见糖尿病、贫血、斑疹伤寒、精神创伤。 红发:多为铅、砷中毒 黄赤发:气血双亏,营养不良。 橘黄发:肾气不足,精血亏损,多见于肝胆系统疾病。 先无性秃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在家庭遗传几代。 早秃: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有遗传影响。 斑秃:俗称“鬼剃头”,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另与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 9.皮肤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正常人的肤色微透红,明润含蓄。 机体某些疾病和许多皮肤病,在罹病之前及病变过程中,皮肤会随时向人们发出各种疾病信号。 皮肤发白: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贫血,由于血液听血红蛋白减少,所以皮肤颜色变得苍白。寒冷、惊恐、休克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也可见皮肤粘膜苍白。 皮肤发黄:全身皮肤发黄,尤其眼白发黄,是一种黄疸症状,可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溶血等病。如果皮肤呈浅柠檬色,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果皮肤呈现金黄色或橘黄色,多为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暗黄色或黄绿色皮肤,多为肝癌、胰头癌、总胆管癌、总胆管结石等的阻塞性黄疸。 皮肤发红:生理性皮肤泛红,可见于运动、饮酒、日晒、浴后、害羞、大怒等情况后。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腥红热等,也可见皮肤泛红。如果遍体红染,为利福平中毒的信号,医院抢皮肤发紫:皮肤发紫常见于舌、唇、面颊、耳廊和肢端,多因缺氧所致。皮肤出现紫绀,伴有呼吸困难,多为重症心肺疾病患者。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经细菌作用已变质的蔬菜,也可致皮肤发紫。 皮肤发黑:如果皮肤突然变黑。失去光彩,全身就像蒙上一层黑色的纱,这是患了阿狄森病。肝硬化、肝癌晚期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变黑。 棕褐色斑块:老年人皮肤上出现的一些棕褐色斑块叫寿斑,寿斑被人们看做是人体衰老的一个信号。如果老年人突然在短期内长出大呈的寿斑,提示可能体内某处隐藏着恶性肿瘤,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10.皮肤痒 皮肤痒,不一定是皮肤病,却可能工巧匠某些疾病的信号,不可掉以轻心。 消化系统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直肠炎、肠道寄生虫病等,常引起肛门瘙痒。阻塞性黄疸,由地血液中胆汁盐含量增高,破坏体内的溶酶体,释放出蛋白分解酶和组织胺,从而引起皮肤瘙痒。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些慢性肾炎,进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约有1%~8%发生皮肤瘙痒。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发生阵发性瘙痒;而脑瘤患者录病变侵润互第四脑室底部时,也常引起剧烈而持久的瘙痒,这种瘙痒仅限于鼻子部位。 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肿瘤,如簟样肉牙肿、何杰金氏商和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均常伴有全身性瘙痒。 空气中漂浮的各种化学微粒:如玻璃纤维、炉灰、矿粉、农药粉、面粉等散落到皮肤上,可使部分人发痒。 接触各种化妆品:染发洗发液、油漆、涂料、谷草、麦芒、动物皮毛等,也可使接触部位的皮肤发痒。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慎风寒节饮食 惜精神戒嗔怒 ——保身四要 namoamituofo 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本平台公益推广,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上 ●下 ●初学者资料(纯干货) ●拍痧有道拍打出“痧”早知道 ●很重要的“拍痧治病”知识 ●萧宏慈老师讲解拍打拉筋视频 ●《曹老大居家讲解拍打腹股沟及大腿内侧》 ●萧道长之《养生延命论》 ●拍不出痧的原因及通用部位拍打示范视频 ●常见症状拍打参考图 ●拍痧,我应该拍多久? ●拍打前后注意事项身体觉受与排病反应 ●各种痧像的详细解析及拍痧前后的注意事项 ●《拍打拉筋急症应对手册》 ●拍打通用部位在哪里为什么要先拍打通用部位? ●拍打身体8个窝,拍出人体“垃圾”,邪气病气通通不见! ●十二经络的走向动画图及不同病症的拍打拉筋对治方法 ●快速找到拍打部位的思路:忘记病名、通用部位 ●拍打技巧与心法体验详谈 ●拍打百案10 ●拍打百问11 ●拍打百话10 ●拍打百效10 ●婴幼儿禅拍 ●幼儿禅拍() ●健康故事《拍出好身板》 ●健康故事《赵玉芳抻筋》 ●什么是拉筋 ●南怀瑾先生秘传养生法 ●李世音老人揉脐法 ●一分钟学会拉筋自愈法,让你百病无忧!必学 ●撞墙功、扭腰功、贴墙功——传统养生之秘法 ●跺脚功:补助肾气,缓解压力 ●平甩功练习方法 ●穴位上阵——预防传染病之有效力量 感恩在心感谢有你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xg/110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