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内科门诊检查的病人中,约有45%的患者有焦虑症状,7%-9%的患者已经达到了抑郁的程度。在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焦虑的高达95%。 心内科医生在门诊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主诉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等心脏病症状,但经过各种检查方法都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患者不禁要问,既然检查结果都正常,那这些症状到底是怎么回事? 医院心病科王毅说,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心脏病人”其实是患了心血管神经症,作为神经症的一种,心血管神经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他指出,精神因素是诱发心血管神经症的主要原因。 A.“心脏病人”的烦恼王毅给记者讲述了两名前来看病的患者,“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郭女士,今年45岁,时常出现不自主的心慌,就诊时自诉,自己除了心慌还伴有心烦、气紧,甚至听到稍大一点的响动,就感到紧张和害怕,还不思饮食,整天无精打采,有时头痛,时常难以入睡。以往并没有特殊疾病。 还有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他一来就说自己常常感到心脏下面(剑突下)跳动不安,心悸不宁,其表情抑郁,自诉进食后腹胀不适,常常心烦意乱,有时还感到胸憋胸闷。“以上两位患者均因担心得了心脏病而来就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旦得了心脏病那就太可怕了,活不了多少年了。”王毅说。 B.不是心脏病,是惊恐发作那么,这两位患者真的是患上心脏病了吗?王毅说,他们在门诊做了一下简单的体格检查,血压和心脏等体检均无异常,再进一步做了生化检验、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以及24小时心电图均正常。再追问发病的病史时,了解到女性患者发病前曾亲眼见到冠心病心肌梗死发作的同事整个发病过程以及结局,从那以后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并逐渐加重。而另外那位男性患者,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常常写材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的。“至此可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考虑为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就是心血管神经症。”对于这类病人,他们主要是心理问题,具体地说,是焦虑症中的惊恐发作。所谓惊恐,通俗地说,就是对“害怕”的害怕,病人惊恐的是即将发生的生理变化,而不是外界的变化,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心慌。他们第一次发作的时候,往往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比如开车、散步、工作场所或者学校、地铁、公交车等公众场合,或者是在受人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