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41067.html

年底,腾讯新闻联合中国摄影报、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推出了“萤火计划”,为专注于公益报道的摄影师群体提供传播平台。作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火演讲”应运而生,每一期将邀请一位纪实摄影师,为你讲述报道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是第10期,由著名摄影家焦波讲述。

焦波喜欢称自己为老摄影工作者、新纪录片导演。人生60多年来,他认为最值得提及的有3件事:用30年拍摄《俺爹俺娘》;用10年拍摄汶川地震孤儿;再用8年拍摄《乡村里的中国》。这篇是关于《俺爹俺娘》背后的故事。

视频/GravityCatStudio

摄影/焦波

文字/璐遥

编辑/Smart

出品/腾讯新闻中国摄影报中国扶贫基金会

从年起,焦波开始用相机和摄像机来拍摄日渐年迈的爹娘,直到年爹娘相继离开人间。整整30年,拍摄了多张照片和多个小时录像,办了影展,出了书,拍摄了纪录电影,终于实现了“用镜头留住俺爹俺娘”的初衷。

尽管爹娘已经离世15年,焦波还能通过影像看到他们,就像爹娘站在他的面前一样。“这就是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的魅力,它能把人活生生地留在这个世界上。”

焦波父亲,一个典型的山东男人形象。

焦波母亲,慈眉善目的典型农村妇女形象。

年6月8日,焦波为爹娘拍下了第一张合影。

最早,相机来自焦波的夫人夏立群女士,这是岳父在战争年代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当时一张底片要几毛钱,焦波在生产队里干一天活只能挣一毛五分钱,干几天活才能挣一张底片钱。

焦波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正在帮他拉大锯。

这是焦波印象最深的画面,天一亮父母就起床干活,一直到天黑,一天也不闲着。

木匠行中有句老话叫“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父亲告诉焦波,为什么学木匠必须拉三年大锯?因为三年才能让你懂得一个道理,锯要一锯一锯拉,路要一步一步走,懂得这个道理后不论干什么都能干好。

母亲个头不到1米5,踩着三寸金莲,每天天不亮就推大石磨煎饼糊。

焦波问母亲,你在推磨时想到什么?她说什么都没想,就是抱着磨棍使劲往前走,走一步不就少一步了吗?

后来,焦波才明白爹娘告诉他的道理,就是做人做事不要浮躁。确定了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能离成功越来越近。他用30年拍摄爹娘,10年拍摄地震孤儿,1年骑行长征路,靠的都是当年爹娘传授给自己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爹娘两个人一辈子就这么通腿睡觉,一天都不能分开,分开就不自然。

这条弯曲的小路他们走了72年。爹娘常说,干活干活,人活一天就要干,干一天才能活。

焦波把矮小的母亲拍得很高大。他认为,这是在用镜头歌颂爹娘。

在照片下他写了一行字:“平平凡凡的娘,你是儿子心中一尊至高无上的生命雕像!”

焦波父亲的眼睛、双手、大脚跟母亲的眼睛、手、小脚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夫妻几十年来的形象。

母亲小脚脚指甲像蜗牛一样,父亲经常帮忙修剪。

天太热,关上大门,老两口在院子里搓澡。年纪大了以后,焦波觉得这才是生活。

虽然焦波父母平日里和和睦睦,但有时也会磕碰。父亲是大丈夫,总要求母亲去干活,母亲尽管不情愿也得去干。

有一天焦波听到父亲在屋里吵架,他进去看了一眼,结果父亲就不说话了,坐在那儿开始生闷气。

吵架后,母亲病了,在家打吊瓶。尽管父亲一辈子没说过我爱你,也没说过我错了。但是那几天,父亲下厨房又烧水又做饭,特别勤快,他想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心中的歉意。

母亲也很理解父亲,虽然一辈子受够了气,但有时还怕他不吵,如果不吵那么可能就是因为他身体有毛病了。焦波觉得这才是爱情,一辈子受气,还担心对方发不出来,对身体不好。

年正月,母亲躺在父亲的腿上休息。

父亲用了家乡的冲喜仪式来给母亲除病消灾。

但母亲还是住院了。大年初一,医院看望,他一进门就哭说:“这是我们结婚68年来第一次不在一块过年,我回家等着你。”等来的却是母亲病危,医生说母亲只剩下两个小时。

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母亲躺在床上,焦波当时想这可能成为母亲最后的一张照片。这时,呆呆地坐在角落里的父亲突然站起来问,她的体温高不高?

