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菜香,温胃散寒大多数绿叶蔬菜都偏于凉性,而茴香菜却是温性的。茴香温热的作用,在绿色蔬菜中可以说排名第一。   韭菜、香菜、大葱,这些绿色菜也是温性的,但茴香比它们更胜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茴香主要入肾经,直接温补肾的阳气。阳虚的人,也就是体质虚寒,平时比较怕冷的人,最适合多吃茴香,可以补肾助阳。   茴香不仅能调虚寒也能调实寒。外感寒邪的时候,吃茴香可以发散风寒。   这么说吧,茴香对于所有的寒症都有保健调理作用。凡是身体局部或是整体有寒冷症状的人,比如手脚发凉、胃寒爱吃热食或是小腹冷痛等,吃茴香对身体有好处。茴香也入胃经,能暖胃、开胃、养胃,调理各种胃寒型胃病。胃寒胃痛的人吃茴香能暖胃止痛,食欲不振的人吃茴香能开胃,消化不良的人吃茴香能帮助消化,情绪抑郁的人吃茴香能振奋精神。   茴香气味辛香,所以它理气的作用也很强,对于气滞气逆引起的病可以通调,比如胸闷、打嗝、肠痉挛、腹部胀气、疝气、口气,甚至寒湿脚气等。   茴香是助阳的,所以阴虚阳亢,平时特别怕热的人不适合吃茴香。茴香有轻微的发汗作用,特别爱出汗的人也不要多吃。体质偏热的人,如果一定要吃茴香馅的饺子,不要配热性的羊肉,而要配偏凉性的肉类比如猪肉。如果吃素馅,最好不配鸡蛋,而是配豆腐,因为豆腐是偏于凉性的。   一般体质的人,春天和夏天吃些茴香,可以助长阳气。特别是夏天,天热使人胃口不好,贪吃生冷又容易伤胃,吃茴香既开胃助消化,还健胃养胃。   茴香的香味能解毒和化解浊气。夏天容易吃到不洁食物造成拉肚子,吃点茴香就能预防。杏仁拌茴香,可治夏季感冒吃生拌茴香菜的时候,如果能在里边加一点甜杏仁是最好的,既阴阳平衡,又增强茴香的功效,还能预防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是外感风寒加上过食生冷或是油腻的食物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或是拉肚子。夏天的感冒多半都是这种类型的,尤其是喜欢睡觉开空调,吃大量生冷食物的人最容易得。   经常吃点杏仁拌茴香菜,就能防治这种感冒。   茴香能发散风寒,杏仁能润肺平喘;茴香能暖胃、消食,杏仁能和胃、化痰;茴香顺气,可以止呕,杏仁降气,可以止咳。茴香杀菌止泻,杏仁润肠通便,两者同用可以维持肠道功能平衡。而且,茴香助阳,杏仁滋阴,搭配在一起就是阴阳双补了。   这道菜早上就着粥吃最好,因为茴香气味浓郁,有提神的作用。   杏仁拌茴香可以这样做:甜杏仁用水煮十分钟。茴香菜切碎,加入甜杏仁,以2:1的比例放入酱油和醋拌匀就可以了。注意拌茴香不要放糖,否则会影响这道菜的功效。杏仁要用甜的,不要用苦杏仁。苦杏仁是一味很好中药,但是有微毒,一般只能入药,平时不能多吃。小茴香大补肾阳茴香菜是药用植物茴香的茎叶。而茴香的种子,茴香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小茴香,是做卤菜常用的香料,著名的五香粉里边,就配有小茴香。   小茴香是种子,它温补的作用,比起茎叶自然要大多了。它可以大补肾阳,肾阳虚的人,平时做菜常放点小茴香,就相当于吃补肾药了。   小茴香大补肾阳,所以能温暖下焦,又能理气,因此历代医家特别推崇它治疗疝气的功效。实际上,凡是下焦有寒湿、气滞、疼痛诸证,比如肾虚腰痛、肠痉挛、痛经、遗尿等,它都能调理。   如果突然下腹疼痛,又怕冷喜暖的,马上抓一把小茴香煮水,加一点盐喝下去,就能缓解症状。胃病也需茴香调可以把肠胃想象成一只文火慢炖的汤锅,这只锅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才能煲出一锅好汤。温度太高了不行,锅里的水就烧干了;温度太低了也不行,锅里的食物炖不熟。   当温度太高的时候,就会造成胃热,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比如口干、口苦、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便黄、大便秘结等。长期胃热成病的人,还会胃痛、呕吐酸水,有的人会感觉特别容易饿,吃得很多却吸收不到营养。   当温度太低的时候,就会造成胃寒,脾胃的消化能力变弱,消化不良甚至胃痛、呕吐清水。大多数的慢性胃病,都跟胃寒有关系,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   什么情况下温度会太高呢?就是有邪火了。这把火,可能来自于外界环境,比如外感风热之邪;也可能是吃进去的,比如喝酒太多、过食辛辣、积食;还可能来自于身体内部,比如肝火。有胃热的时候,就不要吃小茴香和其他热性的大料了。什么情况下温度会太低呢?有外因,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或是胃部受寒,相当于老给锅里加冷水;有内因,火太小,锅里的水老烧不热。   如果把肠胃比作汤锅,那么脾和肾就是下面烧的那把火。脾肾的火不足,肠胃就冷了。   冷肉吃下去以后,锅里的水就不开了,而大料的作用,就是给脾和肾添点柴,使火烧得更旺一点。   这就是做卤菜要用到大料的主要目的。   这也是大补肾阳的小茴香却能够暖胃、调理胃病的根本原因。

有人用







































雾霾天也不会蓝瘦香菇看我们如何将棒球坚
小心走进网络营销的十大误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22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