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

37岁吴先生仿佛被下了魔咒一样

每到晚上10点右就开始胸闷气短

这两年

他竟然是因为

憋着一个秘密而生病!

这什么情况?

两年前,吴先生每到晚上10点就开始胸闷气短。家人担心他的健康,医院检查,但一直没找到病根。眼见日子一天天过去,吴先生的心脏病竟越来越重....

但是,检查结果显示吴先生除了高血压、心率过速外,其它还算健康。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据吴先生说,自己在家里有点“妻管严”。媳妇平时有的没的时常数落他。他活得挺憋屈,心情也挺压抑。

“装病!想治妻子!最后连自己都信以为真,医院看病!”

因为担心他犯病,媳妇就坐在床边整宿整宿地看着他。吴先生觉得自己用这招儿治住了媳妇,索性隔三岔五假装起心难受来。

后来,吴先生既不想媳妇识破又看媳妇为自己生病着急,??内心的压抑感越来越强烈。时间一长,他竟??分辨不出自己的心难受是真是假,便跟着媳妇四处求医看病了~

“太不值了!

装病导致双心病……”

因为焦虑,人会短时间内出现心慌、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这是正常反应。如果类似症状持续存在不缓解,甚至在某种特定情景下加重;假如此人又同时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也即两种问题在他同一个人身上存在,临床上便可以诊断其为双心病。

像吴先生,他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其长时间焦虑,心理性心脏病已经出现,现在又查出??高血压和??窦性心动过速,心病问题可以明确诊断。

“那到底什么是双心病呢?”

双心病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心理问题和心脏病彼此独立存在,常表现为发作性心慌;

第二种是心理问题和心脏病合并存在,比如,原来性格内向的人一直说心难受,突然某天说不难受了往往是他真得病了;

第三种是心理问题导致了心脏病。其发病原因往往与其所处环境相关,其内心有不能排解和释怀的持续焦虑的问题。

“压力大会让心脏‘中毒’哦!”

心脏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它的活动与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密不可分。

人受到刺激、情绪波动时,体内的神经递质会不断波动,其中发挥能力最大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异常波动会导致毛细血管网不断收缩,心脏出问题的比例会高于正常人。可以说,剧烈刺激以及长期压力会让心脏中毒。

如果压力超出了人的耐受范围,天天吃不好睡不香,躺下就开始瞎琢磨,持续压抑的心情就会使血液的有形成分发生改变,最典型的就是血小板。血管最里面的一层是内皮,像贴在墙上的墙纸一样,持续压力下内皮细胞开始消亡,脱下一小片以后就露出斑驳的“墙面”,血小板容易在上面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

“欢喜冤家:心理心脏”

患者因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失眠、医院就诊,但经过多种检查均未发现心脏有器质性疾患,也没发现存在可能引起此类症状的其他疾病。此时,就要考虑是心脏神经症的问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女性。

常见原因有: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大、恐惧、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

事实上,心理和心脏是一对欢喜冤家。急性应激、长期不良情绪都可以引起或加重心脏病。反过来,心脏病也会干扰患者的正常情绪。

“心理心脏病怎么治呢?”

心理支持治疗:鼓励患者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找到情绪的宣泄口,合理倾诉;少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因为焦虑是会传染的;还要改变单向思维,试着少说“我认为”、“我觉得”、“你应该”之类的话语。

女性要避免“中国妈妈式焦虑”,别总为孩子担心,要相信他们能照顾好自己。

改变生活方式:每天坚持40分钟的体育锻炼(慢跑、跳绳、游泳等),让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恢复激素分泌平衡,还能锻炼心理调适能力。

调整饮食结构:采用均衡、多样化、有节制的饮食,补充各种营养素,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药物治疗:采用一些神经调节类药物以及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加上一些中成药,帮病人及时从抑郁、焦虑的状态下摆脱出来。

“科学家根据研究数据总结出好心态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方式”

1.情绪变化直接影响人体内有害和有益激素水平。乐观心态可降低压力和焦虑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进而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积极乐观者善于通过计划策略来管理压力源。消极悲观者遇事首先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容易采取一些无效措施,导致压力叠加、体内炎症水平升高,心脏健康每况愈下。

刘坤申

心脏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近40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血管神经症等方面获显著成功。

审核/标题:王静、韩旭

整理/编辑:吕玮、刘丹杨

图片来源:网络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请把文章转给更多人看到

最后,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nmb.com/mbyhl/10826.html

------分隔线----------------------------