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应用五心饮辨病辨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此方出自《名医奇方秘术——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老中医经验汇粹》,里面有不少效方,多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今天介绍给大家,学习一下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只可惜当时只记药方不记人名,这有些对不起前贤,很是后悔。所以以后每每再学习老中医的经验,多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以示尊敬。 (一)强心饮 党参15克,黄芪15克,丹参25克,益母草30克,淫羊藿12克,黄芩12克,麦冬15克,制附子9~15克,甘草6克。 一般用于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偏慢的冠心病及窦性心动过缓。症见气阳两虚,胸闷气短,心悸怔忡,面色无华,畏寒怕冷,舌质淡胖,脉细,或者沉迟,或者结代。 (1)心阳亏损,心血不足,加桂枝6-9克,杏仁9克,当归9克。 (2)兼痰饮,加半夏9克,茯苓9克。 (3)胸闷心痛,痰浊阻塞,舌苔腻滑,形体肥胖,自觉痰多,加半夏6-9克,瓜萎9克,薤白9克。 (4)气滞忧郁,加郁金9~12克,紫菀9克,旋覆花9克。 (5)大便溏,加炮姜9克、补骨脂9克。 (6)畏寒明显,加肉桂3~4.5克,鹿角霜30克。 (7)汗多淋漓,加重参芪用量,加入五味子9克。 (二)宁心饮 太子参15~30克,麦冬15克,浮小麦30克,五味子6克云,甘草6克,大枣10克,丹参15克,百合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磁石30克。 多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症见心悸难宁,失眠多梦,胸闷烦热,口干津少,或者伴有汗出,舌苔少,舌质红,脉细数或有间歇。 (1)心悸甚,加生铁落30克,加天王补心丹。 (2)心烦梦多,加景天三七30克,柏子仁12克,莲子心6克。 (3)口干津少,舌苔少或无,加石斛15克,天花粉15~30克。 (4)咽痛,加玄参12~30克。 (5)便秘,加生大黄3克;虚火上扰,加酒大黄3-5克。 (6)邪热内盛,加金银花10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 (三)整脉饮 生地黄15克,桂枝6~12克,麦冬15克,甘草6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大青叶15克,苦参12克,茶树根15克。 病毒性心肌炎和后遗症,伴见心律失常。症见胸闷心悸,心烦少寐,口干咽痛,舌质偏红,脉有歇止。 (1)咽痛明显,加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 (2)口腔溃疡,加生梔子10克。 (3)气虚突出,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咽不痛,去大青叶,加党参12克,桂枝10克。 (四)通脉饮 桂枝6-9克,赤芍9克,桃仁12克,川芎6克,益母草30克,红花6-9克,丹参15克,麦冬10克,生黄芪15~30克,甘草6克。 风湿性心脏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症见虚实相杂,血气瘀滞,胸闷,气急,心悸,咳嗽,颧红,唇绀,舌有瘀斑,脉细弦滞。 (1)伴心力衰竭水肿,加泽泻15克,葶苈子12克,制附子9~15克。 (2)心源性肝大,加三棱和莪术各9~12克。 (五)补脉饮 炙甘草3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0克,阿胶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克,生姜5克。 气血两虚,阴阳失调,症见胸闷气短,心前靡乍痛乍止,心悸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或者结代。 (1)气虚血瘀证合补阳还五汤。 (2)心房纤颤,加甘麦大枣汤。 丹参 此五方中有四首应用了丹参,我一般都用丹参30克,丹参活血化瘀,安神解郁,临床上应用比较安全,剂量太小,达不到疗效。前贤盛赞“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现代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多以丹参为主要药物提炼而成,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屡获佳效。茶树根这味药一般在北方不好搞,多选加炒酸枣仁30~50克,安神定志,效果也较理想。 舌尖的中医立足科学中医,鍖椾含涓尰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鍖椾含鑳芥不鐧界櫆椋?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22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