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临床呈发作性,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且常伴胸闷、乏力、眩晕、耳鸣、寐差、健忘等症。 心悸在临床上有轻有重:惊悸(轻),受惊或劳累而生,时作时止;怔忡(重),终日悸动,稍劳尤甚,不能自主。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前期收缩、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心悸的“本”是气血阴阳亏损,虚证,“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兼症:恶闻声响,不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 苔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施护法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 兼症:失眠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 苔脉:舌淡红,买细弱。 施护法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 3、阴虚火旺 主症:心悸易惊,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 兼症: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急躁易怒。 苔脉: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施护法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丸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兼症: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苔脉:舌质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施护法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 兼症:恶心呕吐、流涎 苔脉: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施护法则: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 兼症:唇甲青紫 苔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施护法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 主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 兼症:痰多黏稠,口干苦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苔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施护法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辩证施护 1、生活起居 阴虚火旺者:室内温度可稍低,光线稍黯;在冬季养阴虚火阴 心阳不振者: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稍高,日光浴以养阳气 痰阻心脉者:绝对卧床,待症状好转后,逐渐恢复体力活动; 心气不足者:控制活动量,避免耗气更为严重; 心虚胆怯者:勿熬夜, 2、饮食护理 心悸患者平日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含钾高的食物,香蕉、油菜、花菜等; 心虚胆怯者:以养心安神的食物为好,比如:荔枝、猪心、蛋类; 气血亏虚者:以养血安神的食物为好,可用党参、当归炖猪心,小麦红枣粥等; 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的食物为好,食疗可用百合鸡子黄汤,银耳莲子羹等; 心阳不振者:以温补心阳的食物为好, 水饮凌心者:健脾养胃,温阳化饮食物,食疗可用桂心粥。 心血瘀阻者:以活血化瘀食物为好,可用玫瑰花、山楂、红糖等 3.情志护理 心虚胆怯,应避免恐怖刺激;心血不足,避免思虑过度;痰火扰心或新虚火旺,避免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心血瘀阻,避免忧郁悲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hl/131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