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很多人可能都曾有过突发心慌、心跳不规律的感觉,去医院检查化验又没有什么问题,此前的文章介绍过,这可能与“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自我感觉没有什么症状,却在某一次查体时,检查出来“早搏”、“传导阻滞”、“心动过速/过缓”等问题。 验案分享 本文即是一位高中生,因体检发现“频发室早伴二联律、三联律”就诊于徐浩主任门诊,采用中药治疗后早搏明显减少的案例,在此与大家分享。 吕某某,男,18岁,学生,初诊:年12月19日 主诉:“体检发现室性早搏1月余” 初诊:患者1月前体检时发现室性早搏,就诊于北医三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室性二联律、三联律”,就诊前服用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早搏无明显变化。就诊时无明显心慌、心悸症状,无胸闷,无胸痛,无头晕,无头痛,无乏力,无怕冷怕热,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体健。 辅助检查:Holter(-11-29)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最慢心律47次/分,平均心律86次/分,最快心律次/分,室性早搏个,室早最多见于3时,为个,室性二联律阵,室性三联律阵,未见大于2.5s的停搏。查甲状腺功能及心肌酶均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少量返流,EF62%。 患者自诉体检发现早搏前的一个月,并无感冒发烧症状,但有熬夜。自觉无明显心脏不适,无明显乏力症状,早搏出现时间以夜间及心率慢时多见。舌淡红,略暗,苔偏白微腻;脉:弦细数。 该患者被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二三联律”。外院曾给予西药及中成药治疗,早搏减少不明显,因此求中医治疗,遂就诊于徐浩主任门诊。 治疗:徐浩主任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患者为高中生学习紧张,压力大,且时常熬夜,发病多于夜间发作,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为法,处方予生脉饮加减,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牡丹皮、桂枝、炙甘草等,7付,水煎服ml,日一剂。 二诊(年1月11日):患者坚持服药3周,早搏较前明显减少。舌暗红,苔偏白微黄腻;脉弦细。 治疗:上方加减继续服用一月余。 三诊(年2月22日):患者诉仅在休息欠佳,以及饮食不节偶发早搏,平时早搏基本消失,无明显不适症状。患者面部有痤疮,色呈暗红。 医院复查:Holter(-2-15)示:窦性心律,最慢心律57次/分,平均心律81次/分,最快心律次/分,室性早搏个,未见室性二联律及室性三联律。舌淡红,略暗,苔薄白;脉弦细偏数。 患者早搏基本消失,纳眠可,二便调。但诉既往经常面部有暗红色痤疮。 治疗:徐主任调整处方以小柴胡汤加夏枯草、连翘等清热解毒药,一月后复诊,诉药后自觉未摸到早搏,痤疮也明显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胖,苔偏白,脉弦细。患者诸症平稳,中药减量后考虑逐步停用,并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感冒发烧等诱因,忌咖啡、浓茶。 结语 本例患者即是由于学习压力大,熬夜引起的早搏,虽然无明显症状,但是Holter提示频发早搏伴二三联律,加之患者年龄较小,家长引起重视就诊,徐浩主任根据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的疗效。在此也提醒大家,对于无明显症状,但检查提示有问题的情况,请及时咨询医生。有些情况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防治,有些情况则需要配合药物及时治疗,祝您健康!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颈性眩晕是怎么回事? 撰稿:张艳徐浩 颈性眩晕定义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颈性眩晕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颈部周围骨骼、肌肉、韧带、椎动脉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如颈部软组织炎症,颈椎失稳,颈椎外伤或颈椎管狭窄等,其中以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症状特点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常在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可伴有脖子发硬、耳鸣、视觉障碍(视物模糊、眼干、眼胀、眼涩)、头颈肩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 检查手段 1.X线可见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预防颈性眩晕的小方法 1.多活动颈部,特别是伏案工作年轻人、学生,中老年人更应如此。可以做“米”字颈椎操,利用碎片时间活动颈部。 2.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不过度持久地仰头。 3.天寒时,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因颈部受凉也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 4.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应常喝牛奶,晒太阳,必要时服用钙剂。 5.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不可过高或过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不倾斜。 颈性眩晕中医特色诊疗 1.推拿手法: 推拿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l)局部调整椎体关节位置手法常用的有: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龙氏正骨、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韦氏旋转复位法、颈椎旋转微调手法等;(2)整体调整脊柱手法;(3)椎旁或局部软组织放松手法;(4)配合点穴、针灸、牵引等其他物理疗法。 2.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针灸治疗: 针灸为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手段,且疗效肯定。取穴一般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上穴位为主。常用穴位有:颈夹脊、百会、天柱、风池、阿是穴等。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等症状。 4.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颈型眩晕依托于辨证论治思想,主要证型有:肝风痰瘀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浊上蒙型、水湿内停型,采用同病异治治疗理念,取得较好疗效。 5.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一方面可直接松解颈部紧张的筋膜、肌肉,降低软组织内的压力,缓解其对椎动脉的压迫;另一方面可破坏颈椎的病理构架,重新恢复其动态平衡状态,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颈椎很重要,保健要做好,从小就注意,长大万事好! 医院·徐浩大夫长按识别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yy/63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