他使劲蜷起病腿,跪到了病床上,慢慢伏下身子,用嘴唇触碰母亲的额头。父亲想用现代人的告别方式,向他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我错了”的老伴告别。

一整晚过去,第二天太阳照到母亲身上,焦波发现她的手和眼皮在动,母亲又活过来了。经过4个多月的抢救,到春暖花开时,母亲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那年她87岁,到92岁去世,整整多活了5个年头。

焦波跟父亲开了个玩笑说,爹,就是你那个动作把我娘又换回来了。我爹说,她舍不得走。他们一起走过结婚70周年纪念日,走过母亲的90大寿,跨过年。

在天安门广场,父亲说天安门好,广场比好几个村还大。

25年前,焦波在人民日报工作,他把爹娘接到北京。

在长城,父母手拉手在合影,碰上一对加拿大夫妇也在合影,形成鲜明的比较。

到了泰山顶上,父亲抱着焦波爷爷的遗像说:“焦波,给我和你爷爷拍张照片,就算你爷爷登上泰山顶了。”山东人一生以上泰山为傲。父亲用这种孝心来表达他对爷爷的感情,实现爷爷一辈子没有完成的愿望。

焦波儿子出生后第一次走路,是从母亲的搀扶下开始的。

到了三四岁时,奶奶给孙子喂饭,孙子不吃。娘就说再不吃就给小狗小鸡吃了,你再不吃公安局的又来了。

母亲很感慨,自己60岁的老婆子还不如六七岁的孙子识字多。

焦波儿子用小车推着奶奶在村子里转。母亲高兴地说,坐儿子的小轿车不如坐孙子的小铁车舒服。

焦波给老两口安了电话。父亲拨电话号码,不识字的母亲听,结果话筒拿反了。

焦波平均20多天要回山东一次看望父母。每当离家时,到了村头猛一回头,母亲就跟在身后。

有一天已经晚上10点多了,山村一点灯火也没有,母亲拿着手电到了大门外,照到通往村外的小路上,路上的光越来越暗,越来越淡。走远的焦波回头望,手电光还在那晃动。在黑夜里,看不见母亲矮小的身躯,但他知道在晃动的光束后有一双昏花的眼睛,直直地望着远方,望着比手电光照得更远的地方。

很多人被这张照片感动,他们告诉焦波,你娘是在山区小路上看你走远,我娘是站在阳台上看我走出大门,我娘是站在火车站看着我登上火车,我娘是站在江边看我登上轮船。

年,焦波拍摄父母亲20多年的照片在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上获得了人类贡献奖大奖,并获得了60块奖金。他给老人盖了个有暖气的房子,让母亲能够避免肺气肿经常犯病。

他办了个展览,把爹娘的照片挂在了中国美术馆,请了爹娘来剪彩。

离开幕还有几天,母亲肺气肿犯了,脸上肿得像紫茄子一样。院长说十天半月不能出院。焦波很遗憾,让他们以后再到北京去。

然而,家乡朋友打来电话说,焦波母亲死活要出院。医生拗不过她,派了一辆救护车,带了暖气和氧气袋,打着吊瓶,医生也跟着上了车。当时焦波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他虽盼着母亲来,但不希望她冒着老命来剪彩。

当看到母亲穿着黄大衣坐着,焦波一下就把她背起来了。第二天把母亲背到中国美术馆,在几十台摄像机几百台照相机的闪光声中,爹娘用家里带来的剪刀为影展剪彩。

很多人领着老人孩子去看展览。有观众留言说,焦老师,我是在你母亲相片前哭了3次的大连小伙子,现在我已经买好了回大连的机票去看老人。

年,父母结婚70周年纪念日。他们坐飞机从济南飞到北京,父亲说要和大飞机合影,回去拿给老伙计们看。

在天坛,父亲拉着母亲的手。70年来的相濡以沫和磕磕碰碰,全都凝聚在此。

年11月,焦波母亲的90大寿。父亲说,穿着红褂子的母亲太好看了。

这一天,父亲拉着母亲的手,使劲往他怀里拉,母亲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一个月后,父亲离世。一年多后,母亲也走了。

他们人生的最后30年都被焦波记录在了相机里。焦波觉得用30年时间给爹娘拍照,是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焦波

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研究员职称,中华摄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原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等13所大学客座教授,河北传媒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摄影作品近百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

30年拍摄父母,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的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大奖”,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摄影展,出版同名摄影散文集,相关纪录电影获得方言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入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和安卡拉电影节。

收六个汶川地震孤儿为徒,教他们摄影摄像,并坚持十年拍摄他们的成长,年纪录电影《川流不息》上映。

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获得中国电影最高奖华表奖等23项大奖,纪录电影《出山记》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等5项大奖。

点击链接,观看往期内容:

张晓理

宁舟浩

刘关关

吴国勇

贾代腾飞朱玲玉

李颀拯

王福春

陈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115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