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m.39.net/pf/bdfyy/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中医学里对于气机失调有很多经典方剂,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逍遥丸、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但是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有没有一个理论体系能将气机失调的疾病串联起来,以一张基础方加减通治此类疾病呢?“三部六病学派”创始人刘绍武先生的弟子马文辉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他的师承心得—— 01机理对于气机的协调,刘老在长期的临床和研习《伤寒论》的过程中,针对气机的不协调提出了协调疗法。人体整体的气血失调,三部六病所使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模拟饮食物进入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这个过程,通过恢复人体的自身疗能,发挥人体自身内部的调控机制。 协调疗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伤寒论》第条“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大便硬,脉细”。这一条描述的病证既非表,也非里,也非半表半里,既非阳也非阴,而为寒热错杂。所以,张仲景独具匠心,用小柴胡汤治疗此证,即协调整体,和解表里阴阳,通调三焦气机,给我们协调疗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模板。 人体以胸为至阳,统摄一身之阳;腹为至阴,统一身之阴,二者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两大物质——氧气和饮食物摄取和转化的场所,又是五脏六腑的所在,通过三焦气化相互沟通,达成机体的协调统一。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开发胸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温补里阴;甘草调和诸药,七药伍用,可使三焦得通,气机得畅,营卫得调,阴阳得和,从而达到整体协调的目的。 02选方协调方剂的选择,要能够适应各种病理反应的需要,具备寒、热,补、泻,升、降,收、散四个方面、八种性质的基本属性,众多方剂中只有小柴胡汤在配伍上具备这一系列条件。由于半夏辛温有毒,不利于久服,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刘绍武老先生就逐渐以苏子代替半夏,苏子降而下气,利膈宽肠,可除半夏之燥的弊端。在非呕、非呃的疾病中,他以川椒代替生姜,川椒除湿散寒,解郁温中,热而不伤津液,并有解痉、缓急、止痛之用,这样既不失原方剂的组方精神与临床疗效,又使得方剂更加平和。 小柴胡汤既已更药,故将其更名为“协调基方”。其组成: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g。方中柴胡主升,苏子主降,黄芩主清,川椒主温,柴胡主散,党参、甘草、大枣主补,其药相互制约,协调共济,共同组成和法的大法。 在临床上整体气血不调,表里阴阳不和,并非像第条那样,各症俱现,往往只有一症或数症。针对这种寒热虚实难辨、表里定位不明的情况,人体疾病矛盾双方显现为非对抗性矛盾,不出现大热大寒、大虚大实的表现,都可采取协调疗法来协调整体,进行双向调控,发挥人身自然疗能,以起到宣统表里,疏调三焦,充津液而使五脏戴泽,和气血而使生机恒常的作用。 03施治协调疗法,我们采取的是以脉辨证,即四脉定证,定证、定方、定疗程的基本原则。在头部出现整体的气血不协调,表现在寸口就形成溢脉,治疗原则是调神平亢。调神平亢汤是由协调基方加石膏30g、牡蛎30g、桂枝10g、大黄10g、车前子30g组成,是《伤寒论》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一个变方。本方主治气亢于上而形成的溢脉证。《伤寒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将铅丹去掉,用石膏来代替龙骨,用车前子代茯苓,化裁而来。原方寒热并用,升降并举,收散兼施,补泻共济,四方同治,八方共调,相反相成,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各类病证。 使用三部六病的调神平亢汤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痛,有上鱼际脉的,效果都非常理想。这个方剂也是我们协调疗法非常重要的方剂。 由于气血紊乱,表现部位在胸腔,在寸口脉上出现紊脉,即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的三不等脉。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腔心脏功能气血运行的不协调,治疗方法是调心、理乱、宽胸,治疗的方剂是协调基方加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5g、瓜蒌30g、五味子15g、牡蛎30g,我们称为调心理乱汤。此方主治气血乱于胸的紊脉证,由瓜蒌薤白汤合百合乌药汤化裁而来,具有强心健脑、宽胸宣肺、疏肝健中、安神止悸之功。此方可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血管的神经官能症,以及月经不调、肝脾肿大、不孕不育出现这种紊脉的患者,效果非常满意。 三部六病“协调疗法”详细解析—— 由于气血运行功能的失常,导致气机郁滞于中,寸口脉表现为聚脉,我们就用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10g来治疗。这个方子是由《伤寒论》第条大柴胡汤变化而来的,用陈皮代枳实,再加党参、甘草,我们命名为调胃舒郁汤。这个方剂有平复迷走神经紊乱,解除平滑肌痉挛,加强胃肠蠕动,推陈出新的功效。此方适用于迷走神经兴奋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我们临床常见的梅核气、乳腺增生、胃痉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肝胆系统的病变出现聚脉的患者。 气机功能运行失常,病症部位集中在盆腔,伴随着腹满寒疝、痰凝于下,寸口脉往往表现为长而弦的覆脉,方药就是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川楝子15g、小茴香10g、大黄10g,这个方子实际上是《伤寒论》大柴胡汤加小茴香、川楝子的变方。整个方子有温中散寒、荡涤肠胃之功,使积聚之黏液可除。方剂命名为调肠解凝汤,可以治疗一些肠道疾病,如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还可以治疗下焦虚寒的一些病症,如女同志附件炎、男同志前列腺炎等。 临床实战讲记三部六病医学流派是山西刘绍武先生所创立的中医学术流派。三部六病学说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枢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 本书是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马文辉教授传承三部六病的讲课全记录。马文辉教授从年开始接触三部六病至今,形成完整系统、完全实战的三部六病应用体系。本书生动讲述了刘绍武创立三部六病的过程,阐释了三部六病“系统辨证”及十二单证、合证、兼证、合病,以及“协调疗法”与整体病的治疗、局部病的证治观。 《三部六病师承讲记》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往期精彩回顾▼治疗脾胃病,5个大方向不能错传说中的“不老穴”——培肾固本、补肾气养生 医圣张仲景对证选方的4点要诀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三部六病师承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马文辉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wh/102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